李小春,李 屏,余 芳
Li Xiaochun,Li Ping,Yu Fang(Central Hospital of Xiaogan City Hubei Province,Hubei 432000China)
不斷改進的外周靜脈輸液工具日趨完善,設計成“Y”型的密閉式靜脈留置針自被應用于外周靜脈輸液以來,因其有效減少了穿刺時血液外溢造成的污染而深受廣大護理工作者的喜愛;隨后出現的Y型密閉式防針刺傷型靜脈留置針更因其安全性在臨床被逐步應用[1]。護理工作者在臨床中要讓病人接受安全完善的留置針,充分發揮留置針的優點,提高置管成功率便顯得尤為重要。在臨床應用中留置針穿刺成功而送管失敗的情況時有發生,這大大影響了留置針置管成功率。我科在長期應用以上兩種Y型靜脈留置針過程中,利用其針座與延長管成“Y”型的特點,對送管手法進行了改進,并在各年齡段病人中與傳統手法進行對比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5月—2010年11月我科住院病人258例,男162例,女96例,年齡1歲~93歲,按年齡分為3組:<14歲為小兒組、14歲~60歲為成人組、>60歲為老年組,每人可多次行留置針置管,排除穿刺失敗無送管步驟操作例數,共置管操作440例次;根據留置針置管日期分別采用不同的留置針送管方法,單日采用傳統留置針送管手法,雙日采用改進的送管手法,各220例次。采用傳統留置針送管手法[2]經頭皮靜脈穿刺5例次,上肢靜脈穿刺189例次,下肢靜脈穿刺26例次;采用改進的送管手法經頭皮靜脈穿刺6例次,上肢靜脈穿刺192例次,下肢靜脈穿刺22例次。留置針為BDⅡTM24G密閉式靜脈留置針和威海潔瑞醫用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20G針管回縮式靜脈留置針。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根據病人情況選擇合適的靜脈和不同型號留置針,兒童病人及穿刺部位血管較細者選用BDⅡTM24G留置針,其他病人則選用20G針管回縮式靜脈留置針。由具有豐富臨床操作經驗、操作技術熟練的護士進行操作。傳統留置針穿刺送管手法[2]:將輸液針頭與留置針連接,排氣,常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松動針芯,右手持針柄穿刺進針,見回血后沿靜脈走向再進針少許后固定針芯,左手將外套管全部送入靜脈內,松止血帶和調節器,抽出針芯,用透明貼膜固定留置針,調節滴速。改進的送管方法:在松動針芯時,將延長管起點Y型分叉轉向右邊,與蝶形持針柄同側;操作者左手繃緊皮膚,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針柄進針,見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沿靜脈走向再進1mm~2mm;左手保持原狀不動,右手拇指頂住Y型分叉處向前送管,同時食指頂住蝶形持針柄的上端,中指緊靠持針柄的右側,防止針芯右偏,對血管造成損傷,向后退針芯,將針芯前段退至導管內少許,待外套管全部送入靜脈后,余操作步驟同傳統留置針送管手法。
1.2.2 評價標準 置管成功:穿刺成功見回血,送管順利,外套管無打折及外露,輸液通暢,局部無腫脹。
1.2.3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不同年齡組兩種置管成功率比較例次(%)
表1顯示,改進后的送管手法與傳統手法相比,在總體上Y型靜脈留置針的置管成功率提高(P<0.01);而在各年齡段中,置管成功率均有提高,小兒組及老年組成功率提高較明顯(P<0.05),成人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改進后的送管手法尤其適用于小兒及老年人。Y型靜脈留置針具有減少病人反復穿刺帶來的疼痛和損傷,給藥方便,減輕護士工作量等優點,但其材料費并不低,尤其是相對安全的防針刺傷型留置針,其制作成本也相對較高;如果置管不成功,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也造成衛生材料的浪費。為了提高留置針置管成功率,廣大護理人員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胡小薇等[3]采用了穿刺成功后邊推注生理鹽水使血管充盈邊單手送管的正壓穿刺置管的方法,操作難度較大;周文莉[4]采用穿刺見回血后即打開調節器,利用液壓使血管充盈后再送管,應用于血管充盈不佳的小兒;曹紅蓮等[5]采用了左手拇指于小叉內送管,食指繃皮膚的方法,對于不配合的患兒,送管時移動左手拇指后,穿刺部位固定的穩定性仍較差;童娟等[6-8]均報道了小兒Y型靜脈留置針單手推管技術,對提高小兒留置針置管成功率效果較好。為了提高所有留置針置管病人的置管成功率的送管方法,對各年齡段Y型靜脈留置針置管的病人應用了單手送管法。在小兒組的應用中,大多數患兒并不配合,而單手送管法因其無需移開繃緊皮膚及固定血管的左手,在送管時穿刺部位無挪動,血管無移位,保證了送管的順暢,因此有效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對于皮膚松弛的老年病人,留置針穿刺進血管后,如果馬上松開繃皮膚的左手送管,松弛的皮膚失去外力的支撐而沿著送外套管的力量皺縮,形成阻力,同時血管隨皮膚的滑動而扭曲移位,位置不固定導致送管困難。單手送管有效避免了皮膚松弛的弊端,所以適用于老年人。由此可見,單手送管法可明顯提高不配合操作及穿刺部位皮膚彈性不好的病人,不應局限地應用于嬰幼兒及老年病人。單手送管法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熟練程度,留置針操作不夠熟練的護理人員,可選擇能配合操作及皮膚彈性良好的成年人進行傳統留置針置管法,熟練后再可逐步練習單手送管法。護理人員應進一步熟悉并掌握靜脈留置針操作技術,提高置管成功率,讓病人真正感受到高科技產品的優點,體會到物有所值,以提高病人滿意度。
[1] 張鳳霞,賈淑霞.輸液導管技術的進展和臨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6):571-572.
[2] 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42-443.
[3] 胡小薇,岳簽.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改進方法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5):13.
[4] 周文莉.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置管方法的改進[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9):8.
[5] 曹紅蓮,夏雨.靜脈留置針穿刺時送管方法的改進[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3B):34.
[6] 童娟,楊筱蘭.小兒靜脈留置針單手推管法[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8):177.
[7] 周燕,湯曉敏.Y型靜脈留置針單手推管技術介紹[J].溫州醫學院學報,2010,40(5):486.
[8] 陳月英,孫秀風.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的改進[J].護理研究,2008,22(3A):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