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實驗學校 (225009) 李宏明
上海市華東師范大學松江實驗高級中學(201620) 陸 亞
“先學后導 問題引領”模式的地理教學實踐
——以“水資源”一節為例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實驗學校 (225009) 李宏明
上海市華東師范大學松江實驗高級中學(201620) 陸 亞
以初中地理“水資源”一節為教學內容,實踐“先學后導 問題引領”教學模式,通過實施課前教師“導”與學生“學”、 課中教師“引”與學生“探”、 課后教師“領”與學生“悟”的三個教學環節,確立了地理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提高了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先學后導;問題引領;地理;教學模式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模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為落實這一要求,我校自2009年起,全面展開了“先學后導 問題引領”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該模式以問題發現、生成、解決為主線,以問題引領為主導、以任務驅動為問題解決途徑,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生成性問題進行合作學習,并積極實行以任務驅動為載體的問題探究學習。
我校地理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的新課改實踐與研究,近兩年來,在模式實施方面獲得了一些體驗。下面以本人執教的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水資源”一節的教學過程為例加以說明:
1.課前: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
課前本人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設計“預習單”,引導學生自主研讀教材相關章節,獨立完成“預習單”。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將產生的問題進行歸納,完成“個人問題生成單”,再通過小組內交流,將個人的學習疑問和想法,提交組內討論,對能解決的問題加以鞏固,對不能解決的問題,填寫到“小組問題生成單”,以進行下一階段探究學習。本階段學習活動的安排,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與合作整理的能力,并養成了交流表達的良好的習慣。
課題:第三節 水資源
預習單
一、學習目標
1.掌握我國水資源的時間、空間分布特點及其成因;掌握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的途徑。
2.學習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提高使用圖表資料分析水資源特點的能力。
3.認識水資源的珍貴,樹立珍惜水資源的思想觀念,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二、重難點: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解決途徑
三、預習檢測(自主學習)
1.可被人們利用的淡水資源有 _____________等,僅占全球水資源的 _____________。
2.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___豐___缺,時間分配:___多___少。
3.讀漫畫,回答問題:

此漫畫反映了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A 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4.除漫畫反映的問題外,我們的身邊還存在哪些水資源問題?你認為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解決?
個人問題生成單
學生生成的問題:
組員: _____________,生成的問題 _____________ ?!?/p>
小組問題生成單
第 _____________小組 ,生成的問題 _____________ 。……
這一環節教師需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有的放矢設計相關練習,引導學生對教材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
找重點,抓難點。本人通過“預習單”的設計,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并對水資源的量和時空分布進行分析,進行解決問題的初步嘗試。同時安排一幅貼近學生生活的漫畫,讓學生在讀圖過程中加深對課本知識的深入理解,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2.課中:教師“引”與學生“探”
這是“先學后導 問題引領”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里,教師首先要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預習成果,為保證展示效果,各組組長必須事先對組內成員學習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整理、歸納,然后進行課堂展示,交流預習成果,展現各組生成的新問題。其次,教師當堂對各組生成的新問題進行歸納處理,結合教師預設的“問題探究單”,確定“核心”問題,供學生和教師一起進行深度學習,學生通過細讀課本,積極討論探究,教師適時點撥并進行補充,引導學生在思考探究過程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從而解決“核心”問題。第三,教師組織學生適時歸納總結,使學生對課堂所學有明晰的印象。第四,當堂書面完成“問題探究單”,及時鞏固課堂學習內容,教師巡回,及時為答題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
課題:第三節 水資源
問題探究單
一、觀察圖1,你能找到某些地區缺水的原因嗎?
我們小組的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

圖3 北方地區、南方地區水資源和耕地

圖1
二、讀圖2、圖3,你能找到我國水資源緊張的原因嗎?哪些地區缺水現象嚴重?
我們小組的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

圖2 我國水資源的分布
三、“金點子”
問題一:水資源夏秋多,冬春少,春季用水緊張,夏季汛期的水白白流入海洋也很可惜,如何解決這個矛盾?
金點子: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二:水資源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北方耕地多水少用水緊張,怎么解決?
金點子: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辯論活動:建設水利工程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缺水問題?建設水利工程是否會對水源調出地、調入地和沿途地區產生負面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設計問題探究時,本人用了三幅地圖。會看圖,會解圖,會用圖是學生學好地理的基本要求。本階段學習,圖文結合,既易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又能體現地理學科的趣味性和科學性。同時,使用“金點子”這樣的稱謂,也會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自豪感,增強其探究的信心和動力。
3.課后:教師“領”與學生“悟”
經過課前、課中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學生對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和學習知識的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課后開展適當的拓展與延伸,既是對知識的鞏固,又是深化教學改革,塑造學生高尚靈魂,培養正確的資源觀和人生觀的有效途徑。
本人在課后布置學生進行“家庭用水調查”和“家鄉水資源利用調查”,以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引領學生去觀察身邊的人們在利用水資源時,存在的具體問題,并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真正領悟保護水資源的緊迫感,樹立珍惜水資源的思想觀念。

調查1“家庭用水調查”
調查2“家鄉水資源利用調查”
1.家鄉的用水水源來自哪里?清潔衛生狀況如何?
2.家鄉農業生產用水分為哪幾類,是否干旱缺水,程度如何?
3.家鄉以哪種灌溉方式為主,有沒有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4.家鄉種植的主要農作物與水資源條件是否相適應?
5.家鄉修建了哪些水利樞紐工程,各有什么用?
6.家鄉有沒有過量使用化肥、農藥等,有沒有推廣使用有機肥?
7.家鄉的鄉鎮企業有沒有污水處理設備,水質是否遭到污染?
8.請對家鄉水資源利用作出評價,并提出節水建議和措施。
1.“先學后導 問題引領”教學模式真正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該教學模式,處處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關注全體學生的進步,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和諧、健康發展。從內容設計上來看,本節課自主學習的內容難度適中,探究活動諸如“預習單”中的漫畫分析以及“問題探究單”中的“金點子”、辯論等活動,大多來源于生活實例,趣味性強且易于思考,學生都有很強的參與意愿。從小組管理制度上來看,六人制小組中,組長由學習能力較強、學習態度認真、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督促組內的成員上課認真學習,積極參與課堂。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能以積極的態度加入到探究活動中,都能夠為課堂目標而積極、主動地學習。
2.“先學后導 問題引領”教學模式真正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探究是學生的探究。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自主發現問題、生成問題,并通過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才能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先學后導 問題引領”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自主研讀教材,將發現的困惑標注記號,填寫“個人問題生成單”,并提交到小組內討論,甚至班級討論,無論生成的問題是個性問題還是共性問題,都與助于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質疑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這是傳統的“接受學習”所無法比擬的。
3.“先學后導 問題引領”教學模式真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課前,教師設計的“預習單”,涵蓋了全課的主要知識點,如要正確完成,則需學生精讀課文,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基本前提。同時,“小組問題生成單”和“問題探究單”的學習過程,其實質是問題生成—探討—質疑—再探討的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不斷上升的過程,而這一系列學習活動都要在課堂中完成,所以,“先學后導 問題引領”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都有著極強的時間意識與效益觀念,都很關注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益和質量。教師提供的策略性、智慧性指導,能幫助學生學會在單位時間內如何提高學習績效,提高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先學后導 問題引領”教學模式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施過程中,本人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在預習環節,不少學生習慣于回答問題,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課堂展示環節,話語權集中在各組中學習能力較強、表達能力突出的部分學生中,另一部分學生得不到鍛煉,從而使組內學生呈現兩極分化現象;課堂展示與深入學習時由于放手學生積極思維,時間花費較多,影響到當堂鞏固環節的落實。本模式并非療救一切的靈丹妙藥,對部分學困生,還需要教師課后幫扶,使他們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以上這些,我將在接下來的實踐過程中繼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教學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