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長泰一中(363900) 姚秀元
初中地理“1+1”課堂教學與作業系列的設計
福建省長泰一中(363900) 姚秀元
以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的教學為案例,簡述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1+1”教學模式及其相應的作業系列的設計。
“1+1”;課堂教學;作業;設計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1+1”課堂教學模式,即先指導學生自學,然后針對學生疑難問題教師點撥解疑和幫助歸納總結,并且當堂達標訓練。能夠真正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最終實現新課改提出的“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育質量”目標。下面就以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的教學為案例,談談具體做法。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1+1”課堂教學模式,具體做法概括起來就是實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過程。
1. 先學:上課開始,教師以簡潔生動的語言或影像圖片等手段導入新課以后,盡快出示本節課學習目標和相關練習(學案)以引導學生自學。學生依據學習目標閱讀教材,完成課本相關練習和教師安排的導學練習。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巡視,特別關注學困生情況。在先學環節中,教師出示的學習目標、和相關練習可事先印好材料人手一份,也可通過多媒體展示。
2. 后教:在學生自學基礎上,教師一方面盡可能的調動已經掌握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另一方面對于共性問題或需要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內容,教師設法激發學生積極討論,各抒己見,達到在相互討論中掌握知識。最后,對于學生通過以上環節仍然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教師通過啟發、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并且進行歸納總結。這個環節的時間宜控制在15分鐘以內。
3. 當堂訓練:在完成上面兩個環節之后,大約留10-15分鐘時間讓學生完成一份針對本節課教學目標而設計的達標訓練題。同時,課后還要完成一份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需要的鞏固與提高的練習。
可見,實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必須自行設計一系列校本作業。
初中地理“1+1”課堂教學模式配套的作業系列的設計,要立足于學生“易學、想學、會學、樂學”這一根本,不但要使學生獲得基本知識,而且要有利于引導學生“會學、會用、會做”,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因此,要遵循如下四個基本原則:
1. 典型性原則。設計校本作業要注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過這些題目的練習能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所以,課中學習作業、課內達標作業和課后復習作業的計設都要根據本課時學習內容精心設計一些能夠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的題目。
2. 適度適量原則。所謂適度,就是題目難易適中,既不拔高,又不過于簡單。所謂適量,就是每份作業量以規定的時間內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完成為限,又不偏少。例如課中學習作業和課內達標作業以學生分別在8分鐘和15分鐘內能夠完成為宜,課后復習作業以25分鐘以內能夠完成為宜。
3. 針對性原則。即根據學生的程度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例如課中達標作業和課后復習作業一般設計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必做題”,屬于基礎題;第二層次是面向中等生的拓寬題;第三層次是面向尖子生的拔高題。拓寬題和拔高題以“選做題”的形式提供給學生,要不要做全由學生自己選擇。這三種題在深度上是層層遞進的,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4. 分工協作原則。針對教師教學任務較重,備課的時間有限等現實,可以采取同備課組的幾位老師分工分類進行系列設計。如將一冊先分成若干單元或按教材的章或節為單位,每個單位分給一位老師去進行系列設計:課前預習作業、課中學習作業、課內達標作業、課后復習作業等各部分題目不重復,難度要求逐步提高,自成體系。而且每位老師設計出初稿后要先召集全體老師集體討論并提出修改意見,然后各自進行修改完善形成初定稿交由備課組長匯總后再作一次統稿,最后形成全冊完整的校本作業體系,定稿交付印刷后供全體師生正式使用。
1. 課前預習作業
(1)功能:①用于診斷、鞏固、檢查舊知識和聯系新知識,了解學生的學情,為新知識的學習掃清障礙;②用于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呈現形式:一般以問題即思考題的形式呈現;也可以提供與授課內容相關問題情境、家庭小實驗或素材,讓學生針對問題情境或素材(圖片、演示、模擬情境等)發現問題,回答問題;或者以填空題等其他具體形式呈現也可以,要視教材內容與實際需要而定。如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的“課前預習作業”設計:①舉一些實際例子說明氣溫同人類的生產生活關系密切?②一天和一年氣溫變化有什么規律?③氣溫的時空間分布有什么規律?
2. 課中學習作業
(1)功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掌握和鞏固新知識。
(2)呈現形式:將學習目標和教材內容問題化、情境化,形成了明確的探究性問題。使學生能夠按照知識點順序進行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而且每個知識點學完之后,配以鞏固訓練題。但題目不在多而在于精,突出重點、難點知識的訓練,用于學生開頭自學與合作學習環節。如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的“課中學習作業”設計如下:
【自主學習】
(一)自學49—50頁“氣溫與我們”部分內容
(1)讀49頁3.10圖,填出不同時段的氣溫:8點時是__℃,14點時是__℃,20點時是__℃,2點時是__℃,根據圖右邊的文字內容,這一天的平均氣溫是__ ℃。
(2)自學50頁閱讀材料《氣溫的觀測》,完成下列要求
放在百葉箱中的溫度計離地面__米。測定氣溫一般用攝氏溫標,記做__,讀做__;觀測時通常一天要進行__次,一般是在__時、__時、__ 時、__時觀測。
(3)根據日平均氣溫的方法,你能描述什么是月平均氣溫和年平均氣溫嗎?
月平均氣溫________________。
年平均氣溫________________。
(4)閱讀50頁活動題資料,說出每一個字條的內容中氣溫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字條1說明氣溫與的關系;字條2說明氣溫與____的關系;字條3說明氣溫與____ 的關系;字條4說明氣溫與____ 的關系;字條5說明氣溫與____ 的關系;請你任意說出一條氣溫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的實例________。
(二)自學“氣溫的變化”部分內容
(1)讀51頁上面文字,氣溫的日變化是以_____;氣溫的年變化是以_____ 。
(2)讀圖3.12及右邊的文字,該地的日最高氣溫約__℃,最低氣溫約__℃,日較差約__℃。一日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___,最低氣溫出現在___。
(3)讀圖3.12及右邊的文字,該地的月平均最高氣溫約__℃,最低氣溫約__℃,年較差約__℃。
(4)讀圖3.13及其右邊的文字,完成下表:

(5)處理教材51頁活動1 讀圖3.14完成下列要求:
①最高月平均氣溫出現在__月,數值約為__℃;
②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在__月,數值約為__℃;
③氣溫年較差為__℃;
④該地氣溫的年變化規律冬__ 夏__ ,季節變化__,年較差__(大或?。?/p>
(6)處理教材51頁活動2,根據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

①根據上面的材料繪制氣溫曲線圖。

②④該地氣溫的年變化特征是____。
(三) 自學52頁“氣溫的分布”部分內容
(1)自學52頁圖3.15及文字,完成下列要求:
①世界各地冷熱不同,氣溫的分布有很大差別。通常用__來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__。
②當等溫線呈封閉狀態時,如果中心氣溫比周圍氣溫低,表示這里是___;當等溫線呈封閉狀態時,如果中心氣溫比周圍氣溫高,表示這里是___。
③低緯度氣溫____,高緯度氣溫____。這是因為不同的緯度接受的多少不同。
④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__,海洋氣溫__;冬季夏季陸地氣溫__,海洋氣溫__。
⑤在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___。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 ___℃。
【合作學習】
(2)讀52頁3.16圖,根據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你計算出山頂的氣溫是__
(3)讀53頁圖3.17“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回答:
①從赤道向兩極,氣溫的變化規律是____ 。②圖中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區,同五帶中帶的范圍大體一致。世界上最熱的地方位于___
洲,最冷的地方位于____洲。
③圖中年平均氣溫在-10℃以下的地區主要是________。
④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上,南半球等溫線比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
A.地勢低平 B.平原面積廣闊
C.海洋廣闊 D.受太陽光熱均勻
3. 課內達標作業
(1)功能:①緊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選擇能覆蓋本節課所學內容的題目,②對學生進行達標測試,以查看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并針對學生反饋情況及時進行補償教學。③難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識的掌握及初步運用為主。
(2)呈現形式:以填空題、選擇題、填讀圖題等易測易改題型為主,要設計成每位學生都要完成的必做題和學生自主選擇的選做題兩種,用于一堂課的最后10—15分鐘的當堂測試。如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的“課內達標作業”設計如下:
【必做題】
(1)一年當中,某地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它是位于__半球(南、北)的__上(海洋或陸地)。
(2)某地一天中測得的氣溫如下表,該地的平均氣溫是

A. 10℃ B. 11℃ C. 12℃ D. 13℃
(3)一天中陸地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一般出現在
A. 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B. 日出前后、正午前后
C. 中午12點、清晨1點 D. 午后2點、日出前后
(4)讀圖完成下列內容

①最高月平均氣溫出現在__月,數值約為__℃;
②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在__月,數值約為__℃;
③氣溫年較差為__℃;
④該地氣溫的年變化規律冬__夏__,季節變化__,年較差__(大或小)。
(5)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59米,山頂氣溫比同緯度海拔900米處氣溫約低A. 30℃ B.18℃ C.20℃ D.25℃
(6)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是
A.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B. 低緯度氣溫低,高緯度氣溫高
C. 中緯度氣溫高
D. 各地氣溫高低與緯度沒有關系
(7)我國江西廬山是夏季避暑勝地因為
A. 所處緯度高,氣溫低
B. 靠近海洋,降水多,氣溫低
C. 地勢高,氣溫高
D. 氣壓低,空氣上升,降水多所以氣溫低
(8)世界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是
A. 同緯度地區氣溫都相同
B. 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相同
C. 氣溫從低緯向極地逐漸降低
D. 同緯度的高山高原比平原氣溫高
【選做題】
(9)下圖為某地7月等溫線分布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