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兆光,林紅霞,蘇瀾昕
(大連海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6)
漲時代遼寧省穩定物價的對策
史兆光,林紅霞,蘇瀾昕
(大連海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6)
概述中國近期物價上漲的現狀,分析生產成本提高、中間環節投機炒作、農副產品產量降低、國際環境影響、經濟發展持續高速增長等導致物價上漲的深層原因,并以保障民生為目標和出發點,有針對性地提出穩定物價的對策,如嚴厲打擊中間環節投機炒作行為、建立低收入群體物價上漲動態補償保證機制、實現工資漲幅與物價漲幅同步、堅持涉農產品價格定期監測和巡查制度、高度重視生活必需品供給的豐富與穩定、建立信息臺、高度重視對民眾的宣傳疏導工作、培育控制通貨膨脹既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的理念等。
遼寧省;物價上漲;穩定物價;民生
自2010年7月始,全國農產品漲字當頭,正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從蔬菜到糧食,從綠豆、大蒜到蘋果、生姜,從大豆、棉花到食用油和肉蛋禽……各種農副產品紛紛接過漲價的接力棒,上演了漲價的集體狂歡。電價、水價、油價也是全面上漲,房價更是觸目驚心,致使人們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受到物價上漲的困擾。在這樣的“漲時代”里,穩定物價、抑制物價繼續上漲成為各級政府的迫切任務,也是理論界研究的必解課題。遼寧省作為老工業基地,大連作為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的龍頭,物價上漲亦成為當前影響民生的重要障礙,亟須研究具有實效性的穩定物價的相應對策,以穩定民心,穩定社會,保障民生。
“漲時代”的到來,對普通百姓來說是措手不及、影響深刻的。那么“漲時代”是怎樣形成的?究竟誰制造了餐桌上乃至衣食住行全方位的瘋狂?答案眾說紛紜,似乎推高物價上漲的“幽靈”無處不在。但是經過理性分析與實踐調查大致有以下原因。
1.生產成本提高
生產成本包括生產資料、土地、勞動力成本以及機會成本等。目前不管是農產品的生產者還是經銷者,都在抱怨由于成本上升,并沒有真正分享到農產品漲價帶來的收益。現在糧價穩定住了,但種糧成本還在上漲。據種糧大戶反映:化肥、農藥的漲價連綿不斷,2011年冬天磷肥價格相比春天上漲了10%至20%,流通環節的成本增長太多,油價、人工費用、包裝費用及原材料價格都在上漲。目前中國農產品流通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有關資料表明,由于制作服裝的原料棉花、紡織品、皮毛等的價格都在上漲,導致棉質服裝的價格也在不斷增長。棉價上漲的原因有諸多方面:一是棉花產量減少,近年來國內棉花主產區因氣候災害減產近1/4;二是國際棉價不斷上升,游資炒棉花推動了棉價上漲;三是雇傭勞工的費用不斷增加,以前一個勞工完成一件產品需要15元,現在漲到20元,這樣賣家就會把這個漲出的價錢加到產品里,也自然提高了產品的價格。
2.中間環節投機炒作
價格跌宕起伏,很多時候是由于一些投機者炒作造成的。對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的調查發現,自2010年農產品價格開始暴漲,大量以前炒股票的人開始“炒蔬菜”,導致部分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綠豆、大蒜、生姜等小品種正越來越成為游資炒作的對象。又以房地產業為例。全國各地的房價在短短兩三年時間內就漲了將近一倍。不可否認,建筑房屋的原材料、用工、地皮等的價格都在不同程度地升高,但是不能回避的問題是,有太多的企業、個人通過房屋買賣等中間環節謀取高額的利潤。“炒房”已成為新的賺錢途徑。此外,“炒油”“炒糧”等現象也層出不窮。少數不法經營者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導致局部市場供求失衡,出現價格異常波動現象。
3.農副產品產量降低
近年來,我國許多地區受惡劣天氣影響,農副產品明顯減產,影響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導致很多地方生產萎縮,造成市面上供不應求,從而導致食品價格上漲。農副產品產量的降低受多方面影響,其中,環境的影響最大。以遼寧省一些地區為例。由于2011年3月份的蟲災,直接造成朝陽大棗減產六成,15元一斤的大棗在國慶節期間都買不到;又如,2011年7月份氣候炎熱,降雨頻繁,大連及周邊地區露天蔬菜上市受阻,導致蔬菜價格自7月下旬開始持續上漲。所謂“物以稀為貴”,各種農副產品產量降低,價格上漲就成了必然。
4.國際環境的影響
由于美元貶值,國際上很多以美元定價的產品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以石油為例,石油價格的上漲對物價的影響巨大。因為我國有很多產業十分依賴石油,石油價格上漲,這些產業也隨之漲價。此外,據專家分析,由于石油價格持續上漲,一些國家力求大規模開發生物能源,主要利用大豆制造生物柴油,利用玉米加工乙醇汽油,因此國際市場對玉米、大豆等糧食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糧食價格隨之迅猛增長,進而波及食用油、豬肉、禽、蛋等系列產品價格上漲。
5.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
根據過去30年我國經濟增長與物價總水平數據所進行的計量分析表明:在現有資源約束條件下,當經濟增速為7.8%左右時,物價總水平約為0;當經濟增速為9%時,物價總水平約為3%;將經濟增速加快約0.4個百分點,物價總水平將會上升1個百分點。這一經驗分析反映出我國經濟增長與物價總水平之間存在很強的對應關系,過快的經濟增長一般會形成更大的通脹壓力。從周期角度分析,過去5年中,我國盡管遭受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但經濟平均增長率“十一五”期間仍達到11.2%,這無疑積累了巨大的通脹壓力。當前我國物價上漲,恰恰就與經濟增速較快有很大關系。預計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將刺激社會總需求上升,推動物價上漲。
遼寧省各地區、各部門應積極采取措施,全面貫徹新時期國家物價政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關系的要求,發展生產,保障供應,強化監管,穩定物價,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保持社會和諧穩定。[1]
1.嚴厲打擊中間環節的惡意投機炒作、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
農產品漲價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投機商的惡意炒作,政府必須加強對市場價格的檢測、預測、預警和監管,規范市場行為。對于哄抬物價、惡意投機炒作、停供限供、囤積居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缺斤少兩、變相漲價,以及捏造散布漲價信息、擾亂市場秩序等行為嚴懲不貸,采取法律手段,依法從嚴查處,恢復正常的市場秩序。[2]不符合經濟規律的物價上漲,是破壞經濟正常運轉的禍水,是擾亂市場秩序、引發社會動亂的罪魁。保證市場價格的相對穩定,才能平衡居民社會心態,保障民生。要運用多種調控手段,努力穩定農產品市場。“谷賤傷農,米貴傷民”,在農產品調控過程中,要協調好社會各群體的利益,保證農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同時嚴厲打擊炒作農產品等違法違規行為。
2.建立低收入群體物價上漲動態補償保證機制
首先要明確補償標準應與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必需品漲價支出基本持平,并根據CPI上漲的情況提高補償標準,擴大補償范圍。其次應設立應急救助基金,促使因病致貧、因災致貧、失業致貧的困難家庭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幫扶救助。另外,要制定減免水電燃料及公交運輸費等優惠政策,降低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同時,要探索完善慈善超市的運行管理,保證慈善超市物品品種的多樣性,促使慈善超市發揮應有的作用。還要繼續加大政府的直接補貼力度,對低收入和生活困難群體發放物價補貼是非常實用有效的解決物價上漲問題的措施,既可以是貨幣形式的補貼,也可以是實物形式的補貼。
3.實現工資漲幅與物價漲幅同步,保障中等收入居民生活水平
物價上漲對中等收入居民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經濟發展的目的就是要保障民生,要做到物價的上漲不能超過工資的上漲,實現工資漲幅與物價漲幅同步。要提升勞動者的收入水準,使之超過通脹平均速度,以保障中等收入居民生活水平。這樣一方面可以釋放出巨大的消費能量,并由此造就一個龐大的內需市場,促進國民經濟穩定發展,應對漲價危機;另一方面從中等收入居民最關切的方向入手,保證其相應的收入隨著物價上漲比例增長,從而保證居民生活質量,增加民眾的幸福感。
4.堅持涉農產品價格定期監測和巡查制度
加大涉農產品價格監管力度,加強農產品價格監督站建設,及時采集、梳理、發布涉農產品價格、收費情況等信息。督促涉農部門,特別是農資生產經營部門端正經營理念,規范明碼標價,規范進出貨臺賬,規范供貨票據管理,遵守和落實惠農價格政策,切實做好農資價格穩定工作。取消不合理的涉農收費項目,降低不合理的收費標準,減少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中間環節,降低成本。涉農物資定價要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陽光定價,堅持在一定范圍、時間內聽證和公示,在充分征求意見后進行決策,對舉報和檢查發現的涉農價格違法行為及時依法查處,促進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5.高度重視生活必需品供給的豐富與穩定
確保市場生活必需品的供給對于物價總水平的穩定具有決定性意義。以蔬菜為例,蔬菜等鮮活農產品的生產和供給狀況極易受氣候影響,價格波動的頻度和幅度遠大于其他生活必需品。因此,一方面要指導蔬菜等農產品的生產和上市有計劃地進行;另一方面,當出現菜價一定程度或大幅度上升時,根據市場的有效需求,不失時機地向市場增投蔬菜,擴大供應,保證需求,從而平抑菜價。多方建立遼寧省城鄉對口供應蔬菜等農產品生產基地,實現“農超對接”,保證供求雙贏。
6.建立信息臺,及時公開市場信息,努力穩定農產品市場
政府應及時公開市場信息,有效地指導農民按市場需求合理種植,避免發生“菜賤傷農”的現象。例如:2011年大連市秋菜價格格外便宜,白菜每斤0.3元,而2010年白菜每斤1元;大蔥2010年每斤1.5元,2011年每斤0.5元;蘿卜2010年每斤1元,2011年每斤0.3元,并且出現賣菜難現象。目前農產品種植成本頗高,菜農連呼賠錢,有的甚至輕言“打死也不種白菜”。預計2012年種菜銳減,蔬菜價格又要飆升。要調控瘋狂的菜價,確保菜農的利益,關鍵要建立信息臺,引導菜農科學合理地種植。政府要建立健全信息統計系統,盡可能迅速地向民眾提供有關商品供求、價格變動的正確信息。及時公開市場信息對抑制局部市場供求失衡、價格異常波動現象頗有裨益。
7.高度重視對民眾的宣傳疏導工作
面對飛漲的物價,政府部門、基層組織要經常走訪典型低收入戶,關心他們的生活疾苦,通過噓寒問暖、促膝談心,了解他們的所想所思,排解他們的心理壓力,讓他們感到黨和政府、基層組織時常想著他們,沒把他們遺忘,使他們調整心態,樹立起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心。并通過各種宣傳渠道,樹立各方面典型人物,鼓勵、幫助低收入居民渡過難關。
8.培育控制通貨膨脹既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的理念,做好心理準備
物價問題影響經濟全局,關乎百姓福祉,因此要把控制物價上漲、抑制通貨膨脹放在宏觀調控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我國已告別“高增長、低物價”時代,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物價震蕩上行將成為一種常態,因此要教育民眾理性看待,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在全球化背景下,需要在一個相對長的時間內對較高的通脹水平做好心理準備。這是面對客觀現實的一種正常的心理預期,進而亦會使人們更加冷靜地看待國內相關經濟波動現象及其發展趨勢,并作出正確的判斷。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改善民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物價上漲是一個重大的民生問題,在物價不斷攀升的形勢下,如何使物價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使遼寧省民眾都能過上更加體面的生活,使大連不僅在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中處于龍頭與核心的地位,在穩定物價方面亦再創佳績,值得沉思。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探索穩定物價的有效對策,保持社會安定團結,妥善處理不同利益群體的關系,使遼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是新時期遼寧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保障。
[1]國務院出臺16項措施穩定物價[N].人民日報,2010-11-21(1).
[2]朱瑞華.降低物價上漲對低收入居民的影響[J].江海縱橫,2008(5):47-48.
1671-7041(2012)02-0019-03
2011-12-31
遼寧經濟社會發展課題(2011lslktfx-47);大連市社科院課題(2011DLSK070)
史兆光(1956-),女,教授;E-mailshi zhao guang@21cn.com
F72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