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孟華 ,王遠林 ,HAN Shuang
(1.東北財經大學 經濟計量分析與預測研究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5; 2.Olin Business School,Washington Univ.in St.Louis,MO 63130,America)
近幾年來,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現象,遼寧省有關部門先后采取了很多措施,如推出"中小企業百億融資計劃",建立"遼寧省中小企業產業基金",由財政出資扶持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發展等.此外,省、市各級政府還積極組織銀企對接會,推動中小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支持.同時,遼寧省還大力推動企業直接上市融資或通過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等獲得直接投資,目前,遼寧省級財政對上市企業的獎勵資金由100萬元提高到150萬元,同時對上市企業再融資也進行獎勵.
但是,中小企業仍然普遍反映,目前融資門檻高且手續繁雜.金融機構對于小企業、小項目沒能體現出應有的靈活、方便、高效、暢通的經營理念.在遼寧全省14個市中,有12個市反映中小企業貸款難,資金缺口大,融資成本上升,中小企業發展所需資金嚴重不足.僅大連一市就有70%的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缺口大約為500億元.
由此可見,資金短缺已經成為制約遼寧省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研究遼寧省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成因及對策,不僅具有理論價值,而且是中小企業和政府監管部門關心的問題,既可為中小企業融資決策提供參考,也可為銀行、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提供理論依據.那么,如何從理論上說明資金缺口的存在?什么因素導致資金缺口的增加?應該采取什么措施解決遼寧省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目前,對遼寧省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研究文獻比較缺乏,徐洪水(2001)[1]從寧波市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個案分析入手,指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并提出政策建議,認為中小企業存在著剛性的金融缺口.馬九杰等(2004)[2]主要對形成中小企業信貸約束的企業信貸需求和銀行的信貸供給行為進行了理論背景和概念框架分析.熊熊等(2008)[3]從我國銀行治理結構特點出發,結合信貸配給理論,對不同治理結構下銀行信貸行為進行建模與比較分析發現,銀行治理結構通過影響銀行信貸選擇行為,將會對信貸市場配給程度以及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可能性產生重大影響.上述文獻從不同的側面給出融資難的理論分析,其他的文獻如劉冰等(2002)[4]、許傳華(2007)[5]、劉聰(2009)[6]和韓軼琳(2011)[7]等大多只是針對現狀分析融資難的成因并給出應對之策,并沒有給出中小企業資金短缺的理論依據,因此,所給建議缺乏可信性.本文將結合金融缺口模型,對遼寧省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進行綜合的理論分析,并針對理論分析結論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中小企業與商業銀行分別是資金的需求方和供給方,而政府是影響資金供求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短缺現象,也就是說中小企業存在著剛性的"金融缺口".所謂的金融缺口是指在給定利率水平下資金供求之間的差額.一般來說,中小企業金融缺口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業的信息透明度要低于大企業的信息透明度;中小企業的融資交易成本要高于大企業的融資交易成本;中小企業的融資規模往往較小,對金融機構來講,對中小企業提供資金缺乏規模效益.中小企業金融缺口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中小企業金融缺口模型
假設銀行、中小企業處于完全的市場經濟中,資金供給曲線為 S0,需求曲線為 D0,則 R0為均衡利率,Q0為均衡信貸數量.在我國,由于貸款基準利率是國家制定的,從而決定了管制的資金市場的均衡利率 I0要遠遠低于完全市場經濟中的均衡利率R0,這樣就必然出現中小企業金融缺口 Q2Q4.在受管制的金融市場中,金融缺口是不可避免的.
由圖1可知:(1)當企業群體缺乏信用時,銀行為了減少信貸中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必然減少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這就使得資金供給曲線 S0左移至S1,從而使金融缺口增加Q1Q2.也就是說,企業群體信用的短缺加大了銀企交易的信息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2)當中小企業對銀行信貸有過度的資金需求時,信貸曲線由D0右移至D1,從而增加金融缺口 Q4Q5.
融資難的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問題,而信用缺失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原因.
1.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在現實中,部分中小企業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素質不高,信用觀念缺乏,企業存在的目的僅僅是贏利,因此,在市場競爭中,為了獲取利潤,通常會選擇不履行承諾、不誠信.另外,由于遼寧省的社會誠信體系---"誠信遼寧"剛剛建立起來,系統沒有公開失信者的不良信息,于是,更多的中小企業選擇不誠信,尤其是個別中小企業的某些欺詐行為和由此引發的抽逃資金、拖欠賬款、逃廢銀行債務、惡意偷欠稅等信用問題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整體信用形象,以至于正常的市場秩序受到嚴重的破壞.面對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銀行以及其他提供資金的主體不愿意放貸,因而導致中小企業通過間接和直接融資渠道均難以獲得有效資金支持.
2.銀企信息不對稱
一方面,一些中小企業信息透明度較低,社會公信度較差,他們所提供的各種會計資料和財務報表大多未經過專業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和驗證;另一方面,為了達到融資的目的,一些中小企業在各種財務資料上造假,隱瞞或修改對其不利的信息.因此,當中小企業需要融資時,銀行和其他提供資金的主體很難準確判斷其信用程度,往往會作出拒絕放款的決定.如果銀行不了解企業弄虛作假的真實情況,貸款給企業,銀行就會失去對資金的控制.銀行不能確保企業按照合同約定使用資金,就會使銀行信貸效率下降,嚴重影響銀行信貸配給.由此可見,銀企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信用缺失和信息失真是制約金融機構拓展業務和中小企業擴大融資的關鍵所在.
3.中小企業缺少有效的擔保和抵押物
由于一些中小企業信息透明度較低,可信度較差,銀行在向這類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時,往往要求中小企業提供有效的擔保和抵押物,而且要求抵押物能夠順利轉讓出售,抵押物價值穩定.由于銀行缺乏對諸如機器設備、存貨、應收賬款等資產的鑒別和定價能力,因此,國內銀行主要偏好于房地產抵押.一方面,中小企業大多經營規模小,固定資產少,土地廠房等抵押物不足,很難提供符合銀行標準的抵押物;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社會公信度較差,很難找到讓銀行放心的、具有代償能力的擔保人.兩方面的原因都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中小企業要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關鍵是要彌補信用缺失,積累信用記錄,加強自身信用建設.從中小企業融資的外部環境看,迫切需要加強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建設,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對中小企業進行全方位的支持.針對以上理論分析結論,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1.不斷完善遼寧省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企業信用狀況是銀行判斷是否能夠對其開展信貸業務的主要依據.銀行通過對企業信用狀況的調查與審核來確定中小企業融資方案,對業務品種、授信額度、貸款期限等都有很大影響.要使中小企業有長足的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必須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隨時更新信用體系中的信息.在信用體系中,不僅要及時更新信用企業及個人信息,還要公開不誠信企業名單,形成有效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逐步建立政府、企業、銀行、證券、保險之間的聯系溝通協調機制、信息共享機制以及中小企業信息發布機制.要進一步加大對擔保機構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積極圍繞中小企業開展擔保業務.
從2005年起,遼寧省開始廣泛收集中小企業信用信息,著手"遼寧省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庫"的建設工作,以期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信用遼寧"建設工作于2009年在全省全面啟動,目前,遼寧已經在全省14個城市建立了信用體系建設官方網站,向社會各界提供誠信企業信用信息、誠信個人信用信息、誠信政府信用信息以及企業信用認證情況等.截至2011年7月末,共采集、整理中小企業信用檔案40 361戶,100多個信息項,基本滿足了商業銀行信貸審批的需要,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情況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創造了條件.
2.不定期舉辦中小企業融資銀企對接會
2007年以來,人民銀行沈陽分行聯合有關部門不定期舉辦中小企業融資銀企對接會.全省共舉辦銀企對接會12次,簽訂貸款協議和意向協議660余份,金額248億元,其中貸款協議107份,金額40多億元,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減少銀企信息不對稱、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起到了積極作用.
3.加快推廣小企業聯保貸款業務
信用擔保有利于提高中小企業信用等級和中小企業融資能力,信用擔保的參與,增加了風險承擔者,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貸款管理成本,有利于增強銀行貸款的信心,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因此,在全省范圍內大力推廣小企業聯保貸款業務,作為一種以"征信+信貸"為模式的信用放款,為抵押擔保能力不足的小企業開拓了貸款新渠道.
4.引導金融機構開辦應收賬款質押業務
2007年以來,人民銀行沈陽分行引導金融機構依托人民銀行建立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系統,重點圍繞與實力強、信譽好的大企業有穩定生產協作關系的中小企業開辦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業務.截至2011年7月末,遼寧省各金融機構在系統中質押登記、轉讓登記累計8744筆,查詢登記8114筆.積極推動動產、應收賬款、倉單、股權和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質押融資,緩解中小企業貸款抵質押不足的矛盾,推廣"中小企業信貸俱樂部"、"社區銀行"、"征信+信貸"、小企業聯保貸款等成功模式,使中小企業融資空間得到有效拓展.
5.加強宣傳提高信用意識
通過"遼寧省資信評級座談會"、"中小企業征信知識培訓班"等形式,邀請信用評級專家、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面對面交流,幫助中小企業提高信用意識,建立規范的財務制度,為達到銀行受理門檻創造基礎條件.讓企業知道連續積累自己的"信用財富",可以縮短銀行信貸審查的時間,并可能獲得額度、期限和利率的優惠.此外還可利用報紙、電視等多種媒體開展宣傳.
6.積極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從資金需求方面看,2011年第一季度遼寧省銀行家問卷調查顯示,小型企業貸款需求增長的比例不僅高于上季和上年同期3.33和4.5個百分點,而且高于大型和中型企業各 23.78和6.1個百分點[8].企業對銀行的資金需求增加,會導致金融缺口增加.為了使金融缺口變小,中小企業不應僅僅依靠商業銀行的貸款,還應積極推動民間資本,鼓勵民間資本、私人資本和外資等多元投資參股,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的過度需求,緩解金融缺口的增加.
綜上所述,進一步完善遼寧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設,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是解決遼寧省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關鍵所在.
[1]徐洪水.金融缺口和交易成本最小化: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成因研究與政策路徑[J].金融研究,2001(11):47-53.
[2]馬九杰,董 琦.中小企業信貸約束的成因與衡量:理論背景與分析框架[J].中國軟科學,2004(4):59-68.
[3]熊 熊,張 維,張永杰,等.銀行治理、信貸配給與中小企業融資[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8(1):24-28.
[4]劉 冰,周文兵.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及應對措施[J].財貿經濟,2002(6):55-58.
[5]許傳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癥結、成因與對策[J].財貿經濟,2007(2):64-67.
[6]劉 聰.遼寧省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解決方案[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2):130-131.
[7]韓軼琳.關于緩解遼寧省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建議[J].遼寧經濟,2011(2):48-49.
[8]劉 杰.穩健貨幣政策推動中小企業信貸狀況改善---基于遼寧省的抽樣調查[J].中國貨幣市場,2011(7):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