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平 鄒艷芬
胎盤植入是產科中少見而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可造成孕產婦產時、產后大出血、感染、甚至死亡。近年來,由于人工流產及剖宮產的增加,而發生植入性胎盤者日益增多,近50年來,該病發生率增加近10倍,以往多對胎盤植入行子宮切除術,以挽救患者生命,但使患者喪失生育功能,對產婦生理及心理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1]。近年來國內外也不乏采取保守治療而成功保留子宮的報道,我院自2005年5月~2010年5月對23例胎盤植入的患者采用甲氨喋呤(MTX)靜脈滴注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5~2010年我院胎盤植入病例共23例,其中22例為部分胎盤植入患者,1例為完全性胎盤植入。年齡20~35歲,孕周27~42 周,平均34.5周,初產婦3例,經產婦20例,本次妊娠前人流次數1~5次,平均3次,有前次剖宮產史3例,合并前置胎盤3例,有正規產前檢查者11例,無正規產前檢查者12例。
胎盤植入是指胎盤部分或全部植入子宮肌層,與子宮不易分離。部分性可導致子宮收縮不良,已剝離的血竇開放發生大出血,完全性植入胎盤因無法剝離而無出血。19例系子宮下段剖宮產患者,2例為陰道分娩患者,2例為中孕引產患者。剖宮產患者術中發現胎盤植入,2例術中大出血行子宮切除,剖視子宮以及病理診斷證實為胎盤植入。2例陰道分娩患者合并前置胎盤,第三產程30min胎盤未自行剝離,遂徒手人工剝離胎盤,發現部分胎盤與子宮致密粘連,無法剝離,考慮胎盤植入。2例中孕引產患者其中一例胎兒娩出后胎盤完全未剝離,人工剝離胎盤發現胎盤于子宮無分界,彩超提示胎盤植入,另外1例部分剝離,行清宮術中感覺有組織殘留難以鉗出,考慮胎盤植入。
植入性胎盤的病因與人流刮宮史,剖宮產史以及前置胎盤有關。本組病例均有流產史,有剖宮產史3例,合并前置胎盤者3例。
本組剖宮產加子宮切除者2例,23例均予甲氨蝶呤靜脈滴注20mg/次,1d/次,連續5d,并同時進行護肝加強宮縮及抗感染治療。5d后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并采用B超復查。用藥期間注意陰道出血情況,定期監測血β-HCG,B超監測子宮情況及肝腎功能,血常規。
痊愈:產后宮縮好,陰道出血不多,無大出血者。無效:有大出血,需介入治療或行子宮切除者。如用藥后子宮復舊好,惡露少,無臭味,無發熱,腹部以及會陰部切口愈合好,血常規,肝腎功能正常則予出院。
23例均在用藥后15d左右排出部分胎盤組織。出院后隨訪盆腔B超以及月經情況。3~4周后B超復查子宮內無殘留胎盤組織,子宮肌層無病變。4~6個月月經復潮,B操示子宮大小正常,宮腔線可見,宮內未見異常聲像。23例保守治療均成功,保留了生育功能。
一般認為胎盤種植取決于絨毛組織的侵蝕力與蛻膜組織反應的平衡,當蛻膜本身發育缺陷或蛻膜層損傷時,絨毛就會顯著侵入子宮肌層[2],宮腔內手術是本病的主要誘因。孕產及刮宮次數與植入性胎盤呈正比關系。近年來由于人工流產及剖宮產術的增加引起子宮內膜層損傷,內膜修復不全,造成再受孕時蛻膜發育缺陷致使絨毛侵入肌層,而使胎盤植入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故應大力宣傳避孕方法,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宮腔手術時要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避免過度損傷子宮內膜。
植入性胎盤的治療分手術和保守治療兩種。手術治療主要是子宮切除,能收到迅速,徹底止血的作用,但喪失生育能力;保守治療主要包括人工剝離胎盤,殘余灶刮匙搔刮,術后MTX治療。MTX可使殘留的胎盤變性壞死,最后吸收脫落,MTX治療植入性胎盤安全有效,方法簡單,而且保留了生殖器官[3]。本研究采用MTX治療胎盤植入,23例保守治療均成功,B超復查子宮大小正常,子宮肌層無病變。揭示MTX治療胎盤植入療效明顯,能盡可能保留患者子宮,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生育功能,且副作用小。因此,甲氨喋呤治療胎盤植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療效明顯,方法簡單,副作用小,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
[1]李淑芝,潘光友.米非司酮治療部分性胎盤植入50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2):133.
[2]曲軍英,謝蘭琴,馬炎輝.胎盤植入[J].國外醫學婦產科分冊,1998,25(6):333-335.
[3]寇建芳.中期妊娠胎盤植入28例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