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燕 陸翠華 倪潤州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來華留學生逐年增多,留學生教育的規(guī)模和質量也是評價大學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為了進一步擴大南通大學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辦學層次,我校從2005年起開始招收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的留學生來我校學習本科臨床醫(yī)學專業(yè)。自2009年起這些留學生已陸續(xù)完成理論課的學習,進入臨床實習。我院作為南通大學的附屬醫(yī)院,承擔了留學生的臨床帶教任務。怎樣有效地對留學生進行臨床帶教,不僅僅涉及醫(yī)療水平及教育方法的問題,還涉及語言教學問題等。
國內很多大學院校很早就開始了國外留學生的招收工作,對于留學生的教育教學都有著非常豐富的經(jīng)驗,也總結了不少留學生帶教存在的問題[1]。比如臨床實習帶教的師資問題、留學生臨床內科實習過程中交流及書寫病歷文書的困難等。針對醫(yī)學留學生這一特殊教學對象的教學,各大醫(yī)學院校提出了諸多教學模式改革方案[2-3],譬如全英文授課形式、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多媒體教學等策略。所有教學策略的應用在留學生的實習過程中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探討在消化內科實習帶教過程中,我們采取PBL教學模式,尋找更符合留學生的教育方式。
我校主要接收的是來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留學生其發(fā)音與標準英式或美式英語不一樣。印度留學生的英語口音重、語速快,輔音r發(fā)顫音,還會把標準英語中本應該咬舌送氣的音th簡化為t,t音,又接近d的音。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熟悉不同國家留學生的發(fā)音特點,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有效地溝通交流,并將他們對教學的反饋信息進行有效整合。
此外,由于社會、文化、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留學生相比中國學生更加自信、活躍。留學生有問題會隨時提問,即使是在教師授課時會突然打斷教師的話題提出自己的問題,雖然有時可能會讓老師有點措手不及,但總體來說,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留學生不僅敢于隨時提問,還敢于對上課質量提出自己的意見,如果教師的教學水平或教學態(tài)度有問題,他們會去班主任那里直言不諱地反應自己的意見。留學生的這些特點就要求帶教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每一堂課。
我校留學生在四年的醫(yī)學理論知識學習中,教師一般以講課為基礎進行教學(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該方法以教師授課為主體,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只是扮演的“聽眾”角色,常常缺乏主動性。進入消化內科臨床實習后,我們決定改變以往的LBL教學模式,換成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PBL教學法),該方法由美國Barrows教授于1969年首次提出,現(xiàn)已被諸多醫(yī)學院校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強調以解決問題為中心,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多種學習途徑相結合,強調團隊精神及引導等。PBL教學中首先要確定學生要掌握的重要問題,每個問題由老師寫成一個PBL案例,學生以這個問題為起點,由此帶出一系列相關的基礎知識及臨床知識。
關于PBL病案專題的確定,由本組教師共同討論并精心設置“問題”。我們確定的PBL病案專題要有代表性,順序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設置的問題要結合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
我們確定的PBL病案專題包括:(1)急性胰腺炎的診斷與治療;(2)肝硬化的臨床表現(xiàn)、常見并發(fā)癥及治療原則;(3)黃疸的鑒別;(4)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診斷與治療;(5)消化性潰瘍的診斷與治療;(6)潰瘍性結腸炎與克羅恩病的鑒別與治療;(7)腹痛待查的診療思路;(8)腹水原因待查的診療思路。共八個病案專題,每個病案專題安排1~2次病案討論,每次討論設置“問題”5~6個。
教師提前1周將要討論的專題以及思考討論題發(fā)給學生,學生進行充分的自學準備,學生到圖書館和上網(wǎng)查閱相關參考書籍和文獻,從中尋找答案。討論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認真聽取學生的發(fā)言,找出哪些知識是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哪些方面還存在誤區(qū)或不足。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控制學生討論的范圍和時間,最后給出每個案例的學習目的作為學生復習掌握的重點內容教師在PBL病案討論時還會預約相關病例,將病案討論融合在實際的臨床診治過程中。
對于教師采用PBL教學的效果如何,我們會通過我院教學管理科來了解留學生對在消化科實習的反饋意見。結果顯示,留學生對消化科采用的PBL教學模式反應良好,認為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留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能夠學到實用的臨床知識和技能,對所要掌握的知識記的比較牢固。
由于PBL教學是需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開動腦筋的一種學習方法,且臨床案例由于其癥狀的多變性更能引發(fā)學生好奇心理。所以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由于PBL本身所帶的主動學習要求,使得學生能夠養(yǎng)成更加主動學習新知識,跟上信息社會醫(yī)學知識飛速發(fā)展的步伐,更快的適應從學生到實習醫(yī)生再到臨床醫(yī)生的過渡。
當然,留學生臨床實習帶教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只是做了一個小小的嘗試,然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相信,一定有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所有擔任臨床實習教學的教師去進一步研究探索,以期將留學生的臨床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
[1]蔣建霞,施瑞華,林琳.留學生臨床內科實習帶教工作的現(xiàn)狀分析[J].醫(yī)學信息,2009,1(5):256.
[2]周勇,洪玉,杜靖.多媒體與PBL應用于留學生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初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9):43-45.
[3]程安平,何健.淺談臨床護理實習生管理[J].當代醫(yī)學,2010,16(2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