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春 (公安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湖北 公安 434300)
輸卵管妊娠138例診治體會
魏春春 (公安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湖北 公安 434300)
目的:總結輸卵管妊娠的臨床診治體會。方法:回顧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輸卵管妊娠13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開腹手術治療12例,腹腔鏡非保守手術治療96例,腹腔鏡保守手術治療10例,藥物保守治療20例(其中5例保守治療失敗改為腹腔鏡下輸卵管取胚術)。均痊愈出院。結論:詳細詢問病史、仔細體格檢查、結合B超及血β-HcG檢測是減少異位妊娠漏診誤診的重要保證;其治療應遵循搶救生命第一,保留輸卵管第二的原則,以達最佳療效。
輸卵管;妊娠;診斷;治療
輸卵管妊娠占異位妊娠總數的95%左右,其臨床癥狀可以典型,也可以不典型,是危害孕產婦生命與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治療方法也從傳統的開腹手術逐漸發展到多樣化及個體化治療。正確而及時的診斷對輸卵管妊娠病人的治療有著十分重要的預后影響,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間共診治的138例輸卵管妊娠病例的臨床資料,就其經驗總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138例患者年齡23~47歲,平均年齡34歲。停經時間37~76d,平均停經時間52d。未生育者2人,人流次數1~8次,平均3次,曾患盆腔炎病史9人。
1.2治療與轉歸
本組138例患者中急診開腹手術12人,均為輸卵管妊娠破裂,其中腹腔內出血均達2000ml以上9人,平均輸血800ml。腹腔鏡下切除病側輸卵管96例,其中流產型85人,腹腔內出血300~800ml左右。未破裂型11例,因無生育要求行切除術。10例年輕未生育患者行腹腔鏡下輸卵管開窗取胚術,另有20例行氨甲喋呤加米非司酮藥物保守治療(其中5例保守治療失敗改為腹腔鏡下輸卵管取胚術)。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另有2例出現持續性異位妊娠再次手術。
2.1診斷
本組138例中,96例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及血β-HcG、B超即確診,占本組 69.5%;26例通過觀察,監測血β-HcG 及B超,1周內確診,占本組 18.8%;12例兇險型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尿HcG及后穹窿穿刺即時確診,占本組8.6%;誤診2例,持續性異位妊娠2例(兩者合占2.8%)。2例誤診病例在詢問病史時均訴無明顯停經時間,陰道流血10d左右并伴組織物排除,無腹痛,B超提示雙附件區無異常發現,門診僅行診刮術,且患者拒絕將刮出物送病檢及監測血β-HcG,臨床考慮不全流產。10日后患者出現輸卵管妊娠破裂大出血急診手術。因此,我們體會到對于陰道不規則流血患者,一定要詳細詢問病史,仔細檢查排除物,刮出物一定要送病理檢查及監測β-HcG變化,叮囑患者隨診,不能盲目相信患者所訴及B超檢查,以避免誤診危及患者生命。另2例持續性異位妊娠患者,1例為開腹手術,患者術后2~7d仍持續惡心嘔吐,給以對癥處理好轉,半月后再次出現腹腔大出血,為絨毛異位到網膜上引起破裂大出血;1例為腹腔鏡下輸卵管切除術患者,術中見腹腔僅少量積血,右側輸卵管壺腹部增粗呈紫蘭色,術后患者恢復良好,10d后再次出現腹腔大出血在外院手術治療。通過上述2例持續性異位妊娠患者,筆者認為術后仍要監測血β-HcG變化,如術后該指標呈對數下降方能排除持續性異位妊娠的可能。
2.2治療方法的選擇
2.2.1手術治療 對于兇險破裂型輸卵管妊娠患者,此時患者已處于休克狀態,應在糾正休克的同時積極行剖腹探查術及輸卵管切除術,遵循搶救生命第一的原則;對于流產型輸卵管妊娠患者,如生命體征穩定,估計腹腔內出血少于800ml以下者可行腹腔鏡手術,是否保留輸卵管取決于患者的生育要求及輸卵管的病變嚴重程度,術后最重要的是監測β-HcG變化。
2.2.2保守性藥物治療 近幾年來隨著患者對生育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病例進行保守治療,且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其適應證需符合以下條件:①診斷為未破裂或流產型的早期輸卵管妊娠。②輸卵管妊娠直徑lt;3.0cm。③無明顯腹腔內出血,或出血量lt;100ml,生命體征穩定。④β-HcG值低于3000IU/L。常用藥物有甲氨蝶呤、米非司酮、高滲葡萄糖、前列腺素、天花粉等[1]。我科采用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聯合用藥,甲氨蝶呤50mg肌注隔日1次共2次,米非司酮75mg頓服隔日1次共2次。當出現以下情況時視為無效,改為手術治療:①β-HcG持續增高超過1周。②輸卵管妊娠囊進行性增大。③子宮直腸凹積液增加50%。④腹痛癥狀不緩解或加劇。本組治療中共有5例改為腹腔鏡手術。
[1]顧美皎.現代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268.
[編輯] 何 勇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2.007
R714.221
A
1673-1409(2012)02-R013-02
2011-12-06
魏春春(1975-),女,湖北公安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