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菊華 (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家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湖北 武漢 430040)
112例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護理體會
肖菊華 (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家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湖北 武漢 430040)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在嬰幼兒中發病率較高,常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后。通過對112例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護理,體會到在對小兒急性支氣管炎治療的過程中,切不可忽視病情的觀察與護理。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 護理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是由病毒、細菌等病原體侵犯支氣管黏膜引起的急性炎癥。本病在嬰幼兒中發病率較高,常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現將112例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共收治小兒急性支氣管炎112例(以上均經放射科拍片確診),最大的年齡為12歲,最小的為3歲。其中男孩67例,女孩45例。大部分患兒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以咳嗽為主,初為刺激性干咳,繼而分泌物增多呈陣發性咳嗽、咳痰。嬰幼兒全身癥狀較明顯,常有發熱、乏力、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癥狀,一般無氣促和發紺。年長兒可訴頭痛、胸痛[1]。有濕疹或過敏體質小兒可表現為反復咳喘。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常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咳嗽頻繁,有呼氣性呼吸困難伴喘息,夜間或清晨較重,或在哭鬧、活動后加重。治療后有反復發作傾向,但大多數患兒預后良好,隨年齡增長,復發次數減少。于3~4歲后發作次數減少漸趨康復,但少數可發展成為支氣管哮喘[2]。
2.1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1)用手輕拍患兒背部,促使痰液排出。方法是護士將手的五指并攏、掌指關節略屈呈空心掌狀,由下向上、由外向內,輕拍患兒胸壁以震動氣道,使痰液松動,同時邊拍邊鼓勵患兒咳嗽以協助痰液排出。拍背力量要適中,以不使患兒感到疼痛為宜,拍背時間為10 min左右,宜在餐前進行,拍背后30 min方可進餐,也可在餐后2 h進行。
2)必要時給予吸痰。選用軟的吸痰管,動作要輕柔,以防損傷呼吸道黏膜,且吸痰不能過頻和過慢,過頻可刺激黏液產生增多,過慢可妨礙呼吸使缺氧加重)。吸痰不宜在哺乳后1h內進行,以免引起嘔吐。吸痰時患兒多因刺激而咳嗽、煩躁,吸痰后應立即吸氧。
3)對痰液黏稠不宜咳出者,可按醫囑給予超聲霧化或蒸汽吸入,以稀釋痰液利于咳出。遵醫囑在霧化吸入器中加入慶大霉素、利巴韋林(病毒唑)、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等藥物。霧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20min。因霧化吸入必須深吸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護理人員應協助和指導患兒進行。
2.2觀察病情
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及精神、面色、缺氧等情況,必要時吸氧。觀察患兒咳嗽、咳喘的性質,痰的顏色、量、氣味等。密切觀察體溫變化,體溫超過38.5℃時采取物理降溫或按醫囑給予藥物降溫,以防發生驚厥。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并配合處理。
2.3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每日通風1~2次,每次15~30min,溫度18~22℃,濕度50%~60%,可減少對支氣管黏膜的刺激。
2.4飲食與休息
減少活動,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水分及營養的供給。選擇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清淡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并應少食多餐。做好口腔護理,嬰兒可在進食后喂適量溫開水,應指導和協助年長兒在晨起、餐后、睡前漱口。
2.5心理護理
與家長及年長患兒交心談心,及時向家長介紹患兒的病情,耐心解答家長提出的問題,使他們對本病有正確的認識,從而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使之配合治療。
2.6健康教育
居室經常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向年長患兒及家長介紹本病的病因、主要表現及治療要點。告知他們本病易反復發作,強調預防的重要性。讓患兒及家長了解增強機體抵抗力的方法,如:指導年長兒適當開展戶外活動,進行體格鍛煉,增強機體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服,避免受涼等;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以免交叉感染。提倡母乳喂養,積極預防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
通過對112例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護理,筆者認為護理人員切不可忽視對小兒支氣管炎的病情觀察、護理和健康宣教,以及幫助患兒或指導家長促使痰液排出的方法。
[1]金建年.兒科診療要點[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9:106-107.
[2]范玲.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99-100.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7.020
R473.72
A
1673-1409(2012)07-R041-02
2012-04-18
肖菊華(1973-),女,湖北武漢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護理管理工作。
[編輯] 何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