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俊 (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外科,安徽 滁州 239000)
腹腔鏡下實施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近遠期療效觀察
徐 俊 (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外科,安徽 滁州 239000)
目的:探討腹腔鏡下實施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的近遠期療效,并與傳統的開腹手術進行對比。方法:將醫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8例早期胃癌患者隨機分為傳統組(開腹手術)和腹腔鏡組(腹腔鏡手術),兩組均進行胃癌根治術和淋巴結清掃,觀察兩組的手術效果(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數、腫瘤切緣長度)、術后恢復(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流質時間、術后下床時間和住院時間)、并發癥情況及遠期效果(術后1年的復發率、無瘤生存率情況)。結果:腹腔鏡組的手術時間長于傳統組,術中出血量、術后恢復指標均少于傳統組(P<0.05,P<0.01),在淋巴結清掃數、腫瘤切緣長度、并發癥發生率及遠期療效上沒有差異。結論:腹腔鏡下實施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可降低術后恢復時間,并減少手術損傷,可取得與傳統開腹手術同樣的遠期效果。
胃癌早期;開腹手術;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
胃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率、死亡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癌變組織的手術切除是治療的有效方法,目前常用的術式可歸納為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2-3]。傳統手術對腫瘤組織的切除和周圍淋巴結的清掃效果較好,但創傷大,術后恢復差[4]。腹腔鏡手術的微創性較好,切口小,術后恢復快,但能否充分清掃胃周淋巴結和保留充足的手術切緣是腹腔鏡下行胃癌切除的難題[5]。因此本研究對早期胃癌患者分別進行傳統術式和腹腔鏡手術,并比較兩者的近遠期效果。現報道如下。
1.1對象
選擇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確診的早期胃癌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35~68歲,平均(51.2±11.2)歲。體質量為(61.8±7.5)kg,體質指數為(23.4±1.5)kg/m2。腫瘤位于粘膜層49例,粘膜下層19例。根據腫瘤位置分為:上部23例,中部19例,下部26例。根據Borrmann分型分為:Ⅰ型13例,Ⅱ型12例,Ⅲ型24例,Ⅳ型19例。所有患者均經過病理確診。68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傳統組和腹腔鏡組,兩組在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1.2.1 手術方法 兩組均進行胃癌D2根治術和淋巴結清掃,傳統組進行開腹手術,腹腔鏡組進行腹腔鏡手術。術前行常規準備和聯合麻醉。傳統組:于上腹部行正中切口,切口上起劍突,下繞臍部2cm左右,充分暴露術野,游離大網膜及腸系膜后,結扎并切斷胃網膜血管,切斷胃部癌變組織,行淋巴結清掃,并行十二指腸吻合[2]。腹腔鏡組:保持頭高腳低仰臥位,建立CO2氣腹(15mmHg),依次在于臍孔下部、左側腋前線肋緣及右側腋前線肋緣下、左和右側鎖骨中線平臍上2cm開孔,并采用超聲刀剝離大網膜,其余操作與傳統組一致[3]。兩組均將切除的腫瘤組織取出,并送至病理科檢查。
1.2.2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的手術效果(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數、腫瘤切緣長度)、術后恢復(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流質時間、術后下床時間和住院時間)、并發癥情況及遠期效果(術后1年的復發率、無瘤生存率情況)。
1.3統計學分析

2.1兩組手術治療效果比較
腹腔鏡組手術時間長于傳統組(P<0.05)、術中出血量(P< 0.01)少于傳統組,其他指標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治療效果比較
注:兩組間比較,*P<0.05,**P<0.01。
2.2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腹腔鏡組的術后恢復指標均少于傳統組,其中除肛門排氣時間和術后下床時間(P< 0.05)外,其余均為P<0.01,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d
注:兩組間比較,*P<0.05,**P<0.01。
2.3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腹腔鏡組和傳統組出現并發癥分別有3例和5例,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2.4兩組遠期效果比較
兩組在總體復發率和無瘤生存率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不同腫瘤部位的無瘤生存率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1年的復發及生存情況比較 例(%)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已成熟的應用于胃癌治療[3-5]。在密閉的腹腔內進行手術,可避免內臟較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降低感染污染的機會[6]。腹腔鏡的切口小,對機體損傷小,是其主要優點[3,7]。術后的恢復快表現在患者術后排氣時間、進食流質時間、下床及住院時間均較短。但目前對腹腔鏡下手術能否充分清掃胃周淋巴結和保留充足的手術切緣還不清楚;此外,腹腔鏡手術的遠期療效還不確切,因此本研究就以上兩方面進行探討。
本組結果顯示腹腔鏡組的手術時間長于傳統組,主要原因是由于腹腔鏡的術野較小,且操作復雜,因此增加操作時間[8]。在手術效果上,腹腔鏡組的出血量低于對照組,盡管腹腔鏡的手術時間長,但對機體的損傷較小,主要是由于采用超聲刀游離組織,減少出血量,同時為保持術野較好,也較好的預防出血的發生[9]。胃癌根治原則中指出,非接觸腫瘤,要保留充足的手術切緣[10]。兩組在淋巴結清掃數目和腫瘤切緣長度上沒有明顯差異,表明腹腔鏡也可獲得較好的上淋巴結清掃和病灶切除效果,表明腹腔鏡下行早期胃癌切除術的效果較好。
本研究的特色在于從近遠期兩方面來評價治療效果。腹腔鏡組的術后恢復指標均少于傳統組,表明腹腔鏡患者恢復較快,表現在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流質時間、術后下床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這也主要是由腹腔鏡操作微創造成的。兩組在術后并發癥及術后1年的復發率、無瘤生存率上均沒有統計學差異,提示兩組的遠期效果沒有明顯差異,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腹腔鏡手術在淋巴結清掃和腫瘤病灶的切除上,與傳統組沒有明顯差異,進一步說明腹腔鏡手術可替代傳統手術用于治療早期胃癌。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實施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可減少術后恢復,并減少手術損傷,可取得與傳統開腹手術同樣的遠期效果。
[1]金祁峰,于秀艷.胃癌分期系統的修改及其意義[J].實用腫瘤雜志,2011,26(4):445-448.
[2]楊娜,黃昌明,林濤,等.早期遠端胃癌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淋巴結清掃數目比較的Meta分析[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0,13(2):97-102.
[3]湯黎明,錢峻,朱杰,等.腹腔鏡與開腹胃癌D2根治術的療效分析[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09,8(6):419-421.
[4]姚國良,俞建平,姚琪遠,等.腹腔鏡胃癌手術可行性與安全性評價:來自5個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的Meta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46):8726-8731.
[5]余佩武.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8,30(19):1775-1778.
[6]Kitano S,Shiraishi N,Uyama I,et al.A multicenter study on oncologic outcome of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for early cancer in Japan [J].Ann Surg,2007,245(1):68-72.
[7]吳鴻根,黃順榮.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附54例報告[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8,17(4):312-314.
[8]杜建軍,雙劍博,鄭建勇,等.完全腹腔鏡與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的比較[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1,26(2):1-4.
[9]鄭勇斌,童仕倫,譚海燕,等.超聲刀在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9,16(10):781-784.
[10]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腹腔鏡與內鏡外科學組.腹腔鏡胃癌手術指南(2007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07,6(6):476-481.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7.003
R735.2
A
1673-1409(2012)07-R007-03
2012-05-21
徐俊(1979-),男,安徽滁州人,醫師,主要從事腹部外科臨床工作。
[編輯] 一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