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安勇 徐敏 吳敏喆 丁子健
2009年國家發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方案》,明確要求加快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建設,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為重點,構建鄉村和社區衛生信息網絡平臺,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促進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合作。積極發展面向農村及邊遠地區的遠程醫療[1]。
衛生部在“十二五”衛生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與發展規劃以及2011年醫改信息化建設專項計劃提出了衛生信息化建設“3521工程”的總體框架,即建設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衛生信息平臺,加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綜合管理5項業務應用,建設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2個基礎數據庫和1個專用網絡建設。衛生部選擇上海、浙江等省市作為試點地區,大力推進以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為基礎的區域衛生信息化試點建設工作;選擇部分醫院開展遠程醫療試點工作,逐步制定完善醫療責任認定、患者隱私保護等法律法規;進一步修改完善衛生信息平臺建設等一系列試行標準和規范[2-3]。
上海市于2010年全面啟動“基于市民健康檔案的衛生信息共享工程”,集合市、區二級政府以及相關單位的力量,圍繞有效實現全體上海市民的健康服務,整合多方信息資源,建設全體市民的電子健康檔案,建立覆蓋多領域需求的衛生信息化平臺,推進各類衛生業務協同。
根據《黃浦區衛生與發展“十二五”規劃》和《黃浦區基于云計算的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規劃》,黃浦區衛生局抓住“撤二建一”(原黃浦和原盧灣兩區合并為新黃浦區)的契機,在全區推進信息化平臺建設,深入調研兩區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并進行一系列支撐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運轉的應用系統的開發和應用。
黃浦區(原盧灣區域)作為上海市首批試點區縣之一,在總體部署下,結合實際情況,以優化衛生行政管理流程為主,逐步提升醫療業務服務水平。整個項目采用頂層設計、標準先行、統一規劃方式,分層次和分步驟地逐步推廣。通過有效的項目建設和過程管理,建設成基于電子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實現電子健康檔案的自動更新和動態管理、臨床醫療資源整合和服務流程的優化、公共衛生服務與臨床醫療服務的協同以及患者自我管理等應用。
1.1 臨床與公衛協同 長期以來,公共衛生和臨床醫療之間的信息互通都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障礙,更無法進行業務的協同,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兩者進行互通的最直接載體,所以通過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通兩者之間的關節是解決問題的根本。⑴社區全科醫生和公衛醫生的協同。在社區實現基礎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的結合,將慢性病管理和隨訪與臨床結合起來,增加了信息采集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減少了對病人的重復調查,節約了醫療資源。⑵醫療機構與預防機構的協同。原來醫療機構上報至預防機構的各類報表和數據采用的方式是紙卡報告的方式,這種報告方式既沒有時效性,又存在重復報告的問題。通過對兩類機構的系統進行分析后,根據對應的數據標準,制定出利用數據交互的方式進行傳報的模式,醫療機構中產生的數據將直接交互至預防機構,減少了重復錄入,增加了數據準確性和及時性。⑶病人自身健康管理協同。通過將病人的各類醫療信息有序、有權限的開放給患者,使患者能夠及時了解自身接受醫療服務的各種信息,比如檢查,檢驗、用藥等,方便更科學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1.2 績效掛鉤 利用完備的信息系統做支撐,清洗標準統一數據,通過凈化、轉換、組合、去重、內部處理等一系列處理方式最終生成優質數據。通過數據整理工作的開展逐步將健康檔案的信息進行完善,平臺數據質量進行強化提升,將績效考核的管理要求貫徹其中,實現衛生管理的高效和科學。
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作為區內各項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載體,將人的基本信息、基本健康特征、臨床就診信息、診斷、檢查檢驗信息以及接受公共衛生服務的信息全部以人為基礎進行科學有序的記錄。因此,平臺的框架設計應以此為基本要求。
2.1 問題分析 要求對各系統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后針對衛生行業的特殊性提出總體設計方案。
當前醫療衛生行業信息系統存在的問題:⑴各醫療信息系統所產生的數據只能醫院內部使用,患者在其他醫療機構所產生的歷史記錄無法查看;⑵醫療機構的相關數據無法及時、高質量的統計到公共衛生機構;⑶無法對區域范圍內的醫療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和輔助決策。
2.2 技術實現 基于電子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平臺總體目標是打通各個醫療機構的信息壁壘,實現所有醫療機構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整個項目基于面向服務的體系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架構實現。SOA采用中立的方式進行定義,使得構建在各種這樣的系統中的服務可以用一種統一和通用的方式進行交互[4]。
基于標準、松散耦合、共享服務、粗粒度和聯合控制,SOA與大多數通用的客戶端/服務器模型的不同之處在于它著重強調軟件組件的松散耦合,并使用獨立的標準接口。Web Services建立在開放標準和獨立于平臺的協議的基礎之上。Web Services通過HTTP使用SOA(一種基于XML的協議),以便在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之間進行通信[5]。因此基于SOA的體系結構是解決異構系統之間信息相互聯通的最合適架構。
2.3 設計方案 根據醫療衛生行業的SOA架構分3個層面描述此方案:⑴不同醫療機構的醫生所使用的醫院內部信息系統所產生的各種數據保存在各自的數據庫中。⑵依據衛生部發布的數據標準,建立一系列的WEB服務(Web Services)映射各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的應用程序、數據庫或其他WEB服務。實現數據標準的統一。⑶通過上述轉換和匯總,使平臺的數據更標準和統一,為各種層面的應用實現打下基礎。可實現居民健康信息查詢;醫生對患者的歷史數據查詢和健康檔案動態、連續記錄更新;公共衛生部門如疾病控制中心的數據匯總統計;衛生管理機構如衛生局的各種行政數據統計等。
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技術實現需基于全區醫療機構的基礎生產系統的完善以及數據中心的平臺建設。目前黃浦區已初步實現了醫院端的生產數據采集,數據中心集成數據的架構,并通過統一授權登錄界面,可訪問所有應用系統。
通過上述建設量化了客觀的醫療服務數量和公共衛生工作質量,建立了績效考核體系。在促進全科醫生下到社區,調動全科醫生的工作有效性的同時,真正構筑起區域健康守職管理體系。從信息化管理方面為衛生體制改革的落實提供參考依據。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S].2009.3.17.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06/content_11138803.htm.
[2]孟群.衛生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與發展規劃(2011-2015)[S].http://www.doc88.com/p-17846068749.html.
[3]衛辦發[2012]38號.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S].2012.6.6.http://www.gov.cn/gzdt/2012-06/15/content_2161798.htm.
[4]肖毅.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十研究所物聯網安全管理技術研究[J].通信技術,2010,(12):69-89.
[5]王謝寧.構建協同商務系統的核心技術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09,19(6):221-22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