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紅 (荊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內1科,湖北 荊州 434000)
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李 紅 (荊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內1科,湖北 荊州 434000)
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存在著下列問題:人們缺少對糖尿病的正確認識、患者自我防護意識比較淡薄、對糖尿病的理解及其治療上存在誤區、護士的知識水平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護理人員換班過于頻繁導致健康教育的連續性難以保證。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要以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自我監測血糖等為主要內容,并且相互穿插進行。
糖尿病;健康教育;問題;對策
醫院開展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提高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身體素質,而且可以使大家掌握自我保健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通過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的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可以影響和改變人們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之達到最佳健康狀態。健康教育對于糖尿病的控制和改善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但實際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下面就存在的問題作分析說明,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1人們缺少對糖尿病的正確認識
糖尿病初期患者沒有明顯的癥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未受到任何影響,因此,患者往往不認為自己患了病,也不需要了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有些患者只是在體檢的時候意外發現的;有些患者經過內分泌科的醫師診斷和血糖檢查后才引起重視。其實,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患病的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只不過還未出現明顯的并發癥,他們也認為自己是健康人。因此,許多患者不能正確的對待糖尿病。
1.2患者自我防護意識比較淡薄
臨床發現有些患者住院治療時患病已經3~5年,還有人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并發癥,如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及糖尿病足等。也有的患者甚至出現酮癥酸中毒或低血糖昏迷才被送到醫院進行搶救。這些都是缺乏糖尿病知識和自我防護意識的結果。
1.3對糖尿病的理解及其治療認識上存在誤區
一旦確診為糖尿病就需要終生治療,有些人心里不能接受。整天憂心忡忡,擔心經濟不能承受; 很多人對糖尿病的飲食治療缺乏認識,對于飲食控制的重要性更是認識不足,也不知道如何制定自己三餐的總熱量,總認為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具體操作難以掌握;運動對于糖尿病人非常關鍵,許多患者不知道如何運動,什么時間運動,什么強度的運動是最好的,導致許多人害怕低血糖的發生不敢出門運動; 有些人時常擔心降糖藥吃多了會出現低血糖反應,所以不經醫生同意,自行增減藥物;還有人對胰島素的治療存在誤區,認為胰島素是一種激素,對人體有影響,像鴉片一樣會成癮,因此,不愿意接受胰島素治療等等,這些都說明人們對糖尿病的理解及其治療認識上存在誤區。
1.4護士的知識水平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
臨床上許多年輕護士對糖尿病的基本知識、發病機制以及一些常規的生化檢查一知半解,滿足不了患者的需求,護患之間不能進行有效地溝通,不能有效地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從而導致許多患者雖然住院治療,但還是不懂糖尿病的知識。
1.5護理人員換班過于頻繁
在臨床工作中,管床護士更換過于頻繁,對健康教育的連續性有很大的影響,每天更換一名管床護士所教的內容難免有雷同、不連貫,導致患者沒興趣,甚至厭煩。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以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自我監測血糖等為主要內容,并且相互穿插進行,這就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五架馬車[1]。
2.1對糖尿病知識的教育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目前尚無根治的好方法,一旦確診,必須終生治療。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要因人而異,要遵循個性化的原則進行。如:根據年齡、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如:老年人采用圖片、錄像等比較直觀、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文化程度高者可采用教育手冊、教科書等比較系統、深入淺出的方式進行,以達到患者對于糖尿病的分型、癥狀、治療及并發癥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以便在生活中能夠正確的運用,從而加強自我保護和治療。
2.2飲食指導
合理的飲食對于肥胖患者來說有利于減輕體質量,對于消瘦的患者來說有利于增加體質量,從而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和防止低血糖的發生,改善脂代謝紊亂和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重點在于向患者介紹控制飲食控制的意義及具體措施,并督促落實,其關鍵在于控制總熱量。
了解常用食物的屬性,提倡使用粗谷類和適量的雜糧、綠葉蔬菜、豆類及含糖低的蔬菜水果,做到食物的多樣化。
根據患者的身高、體質量來計算出標準體質量:標準體質量(kg)=實際身高(cm)-105。其次評估目前體質量狀況,[(實際體質量-標準體質量)/標準體質量]×100%=體質量狀況。體質量狀況±10%內為正常,≥25%為超重,≥30%為肥胖,lt;-10%為消瘦。再根據運動強度得出每日所需的總熱量,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適當限制蛋白質,嚴格限制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如蛋黃、動物內臟、魚子、肥肉及豬肉、牛羊油等,鈉鹽lt;6g/d,少吃油炸食品,禁煙禁酒及含糖飲料,按營養素的要求來分配三餐:1/5、2/5、2/5或1/3、1/3、1/3[2],還有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或血糖高低分配四餐或是五餐。可以采取加餐的形式,中餐或晚餐,少進主食半兩,時間可以選擇在二餐之間(上午9∶00~10∶00)(下午15∶00~16∶00)晚上21∶00左右。
2.3運動指導
運動能促進糖代謝及提高胰島素在周圍組織中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增強血管的功能,糾正脂代謝紊亂。空腹運動可引起血糖波動,餐后立即運動又影響消化吸收,所以應在餐后30~60min進行。依照患者的身體情況選擇運動種類。如:慢跑、平地騎車、游泳、散步、跳舞等。最好采取有氧運動,必須堅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運動量也要因人而異,以運動后不感到疲勞或輕微出汗,每分鐘脈搏次數低于(170―年齡)為宜。每周至少3~4次,每次30min,逐步增加到1h。
出門運動時要隨身攜帶糖果餅干并佩帶糖尿病病人信息卡,以備低血糖時使用。最好結伴運動。血糖高于15mmol/L或者出現各種并發癥者不適合運動。
2.4用藥指導
2.4.1口服用藥指導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口服降糖藥物的藥理作用。囑患者長期堅持規律服藥。不要隨意增減藥量或更換藥物。如磺尿類藥物有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通常在餐前30min服藥。雙胍類藥物,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糖苷酶抑制類藥物,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在服用該藥時必須每餐的第一口飯同時嚼碎服下。還有胰島素增敏劑,主要是通過增強胰島素作用而降低血糖,每日早餐前1h服藥效果最好。
2.4.2胰島素的應用 胰島素應在進餐前注射,血糖水平維持在4~6mmol/L為宜。必須向患者詳細介紹胰島素使用的目的、必要性、種類、作用及副作用。教會患者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掌握正確的給藥劑量和給藥時間。要學會選擇注射部位,有計劃的更換。注射部位皮下組織對于胰島素吸收率影響是引起血糖濃度波動的主要因素。腹壁對胰島素的吸收速度均衡,而且面積大,因此,腹壁下為最理想的注射部位。每次注射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兩次注射部位至少相距1cm并有計劃的變換部位注射,避免局部皮下脂肪萎縮硬化。
2.5自我監測指導
為了使血糖保持在正常的水平,患者要學會自我監測的方法。除了監測空腹血糖外,還要了解三餐后2h及睡前血糖。了解血糖水平與癥狀的相互關系,更合理地調整治療方案。另一個指標是糖化血紅蛋白,它的測定結果可以反映出取血前2~3月內的血糖水平,作為近期病情監測的指標,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2.6心理護理
有些患者心理比較脆弱,一旦患病就憂心忡忡,對于疾病的治療或身體的恢復影響很大。糖尿病患者也不例外,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想到疾病將終生治療心理就產生恐懼、焦慮甚至抑郁。臨床醫學的實踐證明:保持樂觀的情緒對控制血糖、控制血壓都非常重要。因為,樂觀的情緒有利于保持患者內心環境的穩定。焦慮會引起人體一系列應激反應,如腎上腺、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從而拮抗胰島素的作用引起血糖升高。
不良的生活方式影響人體健康。實施糖尿病健康教育,不僅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而且對于減少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都有幫助。同時,能夠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而且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加對糖尿病的認識,提高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識的程度和治療的依從性,減少各種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率和致殘率,節約醫療費用,減輕社會負擔。因此,必須廣泛、大力開展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提高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掌握糖尿病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1]李素香,鞠昌萍.糖尿病健康教育學校在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J].現代醫學,2003,4(31):264-265.
[2]姚景鵬.內科護理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285.
[編輯]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1.023
R473.5
A
1673-1409(2012)01-R042-03
2011 12 05
湖北省衛生廳糖尿病相關基金項目(2007z1801)
李紅(1971),女,湖北荊州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