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滿
(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430065)
印度膨化芡米的傳統加工方法
劉義滿
(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430065)
芡實(Eruyle feroxSalib.)是印度的主要水生蔬菜, 印度語稱之為 Makhana, 孟加拉語為Kantapadma,英語有 Fox nut、Gorgan nut、Gorgon euryale等,這些叫法印度都有使用。印度芡實為有刺類型,即我國常見的北芡或野芡類型。資料介紹,芡實種子可用作抗氧化劑。印度傳統醫學認為芡實種子有強腎、促進精子產生和促進性欲的作用。在印度,芡實主要用于制作膨化芡米 (即爆芡米花,popped makhana,roasted and fried makhana),其次是芡米粉(makhana powder)。膨化芡米的蛋白質含量達10%~12%,營養價值高,被印度人視為高檔營養保健食品。據2007-2008年的一項調查資料顯示,印度芡實主產區比哈爾邦(Bihar)的芡實種植面積為27 000 hm2,芡實種子產量43 200 t,生產膨化芡米15 000 t。印度膨化芡米的加工,采用的是傳統方法,其過程是一項勞動密集性工作,也消耗時間和體力,但從業者為女人?,F對其加工方法進行介紹。
芡實種子采收后,先洗凈,再曬干至種子含水量約31%時貯藏備用。貯藏期間,定期噴水,以保持芡實種子新鮮。芡實米的膨化及膨化后的品質,與芡實種子的初始含水量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關系極大。
將芡實種子攤在水泥地面或磚鋪地面上,日曬,除去自由水(free water),至種子含水量在25%以內。用木錘擊打曬干后的芡實種子,芡米碎片容易分離,則說明種子含水量達到適宜水平。之后,將種子按照大小篩選分級,可分為5~7級。分級的目的是保證在烘烤過程中每粒種子都能均勻受熱。
預熱容器一般為陶罐或鐵鍋,用火加熱,預熱過程中需要不間斷地翻動芡實種子。預熱后的種子含水量宜為20%左右。之后,將芡實種子裝于簍筐內,置室溫下緩蘇,時間45~72 h。緩蘇的作用是,使芡實種子間或種子內部進行濕熱交換,進而使其濕度均化。緩蘇后的芡米更加疏松。
烘烤和膨化是最重要,也是最費力和辛苦的環節。膨化過程,就是通過加熱使種子內的水分在芡實種子內部產生過熱蒸汽(superheated vapour),進而,當種子內部的壓力突然釋放時,使芡米體積膨脹。具體操作是將芡實種子鋪放鐵鍋內,用火烘烤,鐵鍋表面溫度290~340℃。烘烤過程中,不間斷地翻動芡實種子。芡實種子開始發出爆裂聲時,表明烘烤達到適宜水平。烘烤后,應迅速從烘烤鍋內舀出種子,每次5~7粒,置硬物上,立即用木錘捶打。芡實種殼開裂時,芡米膨脹、爆出,即得到膨化芡米。手工揀除芡實種殼。每3 kg芡實種子,大約能生產1 kg膨化芡米。
芡米膨化之后,即進行拋光。耽擱時間不可過長,否則,膨化芡米吸潮,拋光困難。拋光在竹篾筐內進行,使膨化芡米在竹篾筐內相互摩擦,以除去紅色皮層,并增加白度和光澤度。拋光后的膨化芡米,根據形狀和大小,分成 2~3級(在印度,3個等級分別稱為Rasgulla、Samundha及Thurri)。最后,用襯墊有聚乙烯塑料的麻布袋包裝。膨化芡米體積大,能裝100 kg糖的袋子,只能裝8~9 kg膨化芡米。
10.3865/j.issn.1001-3547.2012.16.047
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水生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200903017)
劉義滿(1963-),男,研究員,現主要從事水生蔬菜花卉研究與技術推廣,電話:027-88116313,13720208599,E-mail:Liuyiman63@163.com
201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