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榮,賀惠娟,李 佳(湖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1)
《護理美學》教學改革探討
王向榮,賀惠娟,李 佳(湖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1)
為了培養適應現代護理模式的人才,從2005年開設了《護理美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踐,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同時采取多元化考評方法等等,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同時,加強了護理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職業競爭力。
護理美學; 教學; 改革
《護理美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交叉學科,它將美學知識運用到護理實踐中,從而提高護理質量,達到護患雙方滿意。開展該課程的教育目標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強化職業道德,提升護理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職業競爭力。
為了培養適應現代護理模式的人才,我院于2005年開設了《護理美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我院嘗試靈活的課堂教學,理論聯系實踐,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同時采取多元化考評方法等,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F將課改的做法及體會報道如下。
羅丹曾說:“美是到處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文學藝術能為護理學生開啟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正如顧城詩中所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當學生能夠自覺地在生活中發現美并珍視美,進而調動其潛能去創造美時,他們就會更加熱愛生活、珍視生命。所以加強護理學生的美學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護理美學是以護理審美為核心,以護理學與美學相結合的理論為基礎,運用護理學與美學相結合起來的方法來研究護理領域中的美學現象和審美實施及其規律[1]。護理審美滲透在護理理念與護理實踐的每一個環節,在整體護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美好的護理職業形象是護士內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機結合與表現,不僅能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盡早恢復健康,還能讓護理人員在救死扶傷的工作中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從而珍視和熱愛自己的職業生涯。所以加強護理學生的美學教育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設置《護理美學》課程的目標就是要幫助學生們提高審美能力,能夠將美學知識靈活地運用于工作和生活之中,使學生更加熱愛工作和生活,從而有創造性地開展護理工作,提升職業滿意度。
2.1新生缺乏對護理專業的全面認知
由于社會實踐的原因,護理學生在學習初期缺乏對專業的全面了解。加之社會偏見影響,認為護理做的就是打針發藥的簡單機械工作,缺乏創造性,沒有成就感,致使護理學專業在一類本科院校往往很難完成招生計劃。而二類本科院校的護理學生的專業思想、求知欲和心理壓力等方面因受到不良影響,專業思想不穩定,學習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降。研究顯示,護理本科生的職業態度是影響護理隊伍穩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2]。這種現象若長期存在,勢必會影響未來護理隊伍的質量與素質的提升。
2.2新生知識結構欠缺
護理學專業的生源大多數為理科生,人文知識相對缺乏,認為美學基礎知識比較抽象,難于理解與把握。加之長期以來唯分數論,和對護理專業的認知不足,許多學生只重視技能型的知識,如護理學基礎、內外婦兒等護理課程,而忽視了人文學科的學習,造成知識結構缺失。
2.3教學內容有待更新與補充
我院使用的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2005年由林俊華教授主編的《護理美學》,該教材填補了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人文教學中的一項空白。我們結合這幾年的教學情況和護理臨床事業的發展,發現在內容上部份需要更新與補充,這為第二版的編寫提供了實踐基礎。
2.4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我們在2003級到2008級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雖然使用多媒體教學,但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實踐課程過少,認為想學的沒有掌握,造成了學生一方面愿意接受學習,提升綜合素質,一方面又調動不了學習興趣。
2.5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護理美學教師隊伍的素質是影響美學教學的重要原因之一[3]。目前各護理院校教授護理美學的教師大多為護理學專業的,有的缺乏系統的美學知識,有的缺乏臨床護理經驗,教學過程中很難做到融會貫通地將美學知識與護理實踐有機的結合,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3.1課程時段安排
哈佛大學醫學院經過10年改革“新途徑”,提出了“讓學生入醫學院校的第1學期、第1周、第1天就接觸病人,樹立終身為病人服務的思想”的口號[4]。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院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調整了《護理美學》課程安排的時段,由大三上學期調整到大一上學期,目的就是要讓學生一入校就能夠接觸到護理相關課程,在第一時間就能感受到護理文化,了解本專業的特質。在美學教育中理論聯系實踐,將護理實踐案例引入到教學中,使學生在早期就受到專業的引導,這樣學生就會對本專業增進了解,重建知識結構,有利于強化學生職業思想,使學生自覺遵照職業要求,努力從外在美到內在美進行自我訓練,為適應職業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礎。
3.2教學內容的調整
根據教學實踐和現代臨床護理的需要,我們在使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年版林俊教授主編教材的同時增加自編教材內容,更加重視護理美學知識的運用,如增加公共禮儀知識、藝術審美能力培養、演講藝術、形體訓練、男護士禮儀、護理實習生禮儀、臨床護理工作禮儀(如交接班、醫療護理查房)、面試禮儀等內容。如1分鐘自我介紹,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有效的訓練可增強未來的職業競爭力。
3.3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3.3.1 充分把握第一課堂教學空間 護理教師要找到《護理美學》的教學突破點,從“增加學生參與—有效反饋指導—加強能力培養” 方面改進教學模式,由人文知識的傳授過渡到人文素質的提高,加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5]。
根據課堂內容,靈活把握課堂教學方式,教改后的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參與,采取情境教學,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在課堂講授相關理論知識后,讓學生進行討論,或聆聽一段優美的旋律,或欣賞一幅美麗的畫卷,或觀看相關視頻等。除了多媒體教學外,還精心挑選了一些優秀護理工作者的先進事跡、視頻短劇,如《護士禮儀》、《南丁格爾》、《一名護士的一天》、《中日醫院急診科》、《ICU護士的一天》等,讓學生從護士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到不平凡的貢獻。同時還為她們精心挑選了我國現代十位杰出女性簡介“百年芳菲”,感受她們從內到外的美,感受她們追求真理堅忍不拔的精神和熱愛生活的不懈努力,從她們散發出的人格美到對社會的貢獻美,鼓勵學生們學習她們的自信、自立、自強、自愛,堅定信念,在工作生活中去努力塑造美好的形象。
3.3.2 強化實踐課教學 護理美學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護理形象美的塑造,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就是儀容儀態、動作行為美。所以在有限的6個實踐學時中,我們采取了有效合理的安排,使學生能夠掌握護士外在美的內容,包括護士工作中的規范的服飾、面部表情、姿態、動作,如站姿、行姿、坐姿、鞠躬禮、下蹲拾物姿態、端治療盤、持病歷夾、推治療車、皮膚類型的測試、護膚美容常識、護士職業妝、簡單易行的芭蕾舞形體訓練、演講技巧等。通過觀看護士禮儀、護膚美容技巧光碟,教師演示、指導,分組練習,小組模擬情境表演等進行培訓,并進行一對一考核,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
3.3.3 重視第二課堂,加強實踐訓練,鞏固理論知識 《護理美學》作為一門課程學時是有限的,并且講授的理論知識需要學生們在整個大學期間去不斷地實踐與強化,這就需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的靈活多樣性,指導學生開展系列活動,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從而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為日后更好地學習、工作、生活奠定基礎。如組織學生收看金正昆教授的系列禮儀講座等。充分利用團組織的力量,組織學生到醫院、社區見習,到實踐中去感受護理美學知識的應用情況,如醫院的醫療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舉辦護理禮儀表演和情景劇表演,演講比賽,組織學生學習交誼舞、健美操,加強形體訓練。組織學生到美術館、藝術館、博物館等地參觀學習,舉行手工制作、書畫比賽,提高學生們的審美能力等,使學生們綜合素質得到很大提升。
3.4加強師資培訓,以教師的形象美提高學生對護理美學的認識
提高教師的護理審美能力和引導學生開展護理審美活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護理美學的授課教師不單純是作為一名教師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她還應該是一名由內到外都展示著護理職業美的白衣天使,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美學知識,還需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將美學與護理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所以要針對教師的自身情況進行培訓。同時教師在上課時要以職業妝容上講臺,在儀容儀態服飾上展示給學生以美的形象,在語言行為上都要時刻傳達出對來自不同環境學生的關愛,將護理職業美的人格美與社會美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從而以教師為榜樣去努力塑造美好的自我形象。
按照“重理論,強實踐”的教學理念,我們將單一的理論考核改為理論考核和護理禮儀考核兩部分,分值比例分別為70%、30%。我們還專門制定了護理禮儀考核表,從儀表、服飾、儀態、語言禮儀四個方面進行一對一考核。這中間就包括了護士工作中規范的職業妝、面部表情、服飾、姿態、動作等,如微笑、行姿、站姿、鞠躬禮、坐姿、下蹲拾物姿態、端治療盤、持病歷夾。語言表達能力也是護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它在護患溝通、健康宣教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們設置了語言禮儀考核,要求學生作1分鐘自我介紹,考核學生的普通話及語言組織、表達的能力。在考核后教師及時糾正錯誤,讓學生意識到不足之處,課后繼續加強訓練。
我們對教改后的班級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①護生對課程設置的態度:100%的護生贊同開設《護理美學》課程,并認為該課程的開設符合其對美的追求的需要;90%的護生對修改后的課程安排基本滿意;30%的護生認為操作項目“儀態禮儀”、“美容護膚化妝”還應適當增加學時數。②護生對多元化考評方法的態度:98%的護生認為多元化考評方法提高其對《護理美學》的學習興趣;90%的護生認為多元化考評方法有利于其發揮自主性學習、建立評判性思維、掌握護理相關禮儀、加深對美學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反饋回來學生對授課教師的教學評價為94~96分(滿分100分)。由此可見,改變傳統的純理論灌輸式教學方式,靈活把握第一課堂教學形式,重視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加強實踐訓練,及根據課程特點進行考核,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加強專業思想,促進后期的專業學習,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南丁格爾曾說:“護士其實是沒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所以我們在開展護理美學教學中要總結經驗,并不斷思考,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和人文素養,探索出一套能夠促進學生有效地從內到外塑造護士美好形象的教學模式。
[1]林俊華.護理美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1.
[2〗陸旭亞,朱修文.護理本科生職業態度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醫教育,2005,24(1):69-71.
[3]閔雪瓊.淺析在護理美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54-55.
[4]張亞南,林彥山.論現代護理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護理學雜志,2004,19(1):28-30.
[5]姜小鷹,趙欣.《護理美學》教學改革設計與實施[J].中華護理教育,2008,5(2):74-75.
[編輯] 何 勇
R471
A
1673-1409(2012)05-R057-03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5.029
2012-03-09
王向榮(1970-),女,湖北宜昌人,副教授,主要從事護理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