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平,董軍,耿振國
(銀川市勘察測繪院,寧夏 銀川 750001)
銀川市地下管線探測最早開展于1998年,當時局限于城市規模,對銀川市老城區(現興慶區)進行了管線探測,摸清了當時地下管線的現狀,為政府部門的規劃建設決策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數據支撐。2002年,在原有管線數據的基礎上,銀川市對新市區(現西夏區)進行了后續探測工作,進一步充實、完善了銀川市管線基礎信息數據。隨著銀川市城區的迅速發展,銀川在原來的老城區與新市區之間進行了新區(現金鳳區)開發建設,銀川市的建成區范圍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36 km2發展到了136 km2,城市地下空間也敷設了各類管線,銀川市政府對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已愈發重視,市政府專門下文成立了管線普查領導小組,由銀川市勘察測繪院負責組織實施。本文從組織機構的成立、普查工作的實施、管線探測工作流程及管線動態更新維護等方面對銀川市管線普查工作做了全面的介紹。
銀川市規劃管理局根據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的“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城市地下工程管線普查和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2006)39號文,于2006年10月成立了由銀川市政府副秘書長任組長,市規劃局局長任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各相關單位與管線產權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管線普查與規劃編制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安排部署管線普查整體工作。
(1)委托銀川市勘察測繪院為項目具體管理單位,負責管線普查日常工作的安排部署、協調處理。
(2)通過邀請招標方式,邀請了多家公司參與投標,通過對工程報價、技術實力、人員素質等因素進行綜合比對,按照招標要求確定了南京市測繪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為銀川市地下工程管線普查工作探查單位。
(3)聘請南京今邁監理有限公司監理人員、寧夏物勘院物探人員等工程技術人員共4人組成了管線監理組,負責對作業單位作業全過程實施監理,評定工程質量。
(4)由銀川市勘察測繪院會同各管線權屬單位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管線專家組,負責協調解決管線普查工作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對探測作業進行技術支持和業務指導。
根據《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銀川市勘察測繪院結合銀川市建成區普查的工作要求并邀請相關專家參與論證,編制了《銀川市管線普查技術綱要》、《銀川市地下管線探測補充技術規定》、管線監理組根據本次管線普查的特點和監理工作要求,制定了《銀川市地下管線普查監理實施細則》、管線專家組根據自己的工作職責要求編寫了《銀川市地下管線普查專家組工作方案》,報經銀川市規劃局審定并下發,作為銀川市管線普查工作的統一技術標準與依據。
在地下管線探測工作展開之前,對資料的收集做了認真、扎實的準備工作,大大提高了野外探查作業的質量和作業效率,同時,為地下管線探查作業提供有關地下管線的屬性依據,減少了漏探與盲探的現象。
(1)管線權屬單位資料整理、匯交
對銀川市各管線產權單位制定并下發了《銀川市管線普查項目各產權單位現狀資料整理要求》實施方案,要求各產權單位全面收集項目開展之前的所有管線工程資料,如地下管線設計圖、管線報批紅線圖、管線施工圖、地下管線竣工圖、管線縱橫斷面圖、各年代管線工程技術說明資料以及知情人的情況介紹圖件和資料等。其中主要包括管線分布、走向、管徑、管材、步設年代、起止源頭以及其各種附屬信息等資料,要求收集的資料必須注明來處(提供單位、提供人、收集人、時間等),并按區域進行分類,填寫管線現狀資料收集登記表。
(2)地下管線現狀資料整理圖的編制
銀川市勘察測繪院確定專人負責已有地下管線資料收集工作。共收集到183條道路上的各類管線設計圖、地下管線的報批的紅線圖、地下管線的施工圖、技術說明和成果表、地下管線竣工圖、斷面圖、技術說明及成果表、隱蔽工程記錄、放線單等共1388份。針對資料搜集過程中遇到的權屬單位配合不力,資料提交不及時等困難時,銀川市規劃局領導多次組織召開管線普查工程工作協調會議,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由銀川市勘察測繪院組織技術人員根據各管線權屬單位提供的管線現狀資料、規劃放線資料和已有管線探測資料進行分類、歸納、加工整理,編制了銀川市地下管線現狀資料整理圖,為管線現況調繪工作提供了基礎資料。
對已有地下管線進行現況調繪是地下管線探測的前期基礎工作,是整個地下管線普查的重要環節。銀川市勘察測繪院于2006年12月開展了管線現況調繪的試驗工作,試驗區面積2.4 km2。通過試驗,確定了現況調繪基本工作方法,并編寫了《銀川市地下管線現況調繪技術方案》。依據管線現況調繪技術方案,組織開展了開展外業調繪工作,調繪范圍覆蓋普查區全部鋪設管線的街道,共完成調繪各類管線長度3850 km,道路長度446 km。
外業調繪工作完成后,及時進行資料整理,結合已編制的管線現狀資料整理圖,編制現況調繪圖。共編制1∶1000專業地下管線現況調繪圖3714幅,打印后分發給各管線產權單位審核。審核內容包括管線位置、連接關系、管徑、管材等。管線現況調繪成果是外業探查的重要參考資料,施工單位依據管線調繪成果圖開展工作,使探查工作有的放矢,減少了盲探,加快了探查速度,提高了探查質量。
地下管線探測工作是指對管線點的外業探查和測量
(1)管線探查
探查工作包括對明顯管線點的實地調查和量測以及對隱蔽管線點的儀器探查。外業探查依據各專業管線單位提供的現狀調繪資料,現場實地對管線的位置走向進行核實和調查,初步確定需采用儀器探查的管線段。對明顯管線點上所出露的地下管線及其設施應作詳細調查、記錄和量測,打開所有檢修井,分清管線種類,查明每條管線的性質和用途,實地量測地下管線的埋深;對隱蔽點須利用儀器探查,對各類管線的起訖點、變徑點、變坡點、交叉點、轉折點、分支點等各類特征點和附屬物點(檢查井、閥門井、窨井、消火栓)等均應設置地面標志,無特征點和附屬物點的管線直線段上,管線點間距應不大于75 m。
根據現場探查的結果,參照現狀調繪圖,在1∶500地形圖上繪制管線探查草圖及填寫管線屬性調查表。探查草圖繪制內容包括:管線連接關系、管線點編號、必要的管線注記及必要的放大示意圖等。
(2)管線測量
管線點的測量數據采集采用“內外業一體化”數字測繪技術,利用清華山維EPSW繪圖軟件對所采集數據進行傳輸、編輯,對所采集的數據進行數據檢查,例如管線點是否漏測,連接關系正確與否,管線屬性信息是否齊全,對數據進行檢查后,如果達不到要求,則返回到探查階段或數據加工階段重新處理,直到滿足數據入庫要求,生成點坐標文件(*.pnt),導入管線屬性數據庫中。
(1)管線數據庫的建立
按照《銀川市管線普查技術綱要》中為滿足銀川市地下管線管理信息系統的需要的要求,利用“城市地下管線管理信息系統”管線建庫軟件,將測區內地下管線探測成果輸入計算機建立各類管線的點、線屬性表。經人工校核和軟件的查錯程序檢查無誤后,結合管線點測量數據庫輸出管線成圖所需的管線線屬性庫和管線點屬性庫。
(2)成圖與編輯
通過在基于AutoCAD平臺上開發的內外業一體化的管線成圖系統上導入經檢查錄入無誤的管線線屬性庫和管線點屬性庫,利用成圖軟件生成管線圖,對管線圖進行外業對照檢查,并對管線圖進行編輯和整飾,形成最終成果圖件。
為確保地下管線普查成果的質量,作業單位嚴格履行作業組自檢、公司質量部檢查的二級檢查制度。將質量檢查貫穿于整個管線普查工作中,確保了普查成果的質量。
作業組自檢貫穿于整個工程的全過程,是保證成果質量的關鍵環節。在施工過程中,項目負責人及技術負責人經常對作業人員進行有關質量意識的教育,使全體作業人員特別是作業組長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把確保質量放在工作首位,嚴格執行技術規程各項標準。在從事當前作業的同時,隨時檢查已完成的探查及測量成果是否存在問題。主要做法是對明顯管線點進行重復量測,對隱蔽管線點進行重復探測或者開挖驗證,對遺漏管線進行補測。采用重合點檢查的方法檢查管線點測量成果的正確性,具體做法是,在一個測站上開始數據采集作業之前,對上一站已測成果進行重復測量,以兩站測同一點的坐標及高程差異的大小,來判斷測量成果的正確性及精度優劣,發現問題找出原因立即糾正。
公司質量部會同各作業組負責人對該階段工作進行最終檢查。按照均勻、合理的原則,對有代表性的管線點進行明顯點重復量測和儀器檢查及開挖檢查,所采集的數據作為本工程探查作業的質量評定依據;對內業亦采取抽檢的方式進行檢查,內業檢查主要是對所有的調查表、觀測記錄計算資料、數據庫及圖紙等進行全面檢查,看其是否存在錯誤、缺漏及不符合有關要求之處,對各種管線圖進行100%的內業檢查,發現問題協同作業組共同解決。
管線監理組根據《銀川市地下管線普查工程監理實施細則》,對整個管線普查工作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理,內容主要包括工程合同履行監理、工期及作業進度監理、技術設計書審查、管線探測儀、全站儀性能檢查、管線探查監理、管線測量監理、成果驗收監理、檔案資料監理和計算機數據監理。
在探測成果提交后,由管線專家組將成果進行匯總,按照管線產權的歸屬分批分發給各權屬單位進行審核。權屬單位將探測成果中不對或者可能存在問題的地方進行標注后返還專家組。專家組交由作業單位對存在問題的地方進行檢查整改。某些存在問題的地方各權屬單位都派專人到現場進行指導。
本次管線普查工作中,監理組、專家組、各管線權屬單位,本著對工程質量負責的態度,結合自身工作的特點,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式,對探測資料的質量進行監理。據不完全統計,累計提出的質量問題或疑問共1000多條。這些問題或疑問經施工單位整改,得到妥善解決。對施工質量進行多方位、全過程、不同方式的監控,是本次普查質量管理工作中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較好效果。
(1)由于管線探測的對象(各類地下管線),一直處于動態變化過程中,因道路改造而產生的管線屬性及空間位置的變化,國家技術標準的變化,導致部分老管線探測成果現勢性差,難以繼續使用。由于對這一情況認識不足,原計劃確定的新老管線整合任務,實際上無法進行,并出現新老管線的接邊問題、廢棄管線處理的問題。在今后工作中,尤其是管線動態維護過程中,應注意避免發生以上情況。
(2)管線普查工作中,探查與測量是兩個最主要的工種,既緊密聯系又相互制約,尤其是兩項任務分屬于不同單位完成時,及時地進行協調,十分重要。本次工作中,由于探查與測量的協調工作不夠及時致使普查一、二區部分管線點注記被破壞,需進行補探。在今后涉及管線探測過程中,無論是管理部門,還是施工單位,都應重視相互協調配合工作。
[1]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S]
[2]董軍,郭貴海,張居平.銀川市地下管線普查的實施[J].寧夏工程技術,2009(4)
[3]林廣元,廈門市地下管線探測及信息化建設[J].地下管線管理,2007(1)
[4]徐永書,楊寧,夏丁輝.關于城市地下管線普查與項目管理的體會[J].地下管線管理2007(2)
[5]伍順運,魏彬,賀莎蕾.地下管線探測數據的后期處理[J]城市勘測,2006,(01)
[6]洪立波.積極推進城市地下管線信息化建設[J].地下管線管理,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