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勇,胡向東,羅 萍,袁 威
(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重慶400065)
自動化專業強化班班導師的實踐與探索
羅志勇,胡向東,羅 萍,袁 威
(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重慶400065)
如何使成立的自動化專業的新生強化班級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并對大學學習生活進行規劃,調整好學習方法以適應大學的學習,并有序地進行學習科研活動,對于班導師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本文結合班導師的工作實踐,提出了一些自己在本工作中的探索。
強化班學生;班導師;實踐;探索
在國外,英國的牛津大學早在15世紀初就開始實施導師制。導師是高校或科研機構中指導學生學習、自修及寫作論文的專門人員,他們是學生與教授、講師之間的中介和橋梁[1]。我國宋代以后的書院教學制度就采用了導師制,并不斷繼承與發展。2001年,北京大學在本科教學改革的“元培計劃”中實施了“導師制”,由此在全國各大高校中掀起了一輪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熱潮。班導師的主要職責是依托專業優勢,結合學分制改革實踐,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科研引導、職業生涯規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特長、志向制定適合自己的課程學習計劃,確立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目標。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在入學新生中進行考試選拔,組織起一個學院的控制類強化班,采用小班學習方式,針對班里學生組織3名老師和院里領導對學生進行指導,院里領導作為班導師負責人,人均負責8位學生,全程跟進并指導學生的學習、科研和生活。
本學院強化班的學生是從整個學院篩選出來的,從考分來看,都是基礎比較好的學生,但是個性比較強,思想比較活躍,和一般班級的學生在起點上是有一定差別的,需要個性化輔導跟進,包括個性化學習方法、學習規劃、職業規劃和生活方面問題的解決。他們是從高中向大學生活過渡的第一學期,剛剛離開父母,面臨著大學的新生活,存在著“還有點不知如何開始大學生活”、“大學四年生活將如何過”、“大學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大學的學習方法是什么”等等問題。
以往班導師是以一個班或多個班學生為單位,班導師教學科研任務過重,無法投入足夠的時間精力與學生溝通,班導師一般都是由專任教師兼任,平時除了備課、上課之外還要承擔與專業相關的科研工作,部分高校為了加強學校科研建設,給專任教師安排了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教師們不得不投入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這些硬指標,而花費在班級學生身上的時間是能少則少。有些班導師一個學期就只是在開學初時給學生開一次班會,就算完成本學期的班導師工作。學生遇到問題要找班導師,班導師就推給輔導員解決。班導師與學生的關系是相對松散的、自由的,帶有較大的隨意性,沒有強制性和約束性。由于不承擔班級事務管理,班導師普遍缺乏與學生的溝通,缺乏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導致學生學業指導方面的成效并不顯著。事實上,對學生學業的指導工作不可能純粹、獨立的存在,必定與具體的生活、學習等實際問題聯系在一起,不深入學生當中,不了解具體情況,所謂的指導也只能是紙上談兵[2]。
本學院為更好地指導強化班的學業,力爭能在強化班培養模式上進行創新和突破,提高強化班的培養質量,1個班就派出了4位高水平的導師,以院領導為核心,分頭管理,并分工協作。
教育以人為本。教育工作者必須從受教育者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出發,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新生強化班的班導師,深入了解大學新生的特點,是有效開展工作的第一步。
一開學,就與學生進行了集中見面和交流,根據學生的想法及疑惑進行了相應的指導。重點引導同學要把大學的開始當作自己已長大成人的標志,要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不要像高中階段那樣生活依賴父母,學習依賴老師,把大學當作進入社會前的一個鍛煉階段,大學里要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即自學能力),因為離開學校還得繼續學習,不學習將趕不上社會的進步,國家GDP按9% ~10%增長呢,知識也應不斷更新,在社會上不學習肯定要落伍的,學得少也要落伍的,因而,自學能力至關重要,必須通過大學階段鍛煉好。另外,動手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大學畢業以后走上社會,在工作中會碰到不同的實際問題,如果動手能力比較強,就會更得心應手一些。大學里還要培養與別人的溝通交流能力以及表達能力,要敢于在大庭廣眾之下講話,這個能力也很關鍵。
關于同學的未來問題,大家交流認為,由于大家是通過篩選考試而集中起來的學生,大家的基礎相對要好一些,希望大家進一步深造上研究生,在理論和能力上通過研究生階段學習能進一步提高;為了能在考研時獲得好的成績,大家必須在大學一年級打好基礎,特別是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數學以及英語的基礎,一年級盡量少參加學校各種活動,將大量的時間用在打牢基礎、為將來考研或者找工作提前作好準備。如果不愿意攻讀研究生,可以提前進入科研團隊,培養較強的動手能力,在一年級結束時可以爭取盡早進入相應科研團隊,在科研項目中提升自己,課題需要的內容可以邊學邊干,按照好工程師的標準培養自己。甚至大家眼光還可以放遠一些,如果有機會去國外進修,則能加強英語學習,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如果能在二三年級考托福、GRE,并準備一些科研文章,這對爭取國外大學的獎學金很有幫助,在學習過程中還利用各方面的機會去國外學習,只要做好充分準備,機會還是很多的。
哲學家費希特指出,教育首先是培養人,而非首先著眼于實用性,不是首先去傳授知識與技術,而是要去喚醒學生的力量,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歸納力、理解力,以便他們在無法預料的未來局勢中做出有意義的自我選擇[3]。班導師工作的目標,不是教會學生掌握某些具體的知識和技能,而是在于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第一,知道為什么學,即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這樣才能避免學習的盲目性;第二,知道學什么、怎么學,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事半功倍;第三,能體會學習的樂趣,這是為學者能達到的較高境界,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主動學習。新生班級的班導師,應注意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點,幫助他們認識自我,積極為學生創造發揮潛力的平臺,讓更多的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由于大學教學方式有很大差異,3、4個班在一起上大課,人數多,而且內容密集,信息量大,教師往往只作粗線條講解,更多的要靠學生自己自覺地去學習。以數學為例,大學數學學習中每堂課上的內容比較多,需要大家提前預習,并對相應的公式進行推導,如有不懂,可以通過課上以及課下的答疑進行解決,不可能像高中那樣,老師對每個人進行督促學習,完全要靠自己自覺學習,因而在學習過程中要采取主動方式進行學習。班導師工作的直接目標——教會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班導師應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學習困難,起到“解惑”的作用;掌握學生在基礎課學習方面的基本情況;發現問題應與學生及時交流;在可能的情況下與上課老師溝通,并與輔導員聯系;重視引導學生調整心態,掌握大學學習規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言傳身教,班導師能成為學生走上科研、學術之路的領路人。與學生的接觸與交流,尤其是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專業知識與學術方面的交流,為學生提供了打開科研、學術之門的鑰匙,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有利于發現學生中的優秀人才。另外,班導師嚴謹的科學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豐富的科研經驗,必將對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科研動手方面的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美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曾說:“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優良的教師。只有這樣的研究者才能帶領學生接觸真正的求知過程。通過他的循循善誘,在學生心中引發出同樣的動機。只有自己從事研究的人才有東西教別人”。[4]
班導師結合自己的科研、教學實際,給學生提供學術科研的平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是大學教育的根本任務,而研究型學習則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人才的有效途徑。研究型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是在班導師的指導下,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結合學習和社會的需要,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探究實際的方式來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并能較全面地觀察、了解和參與一個項目的研究,從中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通過科研活動,班導師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思路將對學生科學、嚴謹的求學態度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班導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溝通交流活動,以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尤其關注存在心理思慮的學生,向學生引導和闡述正確的立場觀點。班導師在此方面的工作職能要求如下:每學期初有一份工作計劃,每學期末有一份工作總結;每個月與所指導的學生至少見面2次,形式可以多樣化。通過電話、Email及時反饋、共享學生信息,包括學生的成績、獲獎、違規違紀等情況;在條件允許下積極參加學生舉辦的活動,包括班會、運動會、球賽等文娛活動。另外,最好應該有1次以上單獨的談話,利于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每個學期至少有1次以上與年級輔導員的交流,多鼓勵學生參加競賽,在競賽中體會自己的學習成績,這樣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整個學習的過程進入良性循環。
通過一段時間的班導師工作,感覺過多的批評,教育的效果不太理想,如果多多鼓勵一下學生,教育的效果會更好一些。就如國外從小學開始就采用賞識教育,贊揚學生的優點,使其更有信心,心態是開放的、向上的,更能最大地激發出他們的活力,調動其學習的求知欲、創造性思路,正如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所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5]。因而,針對個性化很強的學生,更要學習國外的教育理念,充分發現每個學生所具有的優點,真誠地表揚他們的優點和長處,每個學生都建立起信心,他們的學習效果也會在自信基礎上表現的很好。
另外,還要學會和學生交朋友,了解生活中的難處。比如家庭生活條件不好,學習方面可能會受一些影響,幫助他們聯系相應的勤工助學工作,也是建立起學生自信的一種方式,對生活也會充滿信心,對學習則更有干勁,更會合理安排好助學工作和學習的時間。
[1]周洪林.牛津大學與它的導師制[J].復旦教育論壇,2005(4):32-35.
[2]韓 錕.大學新生班導師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高教論壇,2005(4):152-154.
[3]何光滬.大學精神檔案(當代卷)[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美)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三聯書店,1991.
[5]吳愛娣.談班主任工作中的賞識教育[J].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09(1):22-25.
G451
A
1674-5884(2012)01-0056-03
2011-10-23
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專業提升計劃項目基金(2009-1)
羅志勇(1969-),男,湖南武岡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物聯網工程、網絡化控制研究。
(責任編校 晏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