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素云
(湘潭市二中,湖南湘潭411100)
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思考
左素云
(湘潭市二中,湖南湘潭411100)
通過對物理批判性思維的界定,從新課標的要求,對知識的掌握,對物理教學現狀三方面分析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批判性思維滲透的必要性。
批判性思維;高中物理;物理教學
20世紀80年代以來,批判性思維培養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教育界受到高度重視,有關批判性思維研討會層出不窮,并逐漸實現了制度化與課程化,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在高中和大學課程中都開設了有關批判性思維的課程,并將批判性思維能力作為個人成長與教育的核心目標。
物理學中有一個與批判性思維頗為近似的概念,即思維的批判性。在物理教育中,對物理思維的批判性論述與探討比批判性思維相對更為廣泛。物理思維的批判性主要表現為:有能力評價解題思路選擇是否正確以及評價這種思路必然導致的結果:愿意檢驗已經得到的粗略結果,以及對歸納、分析和直覺的推理過程進行檢驗,善于找出和改正自己的錯誤,重新思考和計算,找出問題所在;不迷信教師和書本,有分析地接受教師所講的一切,凡事都要經過大腦,然后再做出判斷[1]。
在我國物理教育界中,批判性思維的用語一直沒有被真正的定位。筆者嘗試從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智力技能這兩方面來加以界定。其中物理批判性思維智力技能是指善于嚴格估計、評價和分析物理實驗與知識,能夠察覺存在的謬誤,不斷反思,能精確檢查思維過程并提供精確反饋,以及不斷探索求新與優化的能力[2]。物理批判性思維的批判性精神是指對物理事實和物理思維過程進行有意識評判的心理準備、意愿和個性傾向。如尋求真理、思想開放、樂于計劃、自信心、堅持性、自我糾正的愿望等等。
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的課程目標中明確寫到:“發展好奇心與求知欲,發展科學探索興趣,有堅持真理、勇于創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3],這正如本文中前面指出的批判性思維的批判精神;“嘗試經過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3],“具有一定的質疑能力,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3]。這些目標與前面所指出的批判性思維的批判性智力技能也是一致的。換句話說,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這次“新課程標準”的一個目標。因此,有必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無法正確理解物理概念、規律和無法將其系統化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大難點。物理概念是客觀事物的物理共同屬性和本質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是觀察、實驗和物理思維的產物。物理規律是通過觀察實驗、物理思維和數學推理的產物,反映了物理運動變化的各個因素之間的本質聯系。顯然,物理概念、物理規律都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通過物理思維的抽象概括而形成的。
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之前,頭腦之中并不是一張白紙,已經從生活中積累了不少與物理有關的經驗知識。這些經驗并非全部都是正確的,不少經驗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例如,認為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運動的;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的快等等,這些經驗都會對正確理解物理概念形成障礙,這些障礙是非常頑固的。要形成正確的概念,就必須幫助學生掃除這些障礙。
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會碰到許多公式,粗略看起來這些公式又似乎都是“獨立”的,沒有一點聯系。于是對于一個初學者來說,公式多是物理學的一個特點,他們分不清這些公式的異同,這也成了物理難學的一個原因。將物理知識系統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學生頭腦中的物理知識系統化之后,許許多多的公式也就只剩下幾個核心的公式,其余皆可有核心公式推導演繹而得。例如,高中力學部分的知識可由能量守恒和動量定律演繹而得。
消除概念障礙和將知識系統化,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反思物理知識的來源,思考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對形成過程的思考,來理清知識之間的聯系,這有利于知識系統化。這個過程中就是批判性思維中的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智力技能的應用。因此,有必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我國目前的中學物理教學主要偏重于知識內容和結論的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少需要對信息再進行辨別、篩選和組織。因此難以經歷困惑、失敗、評估、調整與反復的曲折思維過程。其次,教師有時為了維護自己的知識權威形象,盡量避免讓學生討論、評價和判斷所教知識,不鼓勵學生提出合乎自己預想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認為書本或教師給出的答案不必懷疑且必定正確的錯誤認識,從而形成學生思維的惰性和依賴性,嚴重的壓抑了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目前國外進行批判性思維的教育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專門開一門批判性思維課程,二是與單科教育結合起來。如果再單獨開一科批判性思維,無疑會進一步加重學生的負擔,這與我國教育界目前進行的減負是相矛盾的;同時也增加了學校的教學壓力。因此,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應該在物理教學中進行滲透培養。
[1]查有良,謝仁跟,沈仁和,李久和.學科現代教育理論書系·物理·物理教學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田世昆,胡衛平.學科現代教育理論書系·物理·物理思維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G632.0
A
1674-5884(2012)01-0126-02
2011-10-19
左素云(1974-),女,湖南湘潭人,中學一級,主要從事中學物理教學研究。
(責任編校 許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