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曉娟
(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湘潭411201)
抗日戰爭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米曉娟
(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湘潭411201)
抗日戰爭時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黃金時期,然而作為一種外來精神,在與中國實際結合的過程中難免經歷曲折。抗戰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同樣存在此種“瓶頸”。本文試圖探討抗戰時期在多種社會思想沖擊碰撞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深入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一種理論,是指引無產階級奪取革命勝利,走向更高文明的向導。但馬克思恩格斯在馬恩經典著作中只是為人類提供了科學論斷,并未指明具體做法。世界上各社會主義國家要想取得社會主義的勝利,就必須從自己的國情出發,走各國特色的革命建設道路。中國共產黨要想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繁榮昌盛也必須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同中國文化、民族特色、革命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于1921年7月成立,在中共一大綱領中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要受共產國際的指導。因此,幼年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在很長時期內都是在共產國際的直接干預下從事革命工作,很多時候都是蘇聯社會主義的復版。但由于共產國際對中國具體國情不夠了解,致使中國革命走了很多彎路。為此,部分革命者提出馬克思主義要與中國實際結合?!爸袊笔轻槍τ隈R克思主義“俄國化”而言的。以1935年遵義會議為標志,中國共產黨開始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獨立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隨后的抗日戰爭時期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黃金時期。在這段時期內,不同流派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起著不同的作用,或者推波助瀾,或者背道而馳。但正義總會壓倒一切,在馬克思主義者的不懈努力下,最終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毛澤東思想在中國誕生。
從1931年日本入侵中國東北開始,共產國際便逐漸意識到領導中國革命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根據中國國內形勢制定政策。1934年7月,共產國際執委會總書記季米特洛夫明確指出:“莫斯科要在一切問題上有效地領導處于各種不同情況下的共產國際的六十五個支部,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須改變共產國際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1935年7月,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實現了政策上的兩個重大轉變:通過了建立廣泛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決議;提出不要機械地把一國的經驗搬到別國去,不要用呆板格式和籠統公式去代替具體的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決定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把工作重心移向世界工人運動基本政策和策略方針的制定,今后在解決所有問題時要從每個國家的具體條件和特點出發,避免直接干預各共產黨的內部組織事宜。這標志著共產國際的戰略策略和他同各國共產黨的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為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的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提供了條件。同時蘇共通過共產國際采取實際行動幫助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主統一戰線。在抗戰中,蘇共積極支持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并且為中國傳送戰爭最新動態,有助于我黨及時地做出戰略戰術的調整。共產國際態度的轉變為抗戰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自由空間。
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巨大貢獻。1937年毛澤東寫下了《實踐論》、《矛盾論》兩篇哲學作品,首次從實踐第一,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哲學高度出發,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引導中國革命向前發展。1938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論新階段》中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文章寫到:共產黨員是國際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他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環境,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在武裝斗爭方面,針對中國革命敵強我弱的特點,1938年5月,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中將人民戰爭提到戰略的地位,提出中國的抗日戰爭要有游擊戰,用游擊戰爭與正規戰爭相配合,而且中國的戰爭將是持久的,但終將是勝利的。在1938年11月6日的《戰爭和戰略》和1939年的《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提出中國革命需采取武裝斗爭?!霸谥袊x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痹诮y一戰線理論方面,1937年8月25日《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斗爭》一文中提出:抗日民主的團結是在國共合作的基礎上,建立全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9月29日《國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務》中指出:“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引起了國內各階級關系的變化,使聯合全民族各階層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成了必須,而且有了可能。不但在中國,而且在世界范圍內,為了共同反對法西斯,建立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也有了必須和可能,所以,我們主張在中國建立民族的和民主的統一戰線?!?938年11月5日《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中提出了在統一戰線中無產階級應掌握領導權。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對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進行了系統論述,將其定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
提出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原則。1941年5月19日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提到實事求是的觀點。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扒蟆本褪俏覀円パ芯?。共產黨員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毛澤東在很多場合都提到共產黨要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時刻提醒我們黨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密切聯系群眾,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并取得了勝利。
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其他領導人也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做出了貢獻。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以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集體肯定了毛澤東同志的講話及其在黨內的領導地位。1939年成立了以周恩來為領導的南方局,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的圍堵中,南方局通過與其他黨派的密切接觸,擴大了抗日民主統一戰線,充實了新民主主義的統一戰線理論。周恩來指出:新民主主義的統一戰線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統一戰線。要反對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絕不是單靠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和干部所能做到的,要團結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前進。1941年7月,劉少奇發表了《論黨內民主》一文,闡述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他對列寧確立的共產黨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作出了高度評價,論述了民主和集中的關系,指出,黨的組織要有“高度集中”,要有“嚴格的自我批評與黨內斗爭”,同時保持黨內民主,要“保持黨員個人的個性和黨員的自動性與創造性”。1945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劉少奇作了《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對毛澤東思想作了完整的概括和系統的論述。指出:“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保?]此外,朱德、周恩來、任弼時、陳云等做了講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貢獻。
在延安工作時期,馬克思主義者還翻譯了大量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開設有關馬克思主義的學校,宣傳馬克思主義。同時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了意義非凡的整風運動,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頁,也是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創舉,它在實踐中教育了廣大黨員干部。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谷諔馉庨_始后,以汪精衛為代表的漢奸大肆宣揚所謂的“中日提攜”、“共存共榮”、和“大亞洲主義”等謬論,販賣新民主主義,在人民當中強烈的攻擊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8年12月,國家社會黨頭子張君勱寫了《致毛澤東先生一封公開信》,信中寫到:“既努力于對外政策,不如將馬克思主義暫擱一邊。”公開反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葉青對馬克思主義則進行了更為猛烈和系統的攻擊。他否認當時中國社會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狂言中國無所謂民族革命。歪曲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攻擊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關于土地分配的方法。1939年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確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針,并通過了《防制異黨活動辦法》等。會后遂有“一個主義,一個領袖,一個政黨”的宣傳潮流,其中葉青的言論最為突出。他召集了一些人發起了所謂“三民主義研究及三民主義文化運動”,而當時國民黨以“三民主義”為旗號發起的“反共”高潮也是以他的理論為核心的。他在《我怎樣做三民主義底理論事業》一文中寫到:“我以為研究中國政治問題不能對于共產黨底主張置諸不理,反之,還非從檢討出發不可,檢討它的結果應該是批判,從而作為它底基礎的共產主義之不合于中國需要,也就十分明了。那末,用什么來代替它呢?批判了人家的主義,自己必須拿出一種主義來,這就舍三民主義莫屬了。于是,我遂由批判性的研究,轉到建設性的研究來。因此,我決定研究三民主義。”事實上,葉青的假三民主義,正是取消三民主義。
戰國策派在抗日戰爭處于最艱難的時刻,大肆宣揚法西斯主義,他們摒棄唯物論觀點,認為人類的意志才是歷史演進的中心;宣揚英雄崇拜,鼓吹超人,認為英雄有一種神秘偉大的力量,沒有英雄,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就停止了,這與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相悖,抹殺了人民群眾在抗日戰爭中的巨大作用;鼓吹專制,反對民主,他們說當前世界和中國都處于戰爭年代,在政治上的要求是“全體化”、“全能國家”。他們攻擊共產主義,認為中國共產黨拋棄了中山先生的遺訓,攻擊社會主義運動的合理性。這些都為蔣介石搞“一個政黨、一個主義”的法西斯獨裁統治幫了腔。
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當權派在抗日戰爭時期,雖然表面上承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但暗地里卻推行一黨專政的法西斯主義,破壞統一戰線,攻擊馬克思主義,迫害中國共產黨。并在1939年、1941年、1943年發動過3次反共高潮。
面對各種非馬克思主義行徑,以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為首的馬克思主義者,針鋒相對與其進行了思想上和軍事上的斗爭。毛澤東在1940年,先后寫了《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論政策》等重要文章,闡述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針對形形色色的假三民主義,中共中央和延安理論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進行駁斥,在此基礎上系統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在實踐中,中共認真履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理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成功擊退了國民黨的三次反共陰謀,最終取得抗戰勝利。通過論戰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不斷深化,最終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毛澤東思想誕生。
抗戰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雖然曲折,但最終取得豐碩的成果,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飛躍,即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首先,馬克思主義是偉大的科學的理論和學說,它是人類的解放學。其次,中國當時的社會需要馬克思主義,只有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才能實現革命的勝利。馬克思說過,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于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由于各個國家的客觀情況不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不可能也不能指出一條具體民族或國家的發展道路。馬克思主義的共性和具體實踐的個性的差別,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必須民族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必要性,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在實踐中不斷充實、發展馬克思主義,為馬克思主義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活力。最后,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從本國的國情出發,實事求是。
[1]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周恩來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陳哲夫,江榮海,謝慶奎.現代中國政治思想流派(上卷)[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
D231
A
1674-5884(2012)01-0152-03
2011-10-10
米曉娟(1988-),女,山西晉中人,碩士生,主要從事建國以來黨史、黨建研究。
(責任編校 羅 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