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 舟
港口城市是國家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
◎ 青 舟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世界各國間的資源爭奪日趨激烈,中國的港口城市正越來越成為全球供應鏈和物流集成服務的重要環節,在全球資源優化配置能力上的地位將更加突出。據資料統計顯示,自1984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首次超過億噸開始,中國大陸的沿海港口群芳斗艷,連續突破億噸大關,其中1999年,廣州港全港貨物吞吐量突破億噸大關,成為中國大陸第二個跨入世界億噸大港的港口。2000年超過億噸的港口是寧波港,2001年分別是天津港、秦皇島港、青島港、大連港,2003年以后是深圳港、舟山港、日照港、煙臺港、營口港、連云港港、唐山港、湛江港、廈門港等,我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擁有億噸港口最多的國家。
港口城市的價值評估與國家發展的戰略取向也有著緊密聯系,為了更深入探討港口城市的價值,并為后續國家戰略資源價值的研究做準備,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和城市觀察雜志社都支持“2011年中國內地港口城市空間價值評估”報告的發布,這也是在《中國城市經濟》雜志發布2010藍皮書刊的延伸和拓展。這份報告是由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資源戰略研究所所長宋健坤博士牽頭,十余家著名高校、權威統計部門、企業研究機構的幾十名專家參與,歷經大半年時間,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反復計量和案例分析等過程形成的研究成果。
從報告對中國內地港口城市發展的排名看,港口城市在良好的宏觀經濟形勢下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港口城市的綜合實力不斷提升,港口城市對腹地經濟的影響力進一步提高,臨港產業的規模不斷壯大,現代化港口物流體系不斷完善,港口對城市經濟和港口城市腹地經濟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同時不斷完善的城市經濟為港口的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具有綜合經濟優勢的大型港口城市投資價值仍然在不斷提升。當然,中國內地港口城市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與國際港口城市新加坡、倫敦、紐約等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但這正說明這些港口城市仍然具有很大的價值提升空間。
國內外的經驗一再證明,港口的功能和等級,影響乃至決定著城市經濟、區域經濟的發展方向和速度。港口是帶動城市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也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推動力。關于港口與城市的關系,江澤民同志在上海就曾講過一段非常深刻的話:“港口和城市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有人類以來,人們就利用天然河流,創造出一代一代的人類文明。世界發展到今天的時代,港口如何依托城市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達到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而城市經濟又怎樣利用港口門戶走向世界,港為城用,城以港興,應該是我們在世界經濟新的挑戰面前所要研究的主要課題。”由此可見,港城的關系有著深刻的內涵,不僅僅是港口對促進和推動城市發展至關重要,而且更可以看到港口城市對促進和推動國家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