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永峰 徐小惠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實施研究
● 楊永峰 徐小惠
為了能夠提高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質量,促進高校大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深入地研究了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策略。首先,深入地分析了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內涵;接著,分析了目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針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實施方法。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多元化評價;策略
近年來,不同學科的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已經得到了廣大的學者的普遍關注,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徐焰等人對高校體育課程學生成績的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進行了詳細地研究,從目前高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建立了最佳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從而有利于高校體育教育的健康發展。陳志旗深入地討論了教學評價主體、教學評價內容和教學評價技術的多元化進行了探究,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王玉根據職業特點建立的職業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一方面建立了內部保障體系,另外一方面建立多元化外部質量評價體系,從而極大地提高評價的水平,能夠有效地保障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婁底對高中生物教學進行了多元化評價研究,從而為生物教學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依據。楊則已分析了多元化評價在語文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影響,并且通過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來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袁航利用觀察法、訪談法和資料調查法建立了體育院校課堂教學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并且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和評價標準,從而有利于體育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從以上成果可以看出,多元化評價方法在各類學科的教學評價中都有了比較好的應用,對高校信息技術的多元化評價體系的研究還比較少,因此,應該根據高校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實際特點,提出全面、科學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從而能夠促進高校大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
高校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目的為:利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使大學生能夠具備收集信息、發送信息、處理信息以及運用信息的能力,從而能夠使大學生信息素質得到提高,可以將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重要技術手段,從而能夠適應信息化時代對大學生提出的新的要求。信息技術科學教學的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及時地發現信息技術科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通過評價能夠提高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和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因此,應該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在多元化評價體系中教學和學生均為評價的主體,能夠在相互協作的過程中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的全面提高,從而能夠使學生在自信中不斷提高信息素質。在多元化評價體系中教師作為評價主體,應該準確地評價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情況,從而能夠發揮出隱性教育的作用;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應該對自身在信息技術學習上有充分地了解,從而有利于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自我提高。在高校、社會、家長共同評價的過程中提高了信息技術學科評價的有效性。
目前,高校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評價正處于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因此多元化評價體系不僅能夠反映出共性,而且應該重視學生的個性,進而能夠提高高校大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多元化評價體系應該體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在評價時不僅要對學生對信息技術掌握的情況進行評價,而且對學習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學習行為以及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充分地評價,從而激發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
多元化評價內容僅僅通過簡單的測試是無法獲得的,應該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進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有效的評價。測試屬于一種重要的評價技術之一,此外,應該結合大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效的評價技術,利用多種評價技術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進行監測、評價,從而能夠提高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的水平。
近年來,高校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評價體系正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但是在評價體系的構建中缺少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特色的考慮,因此,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評價存在著以下主要問題:
目前,高校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評價的主要原則如下:加強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評價,根據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目標和信息時代人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特點,構建合理的、多元的評價,建立高校、社會、學生共同參與的信息技術科學教學評價的體系。目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評價過程中,社會參與面比較狹小,尤其是用人單位的參與,評價的結果并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例如,介業在招聘大學生時,在信息技術水平的考察有自己的一套評價標準,對于學生信息技術學科的學業成績僅僅起到了一個參考作用。
目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評價的主體仍然以學校為主,一直以來,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評價的主體是高校的家學督導、教師和學生,沒有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自我評價和政府、社會、企業的評價,從而使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外部評價比較匱乏,從而導致了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無法適應信息技術發展對大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實際需求,從而導致高校大學生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無法適應未來職業的要求。
近年來,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評價基本上利用百分比的合格指標,是一種基于統計學技術的教學評價,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是該評價形式不利于信息技術科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評價指標的選擇上沒有較好地反映出統計學“批次”的思想,抽樣評價結果僅僅能反映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的某一項教學內容;其次,抽查的評價指標不具備全面性,因此最終的評價結果沒有較好的代表性;最后,評價指標過于單一,無法實現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深入評價。
由于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評價中存在著以上的缺陷,嚴重地制約了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水平的提高,因此,應該及時地解決這些,建立有利于學生信息技術水平提高的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依據科學適用的評價原則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能夠使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和信息技術發展對人才實際需求一致。
多元化評價主體應該將教師、學生、社會、企業、家長,學生在評價過程中不僅僅處于被動地位,而且是評價的主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a)學生的自評,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科學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學習成效進行評價,通過自我評價學生可以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從而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b)學生之間的互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認識到團結友好的學習環境對于學習效果的重要性,從而能夠在互評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c)教師的評價在多元化評價體系中仍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不斷地轉變自身的角色,應該和學生共同努力完成評價,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全面地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在評價時給予合理的評價,并且督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d)企業的評價在多元化評價體系中也非常關鍵,余業可以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及實踐教學給予客觀、合理、全面地評價。同時企業也可以對高校大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創新能力、協作能力給予公平公正的評價,從而有利于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模式的調整。(e)社會的評價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評價的外部評價,需要政府部門、相關行業以及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從而能夠實現動態的評價過程,社會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師資隊伍水平、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軟硬件建設等。針對社會評價的結果,可以制定有效的信息技術教學策略,從而能夠促進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順利發展。
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評價過程中,應該不斷增加形成性評價的比重,從而能夠實現監控信息技術科學教學過程的目標。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形成性評價具有過程性以及發展性的特點,評價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還包括課外實踐內容。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可以學生的課堂回答問題情況、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課堂考察等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此外,信息技術學科教師還應該采取掌握學生自學情況、進行學生家長走訪以及和學生交流等方式對學生課外實踐進行全面的評價,從而能夠發現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科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以上工作,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可以掌握最為全面的信息,能夠準確地評價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學科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學習態度、所使用的學習方法、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所具備的創新和動手能力,從而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全面地掌握,從而有利于教學方法的調整。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可以為學生建立評價檔案,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動態的評價。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應該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是一朝一夕的,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內容也不斷變化,對學習的信息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所以這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必須經歷一個較長的時間和反復實際操作才能獲得,通過建立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評價檔案袋,可以全面地掌握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歷程。評價檔案袋的基本思想如下:在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教師為每位學生建立一個檔案,把學生的學習信息全部記錄下來,比如,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社會的評價、信息技術實踐活動的評價等。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并且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和學生可以定期地瀏覽檔案的內容,對學生動態的學習過程有一個清晰地了解,從而有利于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評價的整體水平。
在構建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多元化評價指標體系時,不僅應該關注學生理論知識水平的提高,而且應該關注學生信息技術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實際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過程中能不能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即極大地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實踐操作能力,從而能夠全面地提升學生信息素質。創新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一方面應該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另外一方面應該建立一個能夠提高學生適應信息時代的信息水平的多元化評價指標體系。所以,應該積極地探索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并且建立詳細的二級指標評價體系,對不同的評價維度進行細化,從而能夠提高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具有立體、多維的特點,在對其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應該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高校應該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實際著手,結合過去評價體系的優勢提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實現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從而有利于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1]黃光揚.教育測量與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胡平波,甘國華.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J].教育學術月刊,2009,(12).
[3]董玉福.體育課發展性成績評價對大學生體育意識影響的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10,(4).
[4]史立峰.陽光體育背景下學生體育成績評價體系構建之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4,(6):107-109.
楊永峰/河北旅游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電子商務
徐小惠/河北旅游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旅游法規
(責任編輯:陳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