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炫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沈陽 110034)
第二語言習得中母語遷移現象研究
武 炫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沈陽 110034)
語言遷移的研究一直是二語習得的重要內容。主要從語音、詞匯、句法、語篇以及文化五個層面入手分析母語遷移現象,并通過討論了解影響母語遷移的語言因素與非語言因素,從而正確認識并積極的克服母語遷移, 以找出有助于二語習得的有效方法。最終得出結論:研究母語遷移,對于二語習得有著十分重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語言遷移 二語習得 母語
語言遷移是應用語言學和第二語言習得領域里的一個倍受關注的熱點問題。在第二語言的習得中,母語起著十分重大的作用。現階段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母語遷移被普遍視為不可忽視的現象。國內專家學者關于這方面的研究也見仁見智。因此,探索這一現象對于語言學研究有著十分重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遷移”是心理學上的概念,是指將先期學習中所獲得的東西遷移到后期學習中。蔣祖康認為遷移即是“人們已經掌握的知識在新的學習環境中發揮作用的心理過程”。而語言遷移是一種“跨語言影響”,是指“一種語言對學習另一種語言產生的影響”。它包括母語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和母語向第二語言的借用,故此被稱為“基礎遷移”和“借用遷移”。
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Thorndike的共同遷移元素理論,語言遷移一般可分為兩種:即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和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
母語遷移在二語學習中的遷移主要是負遷移,在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母語負遷移對語言習得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語音、詞匯、句法、語篇以及文化這五個層面。
語音遷移是語言遷移中最為明顯的現象。學習者普遍認為第二語言的聲音是在他們的母語范疇的,這種誤解便成為導致錯誤發音的罪魁禍首。導致問題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母語和目的語在音素總藏上的差異、兩種語言表現出的不同發音特征或學習者較差的語際識別能力。漢語和英語完全屬于漢藏和印歐兩個不同的語系,語音的音位系統不同,音位的分布也互不對應。因此,學生在學習英語語音的過程中,極容易不同程度地受到母語影響,從而妨礙學生準確地掌握英語語音,這便造成了語音負遷移。
漢語和英語分屬兩個不同語系,大多數英語詞匯和漢語單詞并不相互對應,這就在漢語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中產生了負遷移。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漢語復數通常為零標記,而英語有單復數的變化;英漢兩種語言的單詞在詞匯功能上基本不會完全相同;學習者在使用英語時常常把一些漢語搭配遷移至英語中;由于語言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漢語中有許多看似對等但實際意義卻有很大差異的詞語,但往往有許多中國學生根據漢語的意義去理解或注解英語的詞義。
在句法方面,詞序、關系從句、連詞使用、主謂一致等方面常常表現出母語負遷移。在詞序方面,母語負遷移主要體現在否定及疑問結構的詞序和副詞的位置。在主謂一致方面,英語的動詞必須與其主語在人稱和數上保持一致而漢語屬不發生屈折變化的語言,因此不存在主謂一致的問題。由于漢語是沒有定語從句的,所以負遷移很容易發生。
語篇上的母語遷移主要是由于跨語言的語篇差異所導致的。首先,英美人的語篇模式多呈直線式,往往開門見山,并以直線方式向前推進。而中國人的語篇模式多以迂回式為主,從相關外圍問題入手,陳述觀點的手法委婉曲折。因此,中國學生語篇模式常較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語篇模式多了一些繞圈子的感覺。漢語是一種意合語言,很少使用連接詞,而英語是一種形合語言,語篇主要是通過并列連詞、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等語法手段來保持連貫和銜接的。此外,母語遷移也會發生在禮貌的表達方式和語篇的連貫和銜接手段上。這些都是在語篇方面的負遷移。
文化遷移是語言遷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是指由于中國文化與英語國家文化的異同而產生的兩種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二語學習者習慣用母語的文化模式去學習、推斷目標語。不同語言背后的文化差異往往能給語言習得和交際帶來正負兩方面的影響。當一個人的母語文化規范不同,文化的負遷移也就隨之發生。因此,在習得第二語言時,學習者需了解目標語國家和母語國家的文化差異,才能克服遷移的影響和干擾。
影響母語遷移的因素可概括為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兩個方面。
語言因素主要包括以上已討論的母語負遷移對語言習得的五種影響外,還包括標記性理論。語言學角度的標記性,指的是“某些語言特征相對于其他更‘基本的’特征而言,以某種方式顯得比較‘特別’”。
非語言因素主要是學習者本身起主要作用。例如學習者的年齡以及情感因素。兒童在二語習得時比成年學習者不容易受母語影響。他們更容易獲得像母語一樣標準的發音而不會受更多母語發音的影響。
主要研究二語習得中的母語遷移現象。 語言遷移的研究一直是是二語習得的重要內容。從語音、詞匯、句法、語篇以及文化五個層面入手分析了母語遷移現象。通過影響母語遷移的因素,發現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機制是非常復雜的一個系統,這方面的研究將會深入進行。
[1]鄧華.中國第二語言習得中的母語遷移.長沙大學學報,2010.
[2]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 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4]蔣祖康.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9.
[5]王蕾,陳俊.二語習得中的母語遷移研究.西安外事學院學報,2007.4 (3).
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