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 軍 肇 彤
中國醫科大學 (沈陽 110001)
淺析大學英語網絡教學模式下的教師介入
榮 軍 肇 彤
中國醫科大學 (沈陽 110001)
網絡輔助教學是外語教學發展的方向。網絡輔助教學的開展對教師角色的轉化、職能定位和學習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實現真正的自學學習。
網絡教學 教師介入 英語教學
目前,我國各高校都在開展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和實踐。在網絡教學提高英語課堂效率,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教師作為主講者和傳授者的傳統角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地位和作用的弱化。相反,在網絡教學模式給教師帶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促使他們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重新審視自己的作用,對自我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從而更有效地介入學生的英語學習。
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Vygotsky從建構主義視角出發,認為中介作用是兒童身邊對他有意義的人(父母,老師等)在他認知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即幫助他開發潛在的能力,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色列心理學家、教育家Feuerstein(1991)認為:中介作用是賦予能力——幫助學生獲得發展進步、學會處理問題、適應各種情景和社會變化以應付各種挑戰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策略;中介作用關系到幫助學生學會獨立自主和控制自己學習;還關系到幫助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
盡管學者們的研究視角各有不同,研究成果還在不斷發展深化,但他們的研究成果卻共同奠定了教師介入的基本概念和內涵,即教師應該幫助學習者獲得必要的知識、技能和策略以應對因環境和社會改變而造成的各種挑戰,實現自我潛能。因此,教師合理有效的介入是學生成長為自主學習者的必要條件,是保障自學效果和成功的重要前提。
依托網絡進行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教師指導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需要、進度和方式自主安排學習。然而,通過筆者對所授課班級的的調查問卷和訪談顯示,網絡英語教學的現狀令人擔憂。目前,學習者在網絡學習過程中存在幾個問題①教師監管不足,教學管理混亂;②學習能力不強,對教師依賴性強;③網絡內容單一,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④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效率低。
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學的重心由知識傳授轉向學生發展,教師的職責是依托網絡,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從一名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為一名顧問,一位談論的發起者,一位鼓勵學生用多元答案回答現實問題的引導者。教師必須把學生學習的過程看成是學生自主的過程,要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確定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一個寬松的學習氣氛;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學生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
網絡英語教學的成功離不開明確的學習目標,這需要教師根據學習者的英語水平、教學大綱、教學資源以及社會要求等指標,制定長期的學習目標和短期的學習計劃,并選擇恰當的學習資料來實現這些目標。
要實現語言學習的學習目標有賴于學習者選擇恰當的資料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開設公開郵箱、公共博客或者在校園網上建立英語資源庫,根據學生的特點,提供合適的學習資料供學生選擇,這些資源包括國外媒體最新發布的學科動態和視頻,在線期刊上的相關論文和研究成果,以及相關的歐美影視作品,并且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基礎和需求,將資料分為不同的等級,如在低級資料庫中,設置詞匯練習,英語聽說練習,教材課件等;在高級資料庫中存放學術論文,專家講座等,既體現資料的延續性和承接性,又強調縱深性、實用性和實踐性。
學習需要合適的學習策略,網絡學習也不例外。由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語言課堂往往忽視學習者學習策略的培養,中國學生對各種學習策略的運用大多缺乏正確的認識。因此,教師需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施中的各種問題,及時開展行動研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加以反思,研究和改進現有的網絡教學方法和策略,并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有效的學習策略,完成學習任務,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所謂教師監管,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習者學習活動本身進行計劃、評價、反饋、調節的活動,包括學習計劃的制定、學習資料的選擇、學習策略的采用和以及對學習過程的反思。通過及時的教學情況監控,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制定和修正下一階段的教學目標和計劃,并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將這些目標和計劃付諸于實施。因此,教師應站在語言學習能力培養的高度,將教師的在線監控和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納入教學過程,使之成為優化學生網絡學習的促進劑。一方面通過網絡開展在線跟蹤調查和意見反饋,對英語網絡教學的效果進行評估和總結,從而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監控,并對學習效果做出客觀、真實的自我評價,強有力地推進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基于網絡的英語教學是我國未來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調整自身角色,即避免不顧學生個體差異的強制性介入,又要滿足不同學生對指導性介入的個性化需要,從而幫助學生實現最佳的學習效果,為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人才發揮應有的作用。
[1]陳秀玲.淺析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中的教師介入.教育與職業,2011(26).
[2]代新黎.多媒體大學英語教學中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高師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5).
[3]劉道義.基礎教育英語教學評價淺議.課程教材教法,2005(10).
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