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梅,金妙娟,杜紅衛
(金華市中心醫院,浙江金華 321000)
風濕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多見于老年人,以肩胛帶肌、骨盆帶肌和頸肌疼痛和僵硬為主要特征,伴血沉增快和非特異性全身癥狀[1]。由于缺乏特異的實驗室檢查,臨床上易誤診及漏診。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風濕科收治18例PMR患者,應用激素治療,效果較好,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本組18例,其中男5例、女13例;年齡50~76歲,平均年齡(68.5±6.8)歲;18例均有肌痛表現,肌無力13例,發熱、乏力10例,關節腫痛8例,頭痛2例,血沉均>50mm/h,C反應蛋白升高15例,類風濕因子、肌酶及自身抗體均正常,無腫瘤臨床表現及相關實驗室檢查異常改變;合并高血壓病3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1例、骨質疏松癥5例;均予潑尼松片15~20mg/d治療[2],其中8例加用甲氨蝶呤片(MTX)10.0~12.5mg/周。患者均在使用激素治療1周內癥狀緩解,隨訪1年,癥狀無復發。
2.1 心理護理 本組患者為中老年,部分合并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骨質疏松癥,使用激素可導致上述疾病加重,故患者對使用激素存在緊張、恐懼心理。為此,使用激素前責任護士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介紹使用激素的目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預防或減輕副作用的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
2.2 舒適護理 PMR患者由于疾病常造成舉臂、穿衣、下蹲及起立困難[1],給予舒適護理,以緩解不適癥狀。詢問患者肌痛部位及疼痛性質、程度、持續時間和有無伴隨癥狀,評估肌力(0、1、2、3、4、5級),視肌力進行活動指導。病情活動期(患者表現為肌痛、肌無力,血沉、C反應蛋白升高),患者嚴格臥床休息,避免過多活動,肌痛明顯時采用均勻的腹式呼吸,并給與行為干預,包括呼吸配合、骨骼肌放松訓練和想象訓練[3],按醫囑服藥,以緩解疼痛;患者肌力<3級,做床上被動運動,由大關節到小關節,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漸進,以達到完全屈曲、伸直;關節腫痛時,強調關節功能位休息,取臥位、坐位或坐靠于床頭,肢體不負重,用4°C水袋外敷15min/次,3次/d[4]。給予日常生活護理,幫助患者穿衣、梳頭、進食、如廁。當體溫>39°C,給予物理降溫,必要時予復方氨基比林或雙氯酚酸鈉栓等藥物退熱治療,監測體溫變化,出汗多時及時更換衣褲,并監測血壓,鼓勵患者多飲水,必要時靜脈補充液體,待體溫恢復正常3d后改為每天監測體溫2次。給予對癥護理后,本組10例發熱患者,3d后體溫恢復正常,8例關節腫痛患者癥狀緩解。
2.3 給藥護理
2.3.1 服藥指導 本組患者均予潑尼松片口服治療,劑量15~20mg/d,飯后半小時服用,對部分癥狀嚴重患者為加強療效及便于激素順利減量,加用MTX 10.0~12.5mg/周,飯后服用。本組所有患者均按醫囑服藥。
2.3.2 藥物不良反應觀察及護理 長期使用潑尼松,可出現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或無菌性股骨頭壞死,腎上腺萎縮、電解質紊亂、水鈉潴留、青光眼、類固醇糖尿病也較常見;MTX可引起血白細胞減少、肝損害、胃腸道反應等。因此,嚴密觀察病情,注意血常規、血糖、電解質及肝功能等檢查的變化,出現高血糖、低血鉀、血白細胞下降或肝功能異常時,及時報告醫生,調整激素及MTX的用量,或給予相應處理措施,從而減輕藥物不良反應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本組出現骨質疏松1例,給予密鈣息50U肌內注射1次/d,療程21d,并配合鈣爾奇D片口服,癥狀好轉;出現胃腸道反應4例,給予泮托拉唑及胃達喜護胃治療后,癥狀消失。
2.4 疾病緩解期肢體鍛煉 疾病緩解期鼓勵并幫助患者進行循序漸進的肢體鍛煉。提高肌力最有效的方法為等長運動[5],適用于肌力2~5級患者,因此,當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患者作全力或接近全力的肌肉收縮,每次收縮維持3~10s,每日訓練1次。
2.5 出院指導
2.5.1 使用激素指導 有報道[6],50%的多肌痛患者激素治療總療程約2年,部分患者需4年,極少數需更長時間小劑量維持,過早減量或停藥可使病情復發。因此,出院前告知患者激素使用方法,按時、按劑量服藥,減藥或停用需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切忌自行減量、停藥,以免病情復發;告知患者中藥只能作為治療的輔助用藥,不可作為激素的替代品。
2.5.2 自我保健指導 使用激素期間盡量少去公共場所,居室通風、保暖,要多曬太陽;注意口腔衛生,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女性患者注意外陰清潔,勤換內衣褲,多飲水,預防泌尿系統感染;由于激素可導致骨質疏松、消化道出血及低血鉀、高血壓等,故進低鹽飲食,多食含鈣及含鉀豐富的食物,如牛奶、水果等,避免進食對胃黏膜有刺激性的食物。
2.5.3 定期復診 每月門診復查血常規、肝功能、血沉、C蛋白反應、血糖、電解質等。
PMR多見于老年人,臨床常采用激素治療,效果較好。護理重點為對患者做好心理護理、舒適護理、給藥護理,重視肢體鍛煉和出院指導,促進患者康復。
[1]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風濕性多肌痛診治指南(草案)[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4,8(8):506-507.
[2]尚桂蓮,劉建華,石曉建.風濕性多肌痛19例臨床分析[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7,11(7):444-445.
[3]張偉英,楊忠琴.認知行為療法對纖維性肌痛綜合征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0,9(11):982-983
[4]夏娟,倪春妹,鮑惠紅.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60例的康復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0,9(7):612-613.
[5]李妙芳,關妙燕.類風濕性關節炎健康教育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6):1517-1518.
[6]Narvaze J,Nolla-Sole JM,Clavaguera MT,et al.Longterm therapy in polymyalgia rheumatica:effect of coexistent temporal arteritis[J].J Rheumatol,1999,26:1945-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