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萌芽,莊一瑜,周麗萍,丁 揚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杭州 310016)
ICU是危重患者密集的場所,具有患者病情變化快、突發事件多、先進醫療儀器集中、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護理工作強度大等特點,因此在ICU工作的護士長期處于應激狀態,使個體產生生理和心理反應[1],影響心身健康。為了解ICU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筆者對本院ICU的護士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本院ICU護士。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 護士一般資料調查表 自行設計,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工作年限。
1.2.1.2 抑郁自評量表(SDS)[2]用于評定被試者最近1周內的抑郁狀況。量表共20題,其中10題反向題,按1~4級評分。評分指數在0.5以下為無抑郁,0.50~0.59為輕微至輕度抑郁,0.60~0.69為中至重度抑郁,0.70以上為重度抑郁。
1.2.1.3 焦慮自評量表(SAS)[2]評定被試者最近1周內的焦慮癥狀。量表共20題,其中5題反向題,按1~4級評分,焦慮嚴重程度用焦慮指數衡量,計算方式同抑郁指數。
1.2.1.4 羅森伯格自尊量表(SES)[2]主要評定自我價值和自我接納的總體感受。共10題,其中5題反向題,采用李克特4級評分,總分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1.2.1.5 生活滿意度量表(SWLS)[3]共5題,采用7點計分,從1到7表示贊成到反對的程度,其中1表示強烈贊成、7表示強烈反對,得分越高表示生活滿意度越高。
1.2.2 調查方法 發放調查表100份,回收有效調查表92份,有效回收率92%。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F檢驗。
2.1 護士一般資料 本組92人,男6人,女86人;年齡23~43歲;工作年限1~24年,<2年30人,3~5年19人,6~9年26人,≥10年17人;碩士2人,本科71人,大專17人,中專2人;職稱:高級1人,中級12人,初級79人;未婚60人,已婚32人。
2.2 護士的SDS及SAS評價結果 見表1。
2.3 護士的SES和SWLS評價結果 見表2。
2.4 不同工作年限護士的SDS、SAS、SES和SWLS評價比較 見表3。

表1 92位護士的SDS及SAS評價結果(人,%)

表2 92位護士的SES和SWLS評價結果(人,%)
表3 不同工作年限護士的SDS、SAS、SES和SWLS評價比較(±s,分)

表3 不同工作年限護士的SDS、SAS、SES和SWLS評價比較(±s,分)
項目 護 士 工 作 年 限≤2年(30人) 3~5年(19人)6~9年(26人)≥10年(17人)F值 P值SAS 42.25±4.97 48.94±11.71 45.70±6.61 48.83±8.56 3.10 0.03 SDS 52.67±5.04 52.94± 5.18 53.85±4.79 53.16±4.95 0.22 0.88 SES 22.82±2.86 23.05± 4.58 22.50±2.43 24.33±3.20 0.50 0.68 SWLS 18.60±4.24 17.17± 3.76 19.50±3.83 18.50±6.22 0.94 0.42
3.1 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美國心理衛生組織制定心理健康的5條標準:有積極向上、面對現實和適應環境的能力;避免過度緊張或焦慮而產生的病態癥狀;與人相處能保持發展、融洽和互助的能力;能將精力轉化為創造性能力;有能力工作,能正常戀愛。本調查顯示,本院ICU大部分護士存在不同程度焦慮和抑郁,自尊心處于中等水平,生活滿意度低,說明ICU護士的心理健康存在問題。原因分析:ICU病房是一個封閉環境,護士隨時準備搶救,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產生應激反應,出現負性情緒,降低心理調節能力;ICU工作量大,由于護理崗位工作的特殊性,護士經常因突發搶救事件無法正常下班或在休假期間被召回上班,且夜班頻密,導致生活無規律,破壞了正常的生物鐘,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4];ICU是危重病集中病房,要求護士不斷學習以提高業務能力,但常面臨患者臨終狀態和死亡,使護士產生了無力感,認為護理工作無法體現自我價值,對自己較失望,進而影響護士生活滿意度。表1、2顯示,76.1%護士有輕度和中度抑郁,77.2%護士有輕度和中度焦慮,60.0%護士處于中等程度自尊水平及13.0%護士處于低等程度自尊水平,65.2%護士生活滿意度低。
3.2 不同工作年限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差異 調查發現,不同工作年限護士的SDS、SES、SWLS評定無統計學意義,但SAS評定結果出現差別,工作3~5年的護士和工作10年以上的護士焦慮水平最高,工作<2年的護士焦慮水平最低。原因分析:工作3~5年的護士一般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相對成熟、穩定,在科室里分管病情較重的患者,同時還承擔帶教任務,工作量大,在調查中得知其壓力來源還有面臨結婚、買房、懷孕及生育等家庭問題,因而焦慮水平高;工作>10年的護士一般擔任護理組長,業務能力、工作態度都要起帶頭示范作用,要總管全科的患者,對科室的重患者要重點關注護理,要合理調配床位,還要分配護士分管護理工作,因此要具有一定的病房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而高年資護士的基礎學歷相對較低,科研和外語水平相對薄弱,家庭有照顧父母、教育小孩的壓力,還要倒夜班,因而焦慮水平高;工作6~9年的護士工作能力強,大部分護士不用承擔管理任務,家庭生活穩定,但有晉升壓力,因此焦慮程度一般;工作<2年的護士一般還在學習鍛煉階段,分管的患者病情相對穩定,同時生活節奏相對簡單,由于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相對輕,因而焦慮程度輕。
3.3 對策 護士長或科室帶教老師根據護士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完整的資料庫,充分了解不同工作年限護士的焦慮水平,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由心理衛生高級臨床護士和科室心理健康小組人員組成心理健康咨詢小組,對護士的心理健康進行維護,開展心理咨詢及心理講座,提高護士的自我心理維護能力;通過培訓、情景演示等方式,提高新護士護患心理溝通技巧;幫助工作3~5年和>10年的護士緩解壓力,通過欣賞音樂、組織團隊活動、文藝表演等,放松緊張心情,緩解心理壓力,降低焦慮水平。
[1]葉國芳,葉敏,梁紅燕.護理文化建設對監護室護士壓力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07,6(2):130-131.
[2]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94-196,235-238,318-319.
[3]鄭雪,嚴標賓,邱琳,等.幸福心理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53-65.
[4]丁榆,李綺慈,李杏崧,等.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應對方式分析[J].天津護理,2011,19(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