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袁虹,呂 敏
(桐鄉市中醫醫院,浙江桐鄉 314500)
注射用七葉皂苷鈉是從七葉樹科植物天師栗的干燥成熟種子中提取的皂苷鈉鹽制成,主要成分為七葉皂苷鈉A和七葉皂苷鈉B,具有抗滲出、化淤血、消腫脹、清除自由基、控制炎癥的作用,常用于各種創傷和手術后水腫、血腫,由于其療效確定,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但輸液性靜脈炎是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據報道,80%以上的患者使用該藥3~5d出現不同程度的血管條索狀紅腫、疼痛,對藥物較敏感的患者在用藥當天即出現癥狀,反應嚴重者出現血管硬化,30%患者因疼痛難忍而終止治療[1]。如何降低其靜脈炎的發生,使治療順利進行,是值得關注與探討的問題。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外科及骨傷科對50例靜脈滴注七葉皂苷鈉的患者采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劑外涂預防靜脈炎,并與外敷50%硫酸鎂進行比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靜脈滴注七葉皂苷鈉的住院患者100例,按隨機數字表分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21~79歲;軟組織挫傷17例,燒傷3例,股骨骨折12例,脛腓骨骨折13例,蛛網膜下隙出血5例。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36~75歲;軟組織挫傷15例,燒傷5例,股骨骨折15例,脛腓骨骨折11例,蛛網膜下隙出血4例。兩組性別、年齡、疾病種類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預防靜脈炎方法
1.2.1 對照組 靜脈滴注七葉皂苷鈉的同時在距針眼上2cm處沿靜脈走向濕敷50%硫酸鎂紗布,紗布剪成索條狀,敷3~4層,外用保鮮膜包裹,濕敷至注七葉皂苷鈉結束后30min,連用7d。
1.2.2 觀察組 靜脈滴注七葉皂苷鈉前15min和滴注結束后30min分別予雙氯芬酸二乙胺乳劑均勻涂抹穿刺側上臂并輕輕揉搓,每次用0.95g,面積3cm×4cm,連用7d。
1.3 效果評價 每天觀察和記錄輸液側靜脈炎發生情況及患者主訴,連續7d。其中同一條靜脈輸注七葉皂苷鈉不能超過3d。靜脈炎判斷按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靜脈炎程度判斷標準[2],0度:無臨床癥狀及體征;I度: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靜脈無條索狀改變,觸摸無硬結;Ⅱ度: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觸摸無硬結;Ⅲ度: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觸摸有硬結。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輸入SPSS 14.0統計軟
件,采用x2檢驗。
兩組患者靜脈炎發生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靜脈炎發生比較
3.1 硫酸鎂濕敷預防七葉皂苷鈉靜脈滴注致靜脈炎的作用及不足 林虹等[3]研究顯示硫酸鎂濕敷能有效防治靜脈炎。硫酸鎂具有鎮靜和改善毛細血管及小動脈痙攣的作用,鎂離子可激活細胞的蛋白酶及ATP酶,使細胞膜通透性發生變化,穩定膜電位,消除黏膜水腫,擴張局部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達到消炎、止痛、去腫作用[4]。其缺點是硫酸鎂局部濕敷時因紗布干燥后質硬,不能緊貼皮膚,影響藥液吸收;水溫控制不好,易導致燙傷[5]。
3.2 雙氯芬酸二乙胺乳劑預防七葉皂苷鈉致靜脈炎的機理及優點 雙氯芬酸二乙胺乳劑為新型強效消炎鎮痛藥,主要成分是雙氯芬酸二乙胺(輔料為異丙醇和丙二醇),為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劑,具有抗炎、鎮痛作用[6],且為局部皮膚用藥,不經肝腸代謝,吸收快、起效快、無不良反應及禁忌證。薛金紅等[7]研究顯示,雙氯芬酸二乙胺乳劑對靜脈炎療效總有效率為96.3%,治愈率為74.07% ,肯定了雙氯芬酸二乙胺乳劑對靜脈炎的臨床治療作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使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劑后輸液性靜脈炎的發生率為4%,對照組在使用硫酸鎂后輸液性靜脈炎的發生率為8%,經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雙氯芬酸二乙胺乳劑預防七葉皂苷鈉靜脈滴注所致靜脈炎的效果與硫酸鎂相似。但雙氯芬酸二乙胺乳劑外擦具有操作簡單、方便、保留時間長、總體價格比硫酸鎂低等優點,從經濟、操作方便性的角度考慮,雙氯芬酸二乙胺乳劑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1]范素云,毛雅芬.止痛消炎膏治療B一七葉皂苷鈉所致靜脈炎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4,19(11):64-65.
[2]郭森,李志紅.化療性靜脈炎的發生因素及防治進展[J].護理與康復,2008,7(2):94-96.
[3]林虹,肖蘭香,孫文瑞,等.硫酸鎂濕敷加保鮮膜包裹治療化療性靜脈炎的觀察[J].護理與康復,2008,7(4):308—309.
[4]戴菊琴,朱亞敏.25%硫酸鎂聯合2%利多卡因預防化療性靜脈炎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08,7(2):133-134.
[5]郭海珍,陳曉亮.濕熱敷用于經外周血管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化療致靜脈炎的預防[J].護理與康復,2008,7(9):687-688.
[6]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87.
[7]薛金紅,孔令愛,張立華,等.扶他林乳劑治療靜脈炎療效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23):2359-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