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玲
(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醫院,天津 300280)
持續性植物狀態患者的康復護理
宋永玲
(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醫院,天津 300280)
持續性植物狀態(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是由于大腦半球的嚴重損傷,導致皮層功能喪失而腦功能相對完好,處于皮層下生存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意識障礙,又稱為植物性昏迷、植物人。在其治療過程中,以促醒、認知功能改善為其目標。迄今,PVS尚無肯定的療效[1]。PVS患者的大量出現,不僅帶來了一系列醫學和社會學問題,對臨床護理工作也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我科自1994年以來共收治PVS患者12例,康復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12例PVS患者中,男10例,女2例,年齡30~87歲。其中顱腦外傷5例,腦出血3例,腦梗死2例,老年癡呆后PVS 2例。植物狀態持續時間>1個月1例,>3個月2例,>2年5例,>3年4例。
1.2 所有入選者均符合2001年南京會議所確定的持續植物狀態(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診斷標準Ⅲ[2]:①認知功能喪失,無意識活動,不能執行指令;②保持正常呼吸和血壓;③有睡眠—覺醒周期;④不能理解和表達言語;⑤能自動或在刺激下睜眼;⑥可有無目的的眼球追蹤活動;⑦丘腦下部和腦干功能基本保存[3]。
1.3 結果:本組12例中基本痊愈2例,明顯好轉6例,好轉4例。12例中綜合促醒治療和護理<3個月的6例,>3個月的6例。入院時存在足下垂和不同程度的關節攣縮7例,褥瘡5例,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6例。1~2周后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得到控制,褥瘡愈合。7例患者經進一步治療后足下垂和關節攣縮明顯好轉。
2.1 飲食護理:PVS患者的飲食必須是高營養的混合勻漿,因為流質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短,不能產生充盈—排空的生理過程,長此以往,必導致胃萎縮,因此,應把充分的營養素加入米、面、蛋、菜等攪碎制成稠厚的勻漿,每天4次,每次入量250 mL左右,以保證營養供給。
2.2 促醒康復護理:采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皮膚感覺促進技術等多種感覺刺激的一種或者多種聯合治療,并重復刺激。通常每次治療刺激10~20 min,一天刺激數小時,每周進行6d左右。其中,感覺刺激采取咽部冷刺激,用冰凍棉簽或長柄湯匙沾拭冰鹽水刺激患者軟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提高其敏感性,誘發或增強吞咽反射。流涎明顯者,給予冰塊刺激唾液腺,每日3次,每次10~20 min[4];或從患者的口中滴入冷開水,以提高相應區域的敏感性,刺激吞咽動作的產生。當觀察到患者產生細微的吞咽動作時,即開始用注射針管從口腔喂少量的水或果汁,視患者的吞咽情況逐漸增加喂入量。當患者一次能順利吞咽200 mL液體時,即可開始訓練用注射針管喂勻漿。如能順利完成,表明患者吞咽功能基本恢復,胃管即可拔除,訓練用羹匙喂稠厚食物,如蛋羹、米粥等。用羹匙進食,更接近正常的進食方式,通過羹匙對唇、舌的不斷接觸,給大腦良性感覺刺激,具有促進感知恢復的作用。
2.3 運動刺激:全身關節被動運動,由近端至遠端,2~3次/d,每次約1 h,臥位采用良肢位。站立練習,1次/d,30 min/次。站立訓練應遵循臥位—坐位—站立循序漸進的原則,使用站立練習床,練習站立時緩慢升起到站立位。
2.4 小腦頂核電刺激(FNS):應用上海仁和醫療設備公司生產的腦循環功能治療儀,將兩刺激電極置于患者兩耳側乳突部位,兩輔助電極固定于功能障礙側肢體。通過FNS增加局部腦血流量,改善腦循環。
2.5 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
2.5.1 預防肺部感染:患者長期臥床容易發生墜積性肺炎。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對流、溫度適宜,注意保暖,定時翻身拍背以助排痰,保持口腔清潔和呼吸道通暢是預防肺部感染的主要措施。
2.5.2 預防泌尿系感染:PVS患者早期都存在尿失禁,因此都要留置尿管。長期留置尿管不僅容易發生尿路感染,而且會使患者的排尿功能發生永久性障礙。對尿失禁者,可采用冰水試驗(用導尿管排空膀胱的尿液,0.02%呋喃西林沖洗膀胱后,再排空膀胱,然后用注射器注入4℃的無菌生理鹽水50~100 mL,立即拔除尿管。若無菌生理鹽水隨之排出,設置為冰水試驗陽性;5 min內未排出者,設置為冰水試驗陰性)對患者的膀胱功能進行評估。冰水試驗陽性者,測試殘余尿量<100 mL,可拔除尿管,如殘余尿量>100 mL,則仍需留置尿管;冰水試驗陰性者要留置尿管。對留置尿管者,要夾閉尿管并定期放尿,使膀胱適當地充盈和排空,以促進膀胱壁肌肉張力的恢復。間隔3~4 h開放尿管1次,每次放尿500 mL。在尿管開放的同時,被動增加患者的腹壓或用Crede氏手法(在下腹部向恥骨聯合后下方施加壓力)使尿從膀胱排出[5]。
2.5.3 預防壓瘡:壓瘡是持續植物狀態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壓瘡一旦形成,會迅速擴展,進一步增加患者的痛苦,繼發感染嚴重時可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向患者和家屬講解壓瘡發生的原因、治療及護理措施,并說明壓瘡是可以治療和預防的,鼓勵他們與醫護人員積極配合,樹立康復的信心。
2.5.4 肢體并發癥:PVS患者長期臥床極易發生關節活動受限(攣縮)。每天為患者進行關節被動運動不僅可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另外可能有促進肢體血液循環和增加感覺輸入的作用。按照從肢體近端到肢體遠端的順序進行,動作要輕柔緩慢。重點進行肩關節外旋、外展、和屈曲,肘關節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髖關節外展和伸展,膝關節伸展,足背屈和外翻。每天做1次,每次每個關節做3~5遍。
2.5.5 口腔、眼睛并發癥:PVS患者由于吞咽反射消失,口鼻分泌物積聚加上張口呼吸痰液易結痂,可引起口腔細菌或真菌感染;由于眼瞼閉合不全。眼球長期暴露于空氣中。引起角膜干燥,角膜炎等并發癥。
2.6 預防措施:每天用生理鹽水或3%雙氧水清潔口腔1~2次,有活動的假牙取下。用兩層濕紗布蓋于口鼻部,以濕潤吸入的空氣,防止空氣干燥;口唇干燥者涂甘油或維生素E,口腔真菌感染涂霉菌素等油膏。每日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清潔眼睛1次,用紗布遮蓋或眼罩遮蓋,必要時用抗生素眼膏或眼藥水保護眼睛,并用凡士林紗布遮蓋。注重家庭參與刺激康復幫助患者家屬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說服改變以往認為PVS患者意識難以恢復的觀念,使患者家屬積極主動參與到對患者的康復過程中來。
3.1 藥物治療:予以臨床藥物治療止血、脫水、抗感染、神經細胞營養劑、促醒劑等常規藥物治療,如甘露醇、腦活素、神經節苷酯等。
3.2高壓氧治療:治療組患者加高壓氧治療,即于0.22 MPa下戴面罩吸純氧30 min/次,共2次中間間歇吸空氣10 min,加、減壓各25 min,艙內總時間120 min,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中間休息7~10 d[2]。
3.3 針灸刺激選用四神聰、頂顳前斜線、智三針,配人中、合谷、內關、勞宮、涌泉、十宣穴,采用強刺激瀉法,每天1次,可達到啟閉開竅、醒腦開竅的目的[6]。
康復護理是綜合臨床護理的一個有機部分,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對PVS患者進行綜合促醒康復護理,可加快覺醒與康復。PVS患者意識障礙時間長,康復需要漫長的時間,因此醫護人員和家屬要有信心、耐心和恒心,康復護理時要堅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以幫助患者盡早覺醒與康復,提高生存質量。
[1]王升旭,洪軍,賀旭,等.醒神開竅針刺法治療腦外傷后持續性植物狀態31例[J].新中醫,2000,32(7):26-27.
[2]尹慶芳,石娜.持續性植物狀態的高壓氧治療及護理干預[J].工企醫刊,2010,23(5):5.
[3]胡曉華,喻森明,祝飛虹,等.持續性植物狀態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2):139.
[4]申艷,曠水紅,虞容豪,等.植物狀態吞咽障礙患者的康復護理[J].護理學報,2010,9(17):60.
[5]孔磊.持續性植物狀態患者的康復護理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7,9(22):793.
R49
B學科分類代碼32071
1001-8131(2012)04-0328-02
201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