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峰
南通職業大學建工學院(22600 7)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人們對居住理念和居住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產生了迫切的需求。一批批具有當地特色,功能齊全的住宅小區如雨后春筍般的建成。這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城市現代建設的進程。房地產開發商和居民都強調住宅平面布局與內部功能分區,注重小區內部環境建設和小區外部周邊環境的配套。
現代住宅小區建設水平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現代居住環境的優劣。而現代住宅規劃是現代住宅建設的先行。因此,一個成功的現代住宅應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現代居住理念的基礎上,規劃設計出符合現代住宅文明的內涵,創造符合現代生活模式的新型住宅小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騰飛,人們對現有住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住宅的整體規劃、戶型設計、配套設施、工程質量,小區環境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現代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者應充分考慮一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人是一切行為的主體,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沿著這一思維方式進行的設計必然有所突破。
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危機進一步蔓延全球之勢,能否演變成全球經濟危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隨著經濟多元化進程加快,我國能否獨善其身也聚集了全球的眼光。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房地產行業,因此備受國人的關注。
現代住宅規劃設計不能是一個簡單的以解決物質空間問題為唯一目標的規劃設計,它還應包括對政治目標的體現,社會目標的考量和文化目標的構建。
城市中心的住房向高層化發展、綜合性發展、高檔型發展,城市邊緣的住房以安居工程為導向。高檔別墅的出現是為高收入人群服務,外來流動人口的居住社區也要出現。這就反映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住宅連同其所在地域作為商品所引起的一種必然的再分配現象,也體現了城市多元化、居住環境多元化的空間表征。
正因為現代住宅的多元化,住宅規劃就要針對不同類型居住社區進行規劃布局,滿足不同類型居住社區的環境、設施、配套服務要求。
現代住宅是城市的組成部分。規劃著應從現有的城市文化特點及歷史背景與其相適應的環境有機結合,從而達到當地人文與環境融為一體。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共享空間。
生態環境是影響現代住宅小區的關鍵因素。規劃者應充分利用建設場地原有的河流、樹木等地理條件,考慮建設場地的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點,規劃出富有當地特色,達到一種人景合一的現代住宅小區。要不然古人也不會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
例如江蘇省南通市蘇建花園城規劃就力求在這一點上突破。在對舊城改造的基礎上,增加了小橋流水,連廊,亭,假山等傳統建筑的形式,延續了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文脈,使得建成后的小區既體現出一種文化傳統的沉積,又具備了現代化的生活環境,滿足了人們對小區人文氛圍和社區功能的要求。該住宅小區獲得江蘇省十佳建設小區。
隨著人們居住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經注意到住宅小區空間有序性的意義。
“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這樣的序列有助于克服現代住宅小區主體的個人構成與社區生活的共性之間的矛盾。把私密性與公共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是人們可以生活在鄰里關系融洽的環境中,符合和諧社會,科學發展的時代要求。
公共空間主要指現代住宅小區的公共交通干道、綠地、公園、廣場等。
半公共空間是指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間。作為現代住宅組團內的半公共空間是供組團內居民公共使用的,也是防災避難的有效空間。例如小區組團內的人防工程(地下室)。
半私密空間是住宅樓之間的院落空間。
私密空間是住宅底層庭院、陽臺、室外露臺等。
在對居住環境的研究中,規劃師應該感受到這一點:現代住宅群體空間的機制在于人們的共同生活。人類活動創造了文化,文化反過來訓導人的思維。在高層建設中開辟公共層,利用屋頂走道,形成一個居民交往空間。曲折有效的空間,加以花卉盆景的布置,給住宅小區增添了無限的生活情趣。
現代住宅小區主次入口的選擇與城市空間的聯系,規劃的整體結構與分期開發的可操作性,公共空間的可視性、可享用性。
動靜分區,人車分流是現代住宅小區規劃的理想目標。為此,在小區道路規劃上盡量作曲形設計,限制車輛的速度。小區主干道要做到“順而不穿,通而不暢”,減少交通環境的混亂交雜。規劃師們也可采用外圍車行、內部人行的規劃結構。現代住宅小區的交通安全與否,是居民關心的一個問題,在規劃中應充分考慮居民的有效防范行為。通過控制小區和組團入口,明確劃分空間領域等措施來提高小區的安全防衛能力。
現代住宅小區中景觀設計是相當重要的,花園、噴泉、雕塑、曲橋、河流水系等等,使整個社區形成一種舒適、幽雅、娛樂、休憩的空間氛圍,滿足不同層次居民的休閑要求。規劃師們可以請專業的景觀設計公司對住宅小區進行景觀設計,同時也可到發達國家進行參觀交流。景觀設計也要以人為本,強調回歸自然的感受。
現代社會是信息時代社會,隨著信息處理和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智能化住宅小區是現代住宅的標志之一。充分利用電子技術言產品是提高居住生活質量的理念。
智能化管理包括:物業管理系統(含監控系統)、安全保衛系統、信息服務系統、智能卡應用系統。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住宅功能、性能和品位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要求居住的房屋動靜分區,起居廳作為組織家庭活動的中心,體現著主人的地位、興趣和品位,大廳小臥室,方便日常使用,客廳與餐廳的“楚河漢界”,整體廚衛空間,低窗臺凸型窗、步入式衣柜,墻體采用節能保溫材料等等,都是改進住宅質量,提高室內觀感和趣味性的重要措施。
社區服務環境是現代住宅小區不可忽視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服務設施的設置上要考慮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動軌跡。如商業服務設備(超市、銀行等)應布置成外向型,設在人流交通必經之路的出入口附近。社區醫院要盡量建在小區中心部位。休閑會所地點不能影響居民的正常起居生活。
社區周邊環境包括:交通環境、自然環境、文化環境等。現代都市規模的擴大,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困擾;交通堵塞、空氣污染、就醫不方便等等。社區外部良好的交通環境、自然的生態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等都成為人們擇地置業的時尚。在社區附近建醫院、學校、大型超市、綠色通廊等成為新的開發理念。例如江蘇省南通市新城區有高檔住宅小區中南世紀城,鳳凰萊茵苑,玉蘭公寓等等,這些小區的周邊環境得到人們的認可。有大型超市:易初蓮花;醫院:瑞慈醫院;名校:通師一附,南通市一中。當然,社區周邊環境資源的利用除了開發商慧眼選址外,還需要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以上是對現代住宅小區規劃的幾點看法,基于居住小區呈現出多元化的需求,規劃工作者應整合社會平衡發展的創新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的思維方法,把現代住宅小區合情、合理、合法地規劃出來, 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化的目標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