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護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研究現狀1)
從課程的內涵、課程設置的相關理論和研究方法、國內外護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的現狀等方面進行綜述,并提出我國護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的發展趨勢。
護理教育;課程設置;研究
課程是實施教育、達到培養目標的載體和手段,也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具體體現,課程直接影響人才結構的形成和人才培養的規格、質量[1]。科學的、促進學科發展的護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是培養護理專業人才的基礎[2]。近年來,國內外都根據各自的國情特點對護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現綜述如下。
在教育領域中,課程是含義最復雜、歧義最多的概念之一。目前,課程的定義大致可歸為3類:
1.1 課程作為學科 這是使用最普遍也是最常用的課程定義。如《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中課程的定義為:課程是指所有學科(教學目的)的總和,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各種活動的綜合,這通常被稱為廣義的課程;狹義的課程則是指一門學科或一類活動[3]。美國著名教育哲學家、課程論專家菲尼克斯認為,一切的課程內容應當從學術(學問)中引申出來。換言之,唯有學術(學問)中所包含的知識才是課程的適當內容[4]。
1.2 課程作為目標或計劃 這種定義把課程視為教學過程要達到的目標、教育的預期結果或教學的預先計劃。如課程論專家塔巴認為,課程是“學習的計劃”[5],奧利沃[6]認為,課程是一組行為目標。
1.3 課程作為學習者的經驗和體驗 這種定義把課程視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所獲得的經驗或體驗,以及學生自發獲得的經驗或體驗。如美國著名課程論專家Caswell等[7]認為,課程是兒童在教師指導下所獲得的一切經驗。
20世紀以來,在西方現代課程研究史上較有影響的指導課程設置的理論主要有兩類,即目標理論和過程理論。
2.1 目標理論 以目標為課程開發的基礎和核心,圍繞課程目標的確定及其實現、評價而進行課程設置的模式。它被看作是課程設置的經典模式、傳統模式。其主要代表是“現代課程理論之父”拉爾夫·泰勒創立的“泰勒模式”[8]。其經典之處在于用4個看似非常簡單的問題概括了課程論的研究范圍,這是一種由復雜到簡單的高度提煉的規律性認識,對于指導人們思考課程研制過程的細節和步驟具有點睛之效用;同時,泰勒模式的一系列原則和方法不但非常系統,而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2.2 過程模式 由英國著名課程論專家斯騰豪斯創立的,他提出課程開發的任務就是要選擇活動內容,建立關于學科的過程、概念與標準等知識形式的課程,并提供實施“過程原則”。它是通過對知識和教育活動的內在價值的確認,鼓勵學生探索具有教育價值的知識領域,進行自主的活動。它強調教師和學生的交互作用,教師在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不是學生行為的主宰者、控制者,而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學生行為的引導者[9]。
3.1 文獻分析法 主要指搜集、鑒別、整理文獻,并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科學認識的方法。因此,做任何一項研究,文獻分析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種研究方法。比如高威[10]在“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設置研究”中使用了文獻分析法,來收集、整理、分析中國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的相關資料。
3.2 比較分析法 在課程設置的研究中,通常使用比較分析法分析出國際與國內之間的差別,從而找到不足之處。比如卓海燕[11]在“中法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比較研究”中應用了此方法來比較分析中國與法國教師教育課程的設置情況,找出其相同以及不同之處。
3.3 德爾菲法 通過匿名的方式進行幾輪函詢征求專家們的意見,是專家的意見趨向統一,得出比較一致且可靠性較大的結論。比如劉蕾[12]在“應用Delphi法對中國碩士研究生培養能力和課程設置的調查分析”中使用了德爾菲法構建課程體系。
3.4 其他方法 還有研究者運用文獻調查法[13]等進行課程設置的研究。
4.1 國外護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研究成果
4.1.1 美國 美國的護理院校本科課程設置有較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其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程。其專業課程的設置多采用生命周期模式[14],專業課程的理論和實踐部分的平均學時分配比為1∶0.7,實踐學習的安排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15]。公共基礎課一般設在一、二年級,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基礎科學、商務課程、心理學、工藝學、倫理學以及營養學等;部分學校在2年級的時候開始護理專業課程,大部分是在3年級才開始,課程內容包括護理管理、健康促進、家庭計劃、精神衛生、環境與職業衛生、成人及兒科護理、內外科護理、心理護理、社區健康以及家庭護理等[16]。
4.1.2 英國 英國的本科護理實行的是專科化培養,絕大多數大學都是實行3年制教學。其中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的時間比例是1∶1。課程內容的設置分為兩塊,第1年是公共基礎課程,介紹護理學的基本原理,內容涉及護理研究入門、護理理論、醫療衛生系統、護理技能訓練、交流和溝通技巧、衛生和護理中的文化、法律以及倫理、論文寫作,還要學習人體解剖和生理學、公共健康等醫學課程。第2年、第3年學生則進入各自選擇的專業進行專科學習和培訓[17,18]。
4.1.3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本科護理教育的課程內容主要有護理理論學習與應用、護理相關學科理論、護理實踐、護理專業知識學習、醫學科學基礎。在課程設置中注重人文關懷,其中人文學科包括心理、倫理、社會、法律、家庭、多元文化、管理等內容,占到全部課程的1/3。同時課程安排上注重實踐經驗的學習,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每一學期都設有臨床實踐課,其理論課與臨床實踐課比例為2∶1[19-21]。
4.1.4 日本 日本的護理教育課程分類細,選修課多,重視公共基礎課程,外語專業課程所占比重大,外語的課程數多達5門。日本專業基礎課分3大塊,即人體科學(生物學、有機化學、數理統計、心理學、對話咨詢)、健康科學(人體機能形態學、生理學、代謝營養學、藥劑療養學、免疫學、基礎保健學等)、環境保健科學(環境生態學、環境保健學、免疫學等)。日本高等護理教育專業課分基礎護理學、成人護理學、老年護理學、小兒護理學、女性護理學、社區護理學、精神護理學、護理管理教育學和綜合護理學9部分。日本護理教育的實踐分為課間見習和畢業實習兩部分。畢業實習為8個月,實習結束后需返回學校繼續理論學習,包括英語會話、護理研究、國際護理比較、臨床心理學等[22,23]。
4.2 國內護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研究成果 自我國恢復護理本科教育以來,護理本科教育基本沿用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即傳統學科式的“三段式”課程設置模式。這種課程設置模式以學科劃分課程,具有系統性好、傳授知識完整、易于掌握等特點[24]。但是,隨著我國高等護理事業的發展,醫學模式及健康觀念的改變,過去的“三段式”課程設置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護理本科教育的發展。近年來,一些醫學院校各自開始了護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的改革。
4.2.1 專業課程設置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梁濤[25]提出,根據“人體功能和基本需要”模式來進行專業課程設置,即根據臨床常見的健康問題確定教學內容,按照人體功能和基本需要來設置。第二軍醫大學的姜安麗課題研究組在“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報告”中提出了“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專業課程設置模式[26]。此模式對醫學基礎各學科知識進行了重組,將基礎醫學課程分為醫學基礎總論和各論兩大課程模塊。第二軍醫大學朱玲玲等[27]提出,從知識整體性角度出發,打破學科界限,將專業課程分為醫學基礎、基本護理技能、人體功能與護理、人體發展、損傷及護理、護理與社會、臨床實踐7個知識模塊。
4.2.2 公共基礎課程設置 在公共基礎課程中,增加了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科目范圍及學時比例,強調對護理本科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新增的課程涉及文學、歷史、地理、東西方哲學與文化、禮儀、人際交往、溝通與交流、演講與口才、社會學、心理學等[28]。
4.2.3 實踐課程設置 增加了實踐課的比例,同時在實踐教學中減少了理論驗證實踐的學時,增加訓練實際工作能力和技術操作能力的學時,注重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有的學校甚至讓學生在第一或者第二學期就接觸臨床。實踐課程的教學場所也不再局限于醫院,還包括防疫站、療養院、老人院、學校、社區等不同醫療機構參加護理實踐,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護理人員的工作性質、任務和角色[29]。
由此可見,一些院校對護理本科教育課程改革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并沒有形成一個權威的、公認的護理本科教育課程體系。同時與國外護理本科的課程設置相比,大多數護理院校的課程設置仍存在以下問題[30,31]:課程設置不能緊扣培養目標,基礎醫學課程所占比例過大,公共基礎和人文課程設置種類不夠齊全,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不佳,選修課所占比例小。
5.1 重新設置課程體系 2009年,國家衛生部和教育部在下發的《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構建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與醫學知識相結合,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相結合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新型課程體系。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只是將課程進行“綜合”,而非“融合”。這種課程體系的調整往往局限于對各個學科課程學時進行簡單的增減,不能做到真正將各科知識相互滲透[32]。國外的護理本科教育的課程體系多選擇1個以上的護理理論作為框架來構建護理課程體系,常采用的有Roy、Orem、Newman等人的護理理論。因此,應根據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護理理論指導課程體系的設置[33]。
5.2 增加社會人文課程 現在的護理本科教育課程內容過分注重學生專業知識教育,輕視了人文素質的教育,對學生的素質、職業責任感和人際溝通能力等方面的課程設置偏少。隨著以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的推廣,應加強護生在心理學、溝通技巧、多元文化等方面的學習[34-37]。
5.3 調整實踐課比例,合理安排見習時間 護理學專業是一個技術性非常強的專業,不僅要求從業者有較強的理論知識,更要求其具備嫻熟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應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增加實踐課的學時,并且靈活地安排見習時間。比如,可以將集中的幾周見習時間分為幾次,學到某部分知識就去臨床見習,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38]。
通過文獻檢索可以看出,雖然近10年來對護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的研究較多,但是,從課程改革現狀層面上來看,談論課程設置改革重要性的多,真正付諸改革行動的少;著眼從單門學科課程改革者多,而自上而下整體構建課程體系者少;對課程體系形式結構修修補補者多,而對課程內容進行實質性改革者少。因此,只有選擇合適的理論構建課程體系,對課程內容及結構進行整體的優化,才能從根本上改革我國護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使之成為完整的、獨立的、具有鮮明護理特色的護理本科教育課程體系。
[1] 溫家寶.認真實施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開創我國科技發展的新局面[EB/OL].[2011-02-06].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219920.htm,2006-01-18/2007-04-2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S/OL].http://www.cas.ac.cn/htm L/Dir/2006/02/09/13/70/88.htm[2006-02-09].
[3] 胡喬木.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207.
[4] 鐘啟全.現代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15.
[5] Taba H.Curriculum development:Theory and practice[M].New York:Harcourt.Brace World Inc,1962:214.
[6] Oliva P.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M].boston,MA:Little Brown,1982:6.
[7] Caswell H,Campbell D.Curriculum development[M].New York:American Book Company,1935:66.
[8] Tyler R.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Chicago IL: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1.
[9] 鐘啟泉.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4-120.
[10] 高威.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設置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1.
[11] 卓海燕.中法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比較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1.
[12] 劉蕾.應用Delphi法對中國碩士研究生培養能力和課程設置的調查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07:1.
[13] 馬連娣,沈寧.我國本科護理教育社會人文課程設置現狀的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09,6(3):99-101.
[14] 李繼平,張玉芳,馬偉光.中美護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比較分析[J].護理研究,2005,19(11A):2335-2337.
[15] 毛莉芬.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杭州:蘇州大學,2008:1.
[16] Linda K.Baccalaureate nursing program[EB/OL].http://www.aacn.nche.edu/Education/nurse_ed/BSNArticle.htm.
[17] 李晶.英國護理教育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0,2:50.
[18] Roger Watson,David R.Thomps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UK nurse educatton:Horses for courses or courses for horse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0,32(5):1041-1043.
[19] 朱玲玲,姜安麗.淺析護理本科教育課程改革[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11):52-53.
[20] 呂海琴.我國與澳大利亞護理教育比較[J].護理研究,2007,21(9B):2431-2432.
[21] Smith LM,Emmett HE,Woods M.Experiential learning driving community based nursing curriculum[J/OL].Rural and Remote Health,2008,[2001-04-10].8:901.Available from:http://www.rrh.org.
[22] 卜平.中日高等護理教育課程結構體系比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0,6:21-22.
[23] Vickie AL,Clinton EL,Marcia AP.East meets west:A comparison between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 in Japan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4,43(6):260-269.
[24] 何先平,熊詩華,葉寶霞,等.對護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0,15(8):504-505.
[25] 梁濤.護理課程設置改革中教學內容、安排、方法的變革[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0):616-619.
[26] 陳明,袁杰,何平先.我國護理本科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護理學報,2008,15(11):14-17.
[27] 朱玲玲,姜安麗.護理學本科教學內容的構建[J].護理研究,2008,22(9A):2333-2334.
[28] 馬連娣,沈寧.我國本科護理教育社會人文課程設置現狀的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09,6(3):99-101.
[29] 閆瑞芹,沈寧,蔣艷.我國護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進展及未來趨勢[J].護理學雜志,2005,20(1):75-77.
[30] Li Shu Zhen.Today’s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1,40(4):5.
[31] 王虹,鄭顯蘭.國內外護理本科課程設置的對比分析[J].護理學報,2007,14(3):5-7.
[32] 陳明,袁杰.我國護理本科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護理學報,2008,15(11):14-17.
[33] Maryann O,Forbes Mary T,Hickeyy.Curriculum reform in baccalaureate nursing education: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Scholarship,2009,6(1):1-16.
[34] Geertje Boschma,Rochelle Einboden.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in an undergraduate nursing curriculu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Scholarship,2010,7(1):1-13.
[35] Normag GC.Ann Marie WB,Kathleen V,et al.Cultural competence in the undergraduate nursing curriculum[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08,24(3):143-149.
[36] Ousager J,Johannessen H.Humanities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 literature review[J].Acad Med,2010,85(6):988-998.
[37] 萬艷萍,王曉蘭,張平.全球化背景下護理學專業本科課程設置之思考[J].中國醫藥指南,2009,7(6):3-5.
[38] 張建陽.護理專業本科課程設置體系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5):267-268.
Research status of set-up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白 潔,徐淑秀,謝 虹
Bai Jie,Xu Shuxiu,Xie Hong(Bengbu Medical College,Anhui 233030 China)
It reviewed the inner connotation of the curriculum,related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curriculum set-up,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 curriculum,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nursing education;curriculum set-up;research
G642.3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2.02.001
1009-6493(2012)1B-0097-03
1)為2009年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護理教育分會教育科學研究項目,編號:GJHL09019。
白潔(1987—),女,安徽人,碩士在讀,從事護理教育研究,單位:233030,蚌埠醫學院;徐淑秀(通訊作者)、謝虹(通訊作者)單位:233030,蚌埠醫學院。
2011-06-10;
2011-12-26)
(本文編輯 范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