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波 孟慶鈺 張喜貴
(1、訥河市漁政漁船檢查站;2、訥河市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 黑龍江 訥河161300)
每年的四月,放養魚種的季節到了,不論是多年的養殖戶,還是剛剛步入水產養殖行業的新成員,都想養好魚,養大魚,取得好的效益。為了不打無把握之仗,必須認真做好放苗前的準備工作。具體事項如下: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也是一年中漁業生產開始之時。因此,從事水產養殖的場戶應抓住季節,莫失良機,要搞好調查研究,掌握市場行情,了解市場供求信息,并根據自己的池塘條件,資金來源、技術水平、飼料儲備等情況,來確定采取哪種養殖模式,如集約化的馴化養魚,網箱養魚,還是發展生態效益型的立體養殖,或者是投入低、效益高的休閑漁業,準確定位,做好計劃,做到胸中有數。
放苗前一定要對破損的池堤進行維修、加固、以免雨水大,發生潰堤現象。對注水線、排水線、進水口、出水口進行清理整修,保持水源暢通。對池邊雜草、污物清理干凈,保持環境清潔。
魚池經過幾年養殖后,尤其是老塘,由于魚類殘餌、糞便、生物尸體、有機碎屑以及春季大風天氣,風沙、泥土沉積物等物質落入塘中,使塘泥加厚,池水變淺。每到夏季高溫季節,塘泥發酵,產生氨、氮、甲烷、硫化氫等有害氣體,使溶解氧降低,水質惡化,病菌大量繁生,危及魚類健康。也可以說,過厚的淤泥是細菌、寄生蟲及各種病原體滋生的溫床,一旦條件適宜,如環境突變、高溫缺氧、魚類機械撞傷、營養不良、機能下降等,各種病原體就尋找寄主,極易感染魚病。所以,養魚池必須清塘,一般可清淤10-20cm,然后曝曬數日,可達到清除細菌和寄生蟲的目的。清塘不但可以清除過厚的淤泥,減少魚類病害發生,還可增加儲水深度,擴大魚類活動空間,提高魚種放養量,促進增產、增收、增效。同時,塘泥又是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有機肥料,對農業增產有一定的效果,一舉兩得。清塘后,還得對池塘進行消毒,如果是干塘,注水6-8cm,每畝用生石灰75-100kg,化漿全池潑灑,如果塘中有水,水深1m,每畝可用生石灰100-150kg,化漿全池潑灑,可殺滅各種寄生蟲及病原體,確保魚類少得病或不得病,健康生長。
清塘結束后,可適當施加發酵腐熟的有機肥,來培肥水中浮游生物,一般畝施500-1000kg,一是為魚種下塘時提供優質天然的適口餌料,保證生長;二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可增加池水的溶氧量,使魚類攝食旺盛,有利于魚類生長。
注水應掌握“春淺、夏滿、秋適量”的原則,春季氣溫和水溫相對較低,放苗時注水不要太深,一般保持在60至80cm即可。水淺有利于提高水溫,促進魚類生長,水中浮游生物、底棲生物以及水草也能快速繁殖,為魚類提供天然餌料。以后視天氣和水溫的變化情況,逐漸加深水位。避免一次性注水太多,使魚類不適應,感冒生病。
不論是養商品魚還是養魚種,都應遵循“三早一快”的原則,即早放養,早適應,早開食,快生長。春片放養應選擇規格整齊,體質健壯,肌肉豐滿,色澤鮮艷,鱗片完整的魚種。主養品種的投放要規格一致,以利于養殖管理和統一上市,并做到品種齊全,密度合理。實踐證明,魚種放養密度過小,單產低、效益差,而密度過大,超出水體承受能力,會造成缺氧、死魚或個體瘦小,達不到上市規格,同樣導致產量低,效益差。所以,一定要做到密度合理。一般馴化飼養,塘中無增氧設備,畝產400-500kg,畝放魚種60-80kg,魚種增重6-7倍;如果塘中有增氧設備,畝放魚種100-120kg,養殖產量可達600-700kg/畝。從放養品種比例來看,不論采取哪種養殖模式,一定要搭配好品種比例,除了擴大名優品種放養比例外,尤其是要注意放養花白鰱。目前市場上白鰱價格低,銷售難,很多養殖戶根本就不去養殖白鰱魚;有的雖放養鰱鳙魚,但不是按常規3∶1的鰱鳙魚比例放養,而因鳙魚好銷、價高,把放養比例顛倒過來了,鰱鳙魚比例是1∶3甚至達到了1∶4,塘中浮游動物量銳減,導致鳙魚無食,吃不飽,浮游植物繁生,無法控制,形成有害的水華,對漁業生產有害無利,這是一種不健康的養殖方式。養魚的人都明白,鰱鳙魚是以浮游生物為食,只有放養一定比例的鰱魚吃掉水中過量的浮游植物,才能控制水體肥度,保持池水清澈,只有清澈的池水、充足的氧量、豐足的餌料才可促進魚類健康生長。另外,放養鰱鳙魚可充分利用水體空間,有效利用水面資源,還可吃掉塘中餌料碎屑,提高餌料利用率,降低養殖生產成本,提高池塘養殖單產,增加經濟效益。
經長途運輸的魚種,放入池塘前,應調整好運輸水溫與池塘水溫,使溫差小于3℃。如果是箱或簍汽運,可將池水加入運輸水箱或簍中,進行調節溫度,如果是尼龍袋運輸,可將尼龍袋放入池塘中調節,防止因水溫突變引起魚類感冒,或內部器官功能失調,造成魚種死亡。
要把好魚種消毒入塘關,尤其是從外地購進的魚種,放養時要進行消毒,可用3%-5%的氯化鈉與1%的小蘇打混合液,浸洗魚體5-10分鐘,可降低或減少魚類病害發生,提高養殖成活率。
將消毒好的魚種輕輕放入池塘中,要特別注意不能將魚種倒入池中,以免魚種鉆入泥中而死亡。如果遇上大風天,應在上風頭放苗,避免風浪將處于昏迷狀態的魚種推上塘邊擱淺、死亡或被水鳥吃掉。將消毒完的液體不能圖省事倒入池塘中,以免塘中局部濃度過大,對魚種產生影響,應倒向池塘外邊,確保魚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