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翠梅
(山東理工大學圖書館,山東淄博255049)
論泛在知識環境下高校數字圖書館服務
鮑翠梅
(山東理工大學圖書館,山東淄博255049)
泛在知識環境的構建是數字圖書館的未來發展目標,泛在環境下數字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強調以用戶為中心,提供泛在化的知識服務。文章結合國內外數字圖書館泛在化服務的應用實踐,對高校數字圖書館泛在化服務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泛在知識環境;數字圖書館;知識服務
泛在知識環境是近幾年隨著信息的海量增加,逐漸興起的一個新的詞匯,可理解為“信息的廣泛存在,無所不在”,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像獲取陽光一樣獲取所需的資源。2003年6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在“未來的浪潮:后數字圖書館的未來”研討會上首次明確提出了“泛在知識環境”的概念,將數字圖書館的未來描述為構建“泛在知識環境”。[1]目前,泛在知識環境已成為國內學者關注和研究的熱點。概括來看,泛在知識環境具有如下四個重要特征:第一,知識的泛在化,即用戶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或服務;第二,服務的智能化,即用戶可充分解析、鏈接、交互和利用知識服務以解決問題;第三,知識服務體系的協同化,即泛在理念、資源和技術將進行充分整合,共同構建協同化的知識基礎設施;第四,學習的終身化,即人類終身學習和知識共享成為其日常生活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因此,可以說泛在知識環境是利用計算、存儲和通信方面的最大便利,使人、數據、信息、工具、設備等資源能夠更有效地、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從而構建的一種普遍的、綜合性的知識環境,是未來知識型社會的一種綜合的全面的數字化信息基礎設施。泛在知識環境為未來知識信息服務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宏觀的目標。近年3G通訊技術、智能手機及Web2.0技術等新技術的發展為泛在知識環境的構建和實施提供了技術保障。高校數字圖書館在泛在知識環境的構建和應用中理應做出其貢獻。
泛在知識環境下,高校數字圖書館的數字資源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囊括所有內容,根據用戶的需要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才有價值。因此,要求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建設理念要從傳統的擁有資源轉到獲取資源的能力建設上來,不再強調擁有多少資源,而是強調獲得資源及提供知識服務的能力。
泛在知識環境下,知識的出版和交流呈現出前所未有的低門檻,任何用戶都可以自己創建“數字圖書館”,也就是說每個用戶既是信息的使用者,也是潛在的信息生產者,這就是Web2.0網絡的巨大優勢,任何用戶都可以利用Web2.0技術在網絡上創造信息內容和創建自身的信息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傳統的知識傳播鏈將發生改變,作為知識傳播中介的圖書館的作用將被弱化和“去核心化”。圖書館失去其對信息資源的獨特優勢,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提供者,許多信息企業和數據商也能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圖書館要想不被淘汰和邊緣化,必須充分借助于用戶的作用,使用戶參與到圖書館的數字信息資源的建設中。
泛在知識環境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了知識的生成、傳播和利用方式。數字信息資源增長迅猛,這種增長是通過無數的各類用戶在數字化網絡環境下進行的應用過程,以及角色不斷變化的復雜交互作用來實現的。在這種情況下,數字圖書館必須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分析用戶知識需求和問題環境,搜索信息知識并對其進行組織、分析、重組和再加工,提供用戶所需的知識產品。圖書館只有融入用戶決策過程,創新知識服務手段,提供個性化的增值知識服務,才能在泛在知識環境保持其應有的位置。
泛在知識環境下,知識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知識充斥在人們周圍,與人們的生活、工作緊密相聯。人們對于知識的需求更強,獲取知識也更加快速化和便捷化,通過觸手可及的設備如智能手機、PDA等便捷化的設備就能夠方便快捷地從數字圖書館獲得所需的資源,并且在不遠的將來這有可能成為用戶獲取服務的主流方式。因此,高校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接口將變得更加多樣化和便捷化,再也不能只局限于傳統的方式和方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也要隨之變化,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提供泛在化、個性化的知識服務。泛在化服務(Ubiquitous Service)的實質和內涵在于突破現有物理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的樊籬,打破人們對圖書館的傳統認識,真正從用戶需求及其行為變化的角度出發,將圖書館實體和虛擬的服務嵌入用戶科研與學習過程之中,為用戶提供到身邊、到桌面、隨時隨地的服務,倡導“用戶在哪里,服務就在哪里”。[3]高校圖書館需將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有機嵌入用戶信息環境,有效支持用戶知識活動,積極推動良性數字信息環境的建設,[4]為師生提供到身邊、到桌面、隨時隨地的知識信息服務。
目前,數字圖書館泛在化服務基本模式有以下兩種:以智能手機為載體的移動圖書館服務和用戶環境嵌入式服務。
移動圖書館服務作為一種新興的現代圖書館服務模式,是在無線通信網絡環境下依托移動通信網絡、互聯網以及多媒體技術對數字圖書館服務功能的進一步延伸,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人們可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來方便靈活地獲取數字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隨著3G時代的到來,有IT專家預測,手機將是未來最大的互聯網終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將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因此,不受時間、空間等限制的隨時隨地的可達性將使移動圖書館服務具有勢不可擋的滲透力,是下一步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發展趨勢,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適應手機用戶個性化需求的移動圖書館服務模式主要是以交互式、便捷化的數字信息服務為主。隨著移動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數字圖書館技術的升級換代,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圖書館服務將能提供更加多樣化的知識信息服務,從最初的簡單的短信服務最終走向全面的無線網絡服務。目前移動圖書館服務主要體現為基于手機短信平臺的文本信息服務和基于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的手機門戶網站服務。
由于比較容易部署,基于圖書館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系統所做的手機短信服務是目前應用相對廣泛的移動圖書館業務。它能夠實現的服務功能主要有:書目檢索、證件掛失、新書通報,以及催還、預約、續借等。其優點是應用簡單、安全和穩定性好,且省時、費用低等;缺點是文本消息容量、帶寬,以及計算能力與內存資源等都有限,因此,不能做很復雜的數據處理。
基于WAP的手機門戶網站服務就是在原有數字圖書館系統上增加一個面向手機讀者的Web系統,也就是手機圖書館服務器。其后臺數據主要來自現有的數字圖書館資源系統,手機使用者利用手機上網功能訪問圖書館手機服務器,通過Wap網關,將Html的標記轉換為Wml標記,以適應移動終端的使用,保證手機訪問時的可讀取性。[5]另外,由于手機屏幕尺寸和系統的差異,3G網絡帶寬依然有限以及無線信道在傳輸的過程中可能丟包出錯,所以在構建手機圖書館服務器時還要注意適配性和穩定性、高壓縮比和低比特率、高容錯性等問題,從而為手機系統提供一個適合的數據質量高且相對穩定的數據傳輸方案。再者,由于移動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及將來更加先進的4G技術的出現,因此整個系統還要具有好的擴容性和可擴展性。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構建一個結構合理,適合廣大師生使用的手機圖書館,使讀者可以在移動過程中接入圖書館的Web主頁,實現手機在線參考咨詢服務、手機閱讀、掌上音視頻服務、電子資源訪問和下載等,讓讀者更加方便地使用圖書館信息資源和服務,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典型的移動圖書館服務主要有:中國國家圖書館“掌上國圖”(http://mobile.nlc.gov.cn)、上海圖書館“手機圖書館”(http://m.library.sh.cn)、清華大學移動數字圖書館(http://wap.lib.tsinghua.edu.cn)等,另外還有許多大學和公共圖書館已開通了自己的移動圖書館服務。
用戶環境嵌入式服務的目的是為了構建適合用戶個性化需求的信息環境,強調以用戶為中心,通過有機融入用戶物理空間或虛擬空間的方式將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直接送到用戶的桌面或現場,隨時隨地可被用戶利用。用戶環境嵌入式服務是根據用戶不同信息需求有機融入用戶工作過程,將圖書館服務置于用戶的信息環境中而不是游離于用戶信息環境之外的服務,它既可以是通過學科館員將服務嵌入到用戶虛擬空間的基于Web2.0的嵌入式館員服務;也可以是通過桌面工具軟件,將各種資源、系統和服務嵌入用戶桌面的嵌入式服務。
學科館員嵌入式服務是指利用Web2.0技術在專業化的圖書館學科館員與用戶之間建立密切的互動的服務關系,實施專門化、學科化、個性化的服務。[6]學科館員利用Web2.0技術的博客(Blog)、聚合推送(RSS)、維基(Wiki)和網絡實時通信工具QQ、MSN,以及電子郵件、虛擬參考咨詢系統等把圖書館的服務送到用戶身邊,而不是用戶到圖書館。學科館員嵌入式服務能使圖書館員對信息搜索、組織、加工和整理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有效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上的資源,提高用戶對圖書館的認知度。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圖書館實施了嵌入式館員服務項目,服務的類型包括嵌入式科研服務、嵌入式教學服務、嵌入式參考咨詢服務,以及嵌入用戶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的服務等。例如,國家科學圖書館實施的“融入一線,嵌入過程”服務創新戰略和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推出的IC2創新支持計劃等。通過建立專職的嵌入式學科館員團隊和創建“創新社區”,在學科館員和教師、學生以及科研人員之間建立密切的互動關系,使學科館員深入教學科研人員一線,提供專業化、學科化的知識信息服務,對教學科研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通過激發和鼓勵讀者的積極參與,在學科館員與讀者之間建立良好互動與交流,進行協同工作、學習和研究,啟迪創新思維。
用戶桌面嵌入式服務是將數字圖書館的資源檢索入口和服務通過應用PC桌面工具軟件、瀏覽器插件、工具條等嵌入到用戶(通常是教授、研究人員和學生)的信息環境中,讓用戶在工作或學習的過程中,一旦發現自己關心的問題,直接劃選相關詞句,就可檢索圖書館的各種數據庫、服務系統或網絡搜索引擎獲取相應信息,而不必中斷自己的使用進程跳出當前的工作環境。圖書館用戶桌面嵌入式信息服務的開展使用戶在自己熟悉的工作和學習環境中就可以方便地使用數字圖書館資源和服務,拉近了讀者和圖書館之間的距離。圖書館通過這種“零距離”、隨時隨地的用戶服務,增強了對讀者的吸引力。目前在國內外已有很多大學、學術機構和公共圖書館比較成功地應用了桌面工具條。如山東理工大學圖書館的Lib_of_sdut圖書館工具條,安裝后,只要打開瀏覽器,無須經由圖書館主頁,通過點擊工具條上的欄目,即可直接查詢圖書館館藏書目、電子資源、電子期刊等,實現了“輕松一點,即可訪問圖書館的資源”。
云計算是從“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到“互聯網計算”逐步發展起來的。它結合了虛擬化、高性能存儲等技術,利用互聯網將分散的信息資源和計算能力整合起來,供用戶方便地訪問、分享、使用和管理。云計算包括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平臺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軟件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三個層次的服務。其中SaaS指向用戶提供的按需軟件應用服務,使開發人員可以快速構建大規模、面向最終用戶的服務程序。數字圖書館在此層次能夠提供完整的圖書館應用服務。云計算的顯著特點是提供按需付費,用戶按照所訂購的服務付費即可。這讓即使是最普通高校的中小型圖書館,也可為用戶提供一個安全的具有超強存儲能力和計算能力的泛在服務平臺成為可能,也讓圖書館人能夠專注于自己的業務,并進行更大范圍的協作,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目前,雖然直接面向最終個人用戶的“云”服務尚處于探索階段,但是云計算在構筑數字圖書館泛在化服務平臺中的應用已成為現實。最具影響的有:(1)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即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的“云”服務,OCLC的“Web級合作型圖書館管理服務”項目是將云服務應用到圖書館的建設與服務的先例。(2)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三期擬引入的云計算服務,一是建立數字圖書館公共服務平臺,用于構建CALIS云服務中心;二是建立CALIS數字圖書館SaaS服務平臺,用于為圖書館提供SaaS服務;三是建立數字圖書館本地服務平臺(包括硬件基礎平臺和應用系統);四是建立CALIS云聯邦服務平臺,用于將不同的圖書館本地服務、CALIS公共服務以及第三方公共服務集成起來。[7]這樣,即使資金、技術和數字資源不足的普通高校數字圖書館,也可利用圖書館“云”服務構筑適合自己的數字圖書館泛在化服務平臺,按需購買所需的云服務,為本校師生提供高質量的泛在化知識服務。
目前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已沖破了局限于圖書館行業內合作的模式,開始與信息企業聯手實現了圖書館與企業在資金、技術、資源上的相互補充、相互結合。因此,數字圖書館進入了一個以開放獲取、資源技術融合和聯盟協作等為特征的全球網絡圖書館建設的新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有Google數字圖書館計劃、歐洲數字圖書館計劃以及開放內容聯盟等。[8]全球網絡圖書館服務的建設為數字圖書館泛在化服務模式的形成提供了保障,是進一步推進數字圖書館泛在化服務發展的重要基礎。圖書館與信息企業合作,構建免費、公平、開放的全球網絡圖書館,是一種面向全社會的泛在化服務模式。從此,數字圖書館建設進入了一個全球競爭、規模大、模式新和免費服務的新時代。因此,高校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應積極把握數字圖書館向全球網絡圖書館服務的發展趨勢帶來的機遇,創新服務模式,為學校的教學與科研提供高質量泛在化知識服務。
綜上所述,泛在化服務作為一種全新的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和理念,其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剛剛起步,現實的泛在化服務相比未來泛在圖書館的發展目標還有很大距離。高校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需要順應形勢發展要求,積極把握泛在智能帶來的機遇,創新服務模式并在具體的業務實踐中不斷完善。
[1] 陳維軍,李亞坤.泛在知識環境下的圖書館[J].圖書館雜志,2006,(9).
[2] 陳雅,李文文,鄭建明.泛在知識環境下我國高校數字圖書館集成服務平臺的構建[J].情報科學,2011,(4).
[3] 初景利,吳冬曼.論圖書館服務的泛在化——以用戶為中心重構圖書館服務模式[J].圖書館建設,2008,(4).
[4] 張曉林.讓數字圖書館驅動圖書館服務創新發展——讀《國際圖聯數字圖書館宣言》有感[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3).
[5] 馬大為.3G時代以智能手機為載體的移動圖書館服務[J].情報資料工作,2011,(4).
[6] 韓麗.泛在圖書館環境下嵌入式館員的泛在化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10,(1).
[7] 張會田.基于案例的數字圖書館泛在化服務模式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3).
[8] 黃宗忠.數字圖書館發展的新階段——關于Google、歐洲數字圖書館籌建的評價與對策[J].圖書情報知識,2005,(5).
G25
A
1672-0040(2012)04-0105-04
2012-03-19
鮑翠梅(1966—),女,山東菏澤人,山東理工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碩士,主要從事信息檢索、數字圖書館技術研究。
(責任編輯 李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