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頡 于 佳
(中國民航大學 外國語學院,天津 300300)
概念隱喻理論與商務英語詞匯構建的認知分析
張長頡 于 佳
(中國民航大學 外國語學院,天津 300300)
本文對商務英語詞匯中隱喻的認知功用進行了簡明的分析,并指出概念隱喻具有認知功能,總結了其三個主要認知功用,并以實例加以論述商務英語詞匯隱喻認知功用的作用方式和進程。
概念隱喻;商務英語詞匯;語言構建;認知分析
隱喻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機制,早在公元前300年到20世紀30年代的2000多年前,就已經成為哲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語言學家們的研究對象。一直以來隱喻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裝飾”,是“附加”的一種方式,也僅僅是作為一種詞語上的修辭手法。雖然在長期對隱喻的運用中,都把它當成一種修辭手法,但是,在隨著隱喻的概念越來越受到重視,它成為了認知語言學中的主要標志。認為人的思想在實質上是隱喻性的,也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腦中所產生的概念和思維,都是隱喻的一種本質表現(xiàn)。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隱喻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思維模式,其本質是人類通過一種認知領域來解釋另一種認知領域的思維活動和認知方法。只有在聯(lián)想的基礎上,人類的認知水平和實踐經驗積累才會有所提高和豐富,而隱喻也是構建在聯(lián)想的基礎之上,從而被人們所接受及應用。商務范圍中的概念和現(xiàn)象是高度籠統(tǒng)、無法直接來源于閱歷的,所以,隱喻是商務范圍的認知活動中最主要的思想方式。本文在通過對商務英語詞匯進行分析,探求商務英語中隱喻的主要認知功用,提醒其任務機制。
概念隱喻第一次由Lakoff&Johnson提出是在1980年《我們賴以生活的隱喻》發(fā)表的著作之中,這本著作也就可以被視為隱喻的認知言語學研討奠定了實際基礎。書中主要提出了對隱喻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認為隱喻是融于人類生活的,在人類的思想行為中,無所不在。概念隱喻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起決定性作用,并可以在文化底蘊的熏陶下,自成一家,形成一致的的整體。在隱喻結構中,兩種毫無關聯(lián)的事物,可以通過人們的感知相結合,實現(xiàn)映射源與目標源之間的轉變。
概念隱喻的理論基礎就是跨域映射,它是實現(xiàn)將事物從源頭映射到目標的映射,在兩者之間,必定存在著相對應之處,即為本體或認識,對目標域的概念的認知,可以通過源域的知識結構去識去體驗、談論、思考,以促進了解。簡單來說,就是借助源域實現(xiàn)對目標域的認知。然而,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源域的概念,它與目標域的抽象、難解不同,是為人們熟悉和了解的。
在商務英語的日常使用中,因對隱喻使用的長期性和固化,使得隱喻在商務活動中用英語交流時使用專業(yè)術語以及與經濟理論相關的用語中,成為不可或缺的基礎,更是人們認知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商務英語報道和文本中典型的概念中,可見以下幾種較為有代表性的概念隱喻:
1.戰(zhàn)爭隱喻。傳統(tǒng)的戰(zhàn)爭圖式包括對峙、防守、進攻、傷亡、輸贏等。在社會商品化發(fā)展的過程中,導致了經濟實體競爭的激烈化,就可以經濟競爭視為戰(zhàn)爭,于是形成了一個經典隱喻“商場如戰(zhàn)場”。如 Coke versus Pepsi,local banks are fighting back,trade wars,brand war,advertising campaign 等都是對經濟戰(zhàn)爭中拼搏的隱喻。
2.水的隱喻。人們對水有直接的體驗,因為水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水的流動有一定的強度和力度,往往是持續(xù)的等。它可以流進流出、置于容器中、聚集成江河海洋。在這些圖式的隱喻和投射中,人們聯(lián)想到了經濟領域目標,形成“資金是流水”隱喻概念。就像海水的潮漲潮落隱喻成經濟活動的漲和跌,因此將長江海水隱喻為經濟活動中的某個部分。例如The market is flooded,The market is buoyant,The market has dried up等。
3.情感隱喻。在人生的體驗中,最重要的就是情感,在現(xiàn)代語言中,無論是英語還是漢語,情感隱喻有許多相似之處。人們往往為了將情感表達更加準確、生動,長將其隱喻化。如關于愛情的“愛情為旅程”“Love is a journey”等。
隨著消費力的開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經濟的迅速開展,隨之而來的就是新的經濟現(xiàn)象。在這種狀況下,人的頭腦并不是無量無盡的發(fā)明新的詞語和表達方式,而是將新的現(xiàn)象與已知現(xiàn)象相關聯(lián),尋覓其特性或相似之處,從而完成兩個心思空間的映射,經過隱喻性思想,用已有的感知、動覺來認知新事物,分解新概念,在言語層面上完成對新事物的異體表達。隱喻性認知方式和隱喻式推理為人們了解這些新奇事物構成新概念提供了的弱小認知工具,是新言語意義發(fā)生的根源。
商務范圍的概念和表象往往復雜而籠統(tǒng),對于沒有專業(yè)知識背景的人,這些概念是十分難以了解的。在經濟術語、商務英語報紙雜志等媒體語篇以及商務英語的教學中,隱喻被普遍的運用。隱喻潛移默化的運用人們已有的認知和閱歷形式協(xié)助我們了解籠統(tǒng)概念,指點我們的理性推理,構成有形體的想象式了解,進而完成其對籠統(tǒng)概念停止閱歷性解釋的認知功用。下面以“l(fā)everage buyout(杠桿收買)”為例,來描畫隱喻的解釋功用。杠桿收買是指收買者以極少的自有資本為基礎,從投資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籌集、借貸少量、足夠的資金停止收買活動,收買后公司的支出剛好支付其負債,這樣的收買者往往在做出準確的計算以后,使得收買后公司的收支處于杠桿的平衡點。經過以上敘說可見,杠桿收買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金融行為,但是“l(fā)everage buyout”這個隱喻籠統(tǒng)生動的解釋了這一籠統(tǒng)的經濟現(xiàn)象,讓人們以對杠桿的普遍認知和感受為基礎,經過各個感官間的通感,構成通感隱喻,使原本沒有實體的概念,在人的頭腦中構成一個杠桿的畫面,杠桿的一端是收買前的負債,另一端是收買后的盈利,這種收買行為就是要完成這個杠桿的平衡,從而明晰、系統(tǒng)完成了對籠統(tǒng)概念的閱歷性解釋。
認知言語學的基礎樹立在研討范圍化(categorization)和原型(prototype)之上。原型是某一范圍最具代表性的成員可以反映一個范圍的基本特征,同一范圍的其它成員以原型為規(guī)范和中心衍生組織起來。原型原理是認知言語學的重要支柱之一,它對人類認知的推進和言語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它們“以最小的認知努力提供最少量的信息(Rosch1975)”。經過原型,單一的認知閱歷被普遍的用于了解相似事情、概念,在言語層面上有助于用有限的詞匯來滿足有限的表達需求。比如在20世紀20年代,引發(fā)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美國在bubble economy這一范圍圍繞stock market bubble(股市泡沫)。Bubble Economy這一范圍,以隱喻“stock market bubble”為原型停止建構。隨著經濟狀況的開展“stock market bubble”這一隱喻的認知閱歷,逐漸被運用在近似經濟現(xiàn)象的之中,繼而衍生出real estate bubble(房市泡沫),credit bubble(信譽泡沫),trade bubble(貿易泡沫)等概念。所以可以確定商務英語中的隱喻可以為新事物的認知提招認知原型。
通過上文對于商務英語詞匯中隱喻的認知功用的分析,我們可以理解由于身處于不同國度,也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價值觀的不同還有不同的民俗習慣、民俗心理等等,當身處于英漢兩種語境的人來說很自然的就會對這外來文化、概念系統(tǒng)、認知習慣和認知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在隱喻的生成和理解的認知方式上,就存在著差異。但是,這是理解隱喻的關鍵所在,否則會導致在隱喻詞匯理解上的較大差異,所以在日常的商務英語習得過程中,要多了解國外的文化背景,有利于學習者更好的理解對融入國外知識的隱喻詞匯的意義。隱喻是反映文化的載體,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產生的一種新的認知方式,是世界上所有語言的共同屬性。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國家文化和交流的關鍵所在。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普遍應用概念隱喻,這在一方面證明了不同民族的共通性,又間接證明了隱喻運用的普及化。但另外一個方面不得不提到是,雖然在隱喻的理解中,文化背景的差異對理解是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一定程度上存在差異,然而完全脫離社會文化背景也是無法理解隱喻的,所以在英語學習中必須完全了解所學的語言社會文化知識。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盡管商務英語詞匯有其專業(yè)性的一面,但是使用頻率最高的確是基本詞匯,而且當這些基本詞匯與其它詞匯搭配其含義也較豐富,數(shù)量眾多。當人們的思維發(fā)展到一個極端時,就會不斷地創(chuàng)新、思考,并想表達一些較為抽象的思想,不會只滿足于當時的思維認知。找出認知的具體實物形態(tài)和他的抽象概念的相似點,能見她們有機的結合起來,在已知事物的基礎上發(fā)掘新事物的概念。在基本范疇的基礎之上,發(fā)展衍生出了隱喻性思維。通過詞匯語義的變化,給每個詞都賦予了多義性。兩個認知性的結合體系,導致了詞義隱喻性的一系列擴展,根據(jù)它們的結合,賦予了一個個概念的隱喻統(tǒng)轄。
隨著人類對認知科學的發(fā)展越來越清晰,漸漸認識到概念隱喻是一種認知結構,更是語言和社會文化的產生和發(fā)展基礎,也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認知方式。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在商務英語詞匯習得過程中引入概念隱喻是十分必要的,對語言的使用者和學習者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進行觀察后,將拓寬使用者與學習者的學習語言的手段,也是對傳統(tǒng)英語習得方法中的不足進行彌補。本文通過對商務英語詞匯中的隱喻進行詳細的分析后,可以更深層次的去了解概念隱喻的認知功用,對概念隱喻的實質和概念隱喻的任務機制進行更詳細的解析后,可以增加隱喻運用通透性,讓隱喻在商務范圍的認知功用的優(yōu)點得到最大化,最終更好的開展商務活動。
H3
A
1003-4145[2012]專輯-0031-02
2012-04-17
張長頡,中國民航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語用學﹑商務英語與外語教學。于 佳,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認知語言學。
本文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的資助,項目編號:ZXH2011F007
(責任編輯:宋緒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