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日明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認識
吳日明
(南通大學 政治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十九世紀末,俄國自由主義民粹派對馬克思主義大肆進行攻擊。以列寧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者與民粹派展開了激烈論戰,雙方爭論的核心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是否具有科學性,他們的主要分歧體現在三個方面: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是先驗臆想的一般理論還是具體的社會經濟形態;理論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黑格爾的三段論還是立足社會經濟關系的邏輯論證;理論檢驗的唯一標準是合乎人的本性還是符合客觀現實。列寧在批駁民粹派謬論的同時,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
列寧;馬克思主義;科學性
十九世紀末,以米海洛夫斯基為代表的俄國自由主義民粹派與馬克思主義者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論戰。民粹派大肆攻擊馬克思主義學說,指責馬克思沒有創立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歷史領域不同于自然領域,沒有規律可循,分析社會現象只能用主觀方法;把唯物辯證法說成是黑格爾的三段論,說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靠三段論得出的“歷史必然性”;認為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在俄國廣泛傳播是因為它向人們許諾了“美好的未來”。針對民粹派的這些指責,列寧寫下了重要著作《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逐一批駁了民粹派的謬論。這場論戰主要是圍繞理論構建的邏輯起點、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檢驗的根本標準三個方面展開的,其核心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否具有科學性,因此,列寧在批駁米海洛夫斯基謬論的同時,也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
社會理論研究的對象是人類社會。對于什么是社會,自古以來許多思想家都進行了探索,由于社會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從事社會活動的主體是有目的、有意識的人,因此社會生活呈現出的主體性、隨機性成為橫跨在自然和社會的“活動翻版”,為人類認識社會的本質制造了重重迷霧。米海洛夫斯基認為,社會領域根本不同于自然領域,沒有規律可循,因為歷史是一大堆純粹偶然事件的堆積,這些偶然事件中有些是“合乎心愿的”,有些是“不合乎心愿的”。社會學家的責任就是采用十分特別的 “社會學中的主觀方法”,“找到實現合乎心愿的事物,消除不合乎心愿的事物的條件?!盵1](p6)否認社會研究存在客觀的邏輯起點,“‘社會學應從某種空想開始’,——主觀方法的首創者之一米海洛夫斯基先生的這句話絕妙地說明了他們的方法的實質。”[1](p5)
列寧認為,舊的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研究社會總是采用形而上學的方法,否定具體的社會形態,只是抽象地談論“一般社會”。在他們眼里,具體社會經濟形態這一概念完全是多余的?!霸谶@種議論中,這些主觀社會學家所依靠的是如下這類論據:社會的目的是為社會全體成員謀利益,因此,正義要求有一種組織,凡不符合這種理想的組織的制度都是不正常的,應該取消的?!盵1](p5)列寧指出這些社會學家構建理論的邏輯起點是完全錯誤的?!斑^去任何一門科學都從形而上學開始,其最明顯的標志就是:還不善于著手研究事實時,總是先驗地臆造一些永遠沒有結果的一般理論?!盵1](p11)“要知道,從什么是社會,什么是進步等問題開始,就等于從末尾開始?!盵1](p11)列寧進一步分析了這些社會學家的理論研究之所以會從先驗臆造的理論開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對社會的認識比較膚淺,只看到人的主觀意志的作用,只是關注人類思想的變動。“在這以前,社會學家不善于往下探究像生產關系這樣簡單和這樣原始的關系,而直接著手探討和研究政治法律形式,一碰到這些形式是由當時人類某種思想產生的事實,就停了下來;這樣一來,似乎社會關系是由人們自覺地建立起來的?!盵1](p7)這一觀點同馬克思的思想一脈相承,馬克思指出:“以前所有的歷史觀,都以下述觀念為基礎:一切歷史變動的最終原因,應當到人們變動著的思想中去尋求,并且在一切歷史變動中,最重要的、決定全部歷史的又是政治變動??墒?,人的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政治變動的動因是什么——關于這一點,沒有人發問過?!盵2](p334)正因為如此,在民粹派眼里,社會歷史完全是由政治法律形式和人們的思想組成,社會關系都是人們自覺建立的,因而完全是主觀的,社會發展受偶然性的支配,沒有規律可循。
列寧指出,馬克思與舊社會學家的本質區別是把具體的社會經濟形態作為理論構建的邏輯起點,并對它進行詳細分析。馬克思“拋棄了所有這些關于一般社會和一般進步的議論,而對一種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一種進步(資本主義進步)作了科學的分析。”[1](p13)一旦開始探究思想背后的原因,進行社會生產關系研究,那么馬克思主義的學說便建立在完全客觀的基礎之上,做到這點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從社會生活的各種領域中劃分出經濟領域,從一切社會關系中劃分出生產關系,即決定其余一切關系的基本的原始的關系?!盵1](p6)馬克思主義以一定的社會經濟形態作為研究對象,社會經濟形態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歷史唯物主義分析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把握社會發展的趨勢,而一定的社會生產力和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是客觀的、既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條件,這就為社會研究提供了一個客觀的基礎。“只有歷史唯物主義才第一次使我們能以自然科學的精確性去研究群眾生活的社會條件以及這些條件的變更?!盵3](p425)“唯物主義提供了一個完全客觀的標準,它把生產關系劃為社會結構,并使人有可能把主觀主義者認為不能應用到社會學上來的重復性這個一般科學標準,應用到這些關系上來?!盵1](p8)列寧認為把不同的國家制度概括為社會形態,就能夠發現社會發展的重復性和客觀規律,社會發展也不再是主觀臆想的結果。“唯物主義關于思想進程取決于事物進程的結論,是唯一可與科學的心理學相容的?!盵1](p8)“只有把社會關系歸結于生產關系,把生產關系歸結于生產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據把社會形態的發展看作自然歷史過程。 ”[1](p8)
米海洛夫斯基除了否認馬克思提出的社會經濟形態概念和社會發展的規律性,還說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學說主要是得益于黑格爾的三段論?!笆挛锏臍v史進程的實質根本不可捉摸,經濟唯物主義學說也沒有捉摸住,雖然這個學說看來依靠兩個基石,一個是生產形式和交往形式具有決定一切的意義的發現,一個是辯證過程的無可爭辯性?!盵1](p30)“關于未來,社會內在規律純粹是被辯證地提出來的?!盵1](p35)米海洛夫斯基指責馬克思關于土地和資本公有的 “理想”,“就其必然和毫無疑義來說,純粹是維系在黑格爾三項式鏈條的最末一環上的?!盵1](p35)“唯物主義者把自己的社會學理論建立在黑格爾的三段式上。”[1](p30)攻擊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的發展必然使剝奪者被剝奪的論斷,是完全通過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三段論推導出來的,帶有純粹辯證的性質。
面對米海洛夫斯基的指責,列寧指出這些謬論并不新鮮,不過是重復當年杜林攻擊馬克思學說的陳詞濫調。杜林曾經指責馬克思的書 “由于缺乏較好的和較明白的方法,黑格爾的否定的否定不得不在這里執行助產婆的職務,因它之助,未來便從過去的懷中產生出來?!盵1](p35)杜林當時就認為馬克思如果不依靠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方法,就無法證明社會革命的必然性,證明土地公有制和勞動所創造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必然性。列寧在文中不厭其煩地引述恩格斯對杜林批判的內容。恩格斯指出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規模日益擴大,勞動協作形式日益發展,資本日益集中,而工人階級的貧困、壓迫、奴役、退化和剝削程度不斷加深,工人階級力量不斷壯大,資本成了和它一起并在它羽翼下繁盛起來的生產方式的桎梏?!吧a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盵1](p39)列寧認為,馬克思得出這樣的結論完全是立足于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邏輯論證,雖然從表面上看,馬克思的學說與黑格爾的三段論有相似之處,但是完全不能得出馬克思運用黑格爾的三段論推導出社會發展規律的結論?!榜R克思從未打算用黑格爾的三段式來‘證明’任何事物,馬克思只是研究和探討現實過程,馬克思認為理論符合現實是理論的唯一標準。假使說,有時某種社會現象的發展符合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這個黑格爾公式,那也沒有什么奇怪,因為這在自然界中根本不是罕見的現象?!盵1](p31)“唯物主義者的任務是正確地和準確地描繪現實的歷史過程;而堅持辯證法,選擇例子證明三段式的正確,不過是科學社會主義由以長成的那個黑格爾主義的遺跡,是黑格爾主義表達方式的遺跡罷了?!盵1](p31)與米海洛夫斯基指責相反,列寧認為馬克思的辯證方法和黑格爾的辯證方法完全不同。黑格爾的辯證法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之上,在黑格爾看來,按照三段式的辯證規律,觀念的發展決定現實的發展;馬克思的辯證方法建立在唯物主義基礎之上,認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榜R克思和恩格斯稱之為辯證方法(它與形而上學方法相反)的,不是別的,正是社會學中的科學方法,這個方法把社會看作處在不斷發展中的活的機體(而不是機械地結合起來因而可以把各種社會要素隨便配搭起來的一種什么東西),要研究這個機體,就必須客觀地分析組成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研究該社會形態的活動規律和發展規律?!盵1](p32)
列寧指出,馬克思是通過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邏輯地得出結論,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產生、發展和克服過程的闡述,透徹而詳盡。“雖說馬克思沒有遺留下‘邏輯’(大寫字母的),但他遺留下《資本論》的邏輯,應當充分地利用這種邏輯來解決這一問題?!盵4](p290)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社會,是從分析商品這個最基本的經濟細胞入手,揭示商品內部包含著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進而又分析出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勞動的二重性;貨幣出現以后,商品之間的對立轉化為商品與貨幣之間的對立,當勞動力成為商品,貨幣轉化為資本,商品與貨幣的矛盾就轉化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資本與雇傭工人之間的矛盾。馬克思進而通過對資本內部矛盾的分析,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揭示出剩余價值的秘密在于勞動力價值與勞動創造的價值之間的矛盾;資本和剩余價值的雙向循環運動,必然導致資本積累,資本積累使資本主義社會私人占有和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更加集中,這一對抗性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無法得到解決,只能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剝奪剝奪者,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得以解決?!啊顿Y本論》的基本思想就在于此,而這個思想,正像我們聽說的那樣,是以罕見的邏輯力量嚴格地堅持了的。 ”[1](p5)“馬克思提出共產主義的問題,正像一個自然科學家已經知道某一新的生物變種是怎樣產生以及朝著哪個方向演變才提出該生物變種的發展問題一樣?!盵5](p187)充分說明馬克思對社會的研究是建立在嚴密的邏輯論證基礎之上。
當馬克思主義學說在俄國日益廣泛地傳播,米海洛夫斯基從人的本性對此加以解釋?!爸劣诮洕ㄎ镏髁x在所謂橫的方面獲得成就,即它以未經批判地檢驗過的形式廣為傳播,那么,這種成就并不是側重于科學方面,而是側重于未來的遠景所確定的日常生活實踐方面?!盵1](p50)“唯物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所以能廣為傳播,是因為這個學說答應給工人們一個美好的未來?!盵1](p51)在米海洛夫斯基看來,合乎人的本性是檢驗理論的標準?!吧鐣W的根本任務是闡明那些使人的本性的這種或那種需要得到滿足的社會條件。”[1](p5)列寧認為民粹派感興趣的只是使人的本性得到滿足的社會。米海洛夫斯基認為馬克思描繪的美好未來闡明了滿足人的本性各種需要的社會條件,因而馬克思主義理論得以廣泛傳播。
列寧指出,為滿足人的本性而構建理想社會制度是以前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和舊社會學家的共同點。“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認為只要指明群眾在現代制度下受壓迫的事實,只要指明使每個人都可獲得自己生產成果的那種制度的優越性,只要指明這個理想制度適合‘人的本性’、適合理性道德生活概念等等就足夠了?!盵1](p24)而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并不是因為馬克思構建了適合人的本性的未來社會。“誰都知道,科學社會主義其實從未描繪過任何未來的遠景,它僅限于分析現代資產階級制度,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組織的發展趨勢,如此而已。”[1](p51)“對未來只是提出一些最一般的暗示,它考察的只是未來的制度所由以長成的那些現有的因素?!盵1](p51)列寧認為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的真正原因在于理論符合俄國的客觀現實,適應了俄國社會發展的需要,“馬克思認為理論符合現實是理論的唯一標準?!盵1](p31)
列寧以具體的俄國社會結構來說明馬克思主義學說廣泛傳播的原因。俄國自1861年實行廢除農奴制的改革,機器化生產迅速在俄國的城鄉發展起來。宗法式的半農奴式的農民,背井離鄉,流浪到俄國各地去尋找工作,大批農民被卷入日益復雜的社會生活漩渦之中,生產方式的巨大變化造成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工廠。列寧認為,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標志“就是少數人壟斷生產資料、多數人失去生產資料、剝削雇傭勞動?!盵6](p185)列寧根據生產資料所有制考察俄國農村社會狀況,他按照殷實程度分析富裕戶、中等農民和貧苦農民的收支情況,對經濟數據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小生產者正在完全分化,上等戶在變為資產階級,下等戶在變為無產階級?!盵6](p190)表明俄國的村社正在瓦解,村社成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深厚土壤,農民日益分化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而自封為“人民之友”的自由主義民粹派回避這樣的社會現實,對農民的收入采取計算總平均數和按法律地位分類的辦法否認農民的階級分化。列寧指出:“他們像鴕鳥一樣把腦袋藏起來,不愿正視現實,不愿看見他們眼前發生的正是農民失去的土地轉化為資本的過程,國內市場形成的過程?!盵6](p221)在城市,列寧同樣通過詳實的經濟數據,分析手工業的發展狀況,依據馬克思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理論,認為“家庭手工制大生產就是資本主義工業形式,這里已具備資本主義工業形式的一切標志:商品經濟已達到高度的發展,生產資料集中在個人手中,工人大眾遭到剝奪,他們沒有自己的生產資料,因而只好把勞動用在別人的生產資料上,他們不是為自己做工,而是為資本家做工?!盵6](p177)表明俄國家庭手工業與資本主義關系密切,資本主義是由家庭手工業演化而來,“資本主義不是和‘人民制度’相矛盾的東西,而是‘人民制度’直接而又直接的繼續和發展?!盵6](p182)而民粹派從一般的庸俗觀念出發,認為“資本家就是經營大機器企業的有錢的和有教養的企業主”;[6](p176)“工人沒有土地就是資本主義;工人占有土地就不是資本主義?!盵6](p177)否認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業的聯系,把兩者對立起來。列寧認為正是由于俄國社會結構的變遷,造成農民的階級分化,家庭手工業向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日益尖銳,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分析完全符合俄國的社會現實狀況,這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廣泛傳播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因為它許諾了美好的未來?!艾F在大概只有瞎子才看不見這種新的生活方式的革命方面,看不見資本主義在怎樣造成一種和舊剝削制度毫無聯系而又有可能和舊剝削制度作斗爭的新的社會力量。”[6](p211)“不容置辯的事實是:資本主義大機器工業在什么地方和什么程度上發展起來,工人運動也就在什么地方和什么程度上展開和發展起來?!盵6](p155)列寧以詳實的經濟數據和不容置辯的事實論證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
綜上所述,列寧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科學的,是因為它把理論建構在具體的社會經濟形態之上,而非建構在主觀臆造的一般理論之上,確保了理論邏輯起點的客觀性;在研究方法上,它始終立足于社會經濟關系,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結論;在理論檢驗標準上,它以客觀現實作為理論檢驗的唯一標準,只有符合客觀現實并在社會實踐中得到驗證的理論才是科學的。
[1]列寧.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寧.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寧.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列寧.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寧.列寧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A82
A
1003-8477(2012)08-0013-03
吳日明(1972—),男,南通大學政治學院副教授,博士。
責任編輯 張曉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