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英
(恩施職業技術學院 電氣與機械工程系,湖北 恩施 445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電類專業與非電類專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滲透和融合,因此,作為為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有必要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不斷摸索出新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峨娐坊A》課程作為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和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必修的一門應用性、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技術基礎課,它的主要作用是:一、為學生以后能更好地學習《模擬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電機拖動》、《工廠供電》和《自動控制系統》等后續專業課程打下理論基礎;二、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電工技術基本技能。可就是這樣一門基礎性課程在教學中卻出現了 "老師教難,學生學難"的問題,那么后續課程的教與學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近年來筆者在《電路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探索研究,力求找出提高教學效果的辦法。
隨著本、??圃盒3掷m擴招,高職院校學生素質空前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從而直接影響了高職院校的辦學成效和專業特色,導致一方面企業無法招聘到勝任崗位的專業人才,希望高校提高教學質量、增長學生才干;另一方面,又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畢業即失業,希望企業降低用人標準,多多提供就業機會。
企業的首要任務是謀求生存和市場利益的最大化,這一歷史使命決定企業不可能犧牲企業利益來降低用人標準,既然如此,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就應該調整,調整我們的教學理念,以企業的眼光來審視我們的學生,培養企業所需要的合適的勞動者。
既然要培養企業所需要的合適的勞動者,那么講解哪些理論知識,傳授哪些實踐技能,是事關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專業內涵定位的重大問題,也是事關高職院校發展的重大問題。所以綜合考慮崗位技能、知識需求,既要著眼于眼前,又要考慮長遠發展就成為了我們制定《電路基礎》課程教學目標的基本原則?!峨娐坊A》課程是電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前修課程為《高數》、《物理》等,后續課程為《電機拖動》、《工廠供電》、《單片機》、《檢測技術》、《自動原理和控制》等,授課對象為電類專業一年級學生。根據對部分企業和人才市場的跟蹤調研,我們確定《電路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①掌握直流電路和交流電路中串聯、并聯、混聯電路的基本結構和特點;②掌握基本電路的電壓、電流、電位、功率的計算;③掌握電路基本分析方法:基爾霍夫定律、支路電流法、疊加定理、戴維南定理及最大功率傳輸定理等;④掌握理想元件的伏安特性;⑤熟悉一階動態電路過渡過程的分析方法。⑥學會基本的電子電路識圖;⑦會進行單元電路的計算與分析;⑧會對簡單的綜合電路進行功能分析。
(2)技能目標:①會正確使用常用的電子儀器與電工工具;②會使用電子儀器對基本電子元器件進行判斷;③能實施單元電路的制作、調試、排故;④能實施一定功能電路的焊接與調試。
(3)情感目標:①具有規范的操作習慣、科學的思維方法、良好的團隊合作和創新意識等職業素質;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主動參與工作的積極性;③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確定了以下綜合項目:①安全用電與觸電急救;②簡單直流電路的制作與調試;③萬用表的組裝與調試;④日光燈電路的制作與調試;⑤三相四線制線路的安裝;⑥常用電容器的識別與檢測。把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的完成融合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一體化教學,邊學邊做,教中學,學中教,同時,在基礎理論上,拓寬了教材內容,突出專業特點,更貼近生產實際,從而提升了學生對課程的關注程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了教學質量。
由于高職學生的基礎較薄弱,大部分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從而導致不少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因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僅僅從學習內容上想辦法,還要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全方位的調動其積極性。
(1)營造平等、寬松的課堂氛圍,讓課堂變成學習的樂園。“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的確,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在導課上下功夫,做到:自然、新穎、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要用生動的語言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以激發學生內在動力。如:在講解電路模型時,由趙本山的小品引入基本電器--手電筒,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
(2)采用靈活多變的綜合教學方法。前蘇聯著名教育家、教育學博士巴班斯基曾指出:“不存在教學方法上的‘百寶箱’”;美國的富蘭克爾也說過:“不存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學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講授基爾霍夫定律時,我以水流來比喻電流,形象的闡述基爾霍夫電流定律,讓學生能夠比較簡單地理解相關內容;在講述功率因數提高的內容時,結合介紹工業企業供電設計中的功率因數補償裝置,與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比如說在教授一階電路時,我自制一個演示電路,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電容的充放電過程,從而理解電路的過渡過程??傊虒W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我們就能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授課對象找到最為合適的方法。
(3)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學與自學相結合。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職院校的教學課時逐漸減少,為了解決教學課時少與教學內容多的矛盾,應注意對學生自覺能力的培養。近幾年來,在《電路基礎》教學過程中,筆者嘗試著將少量的內容安排學生自學,比如萬用表的基本工作原理,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自學,然后再到多媒體教室觀看相關內容,最后再去組裝萬用表,同時在組裝過程中,還要從原理電路圖把電阻擋測量線路、直流電流擋測量線路、直流電壓擋測量線路和交流電壓擋測量線路從原電路中分離出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萬用表工作原理的理解,從而明確萬用表的調試方法。
(4)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更簡單地理解相關理論知識。比如在學習儀表的使用方法時,我們采用先到多媒體觀看課件然后再講解最后再實際操作的方式,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很容易地掌握相關內容。
加強考核,改革考試方式是提高《電路基礎》課程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為了讓每一位學生注重學習過程,我們采取全過程考核的方式??己朔绞接蛇^去的以期末考試考核理論知識為主改為以過程考核強調技能為主的考試方式。具體的成績評定方法如下:①操行成績(5%):認真做好平時考勤、學習態度的記錄,作為操行成績的依據;②平時作業成績(5%):認真做好平時作業的紀錄,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③綜合項目(70%):認真做好五項綜合項目的過程考核記錄,包括實驗報告成績和項目成果成績,作為綜合項目成績的依據。比例如下:①安全用電與觸電急救(5%);②簡單直流電路的制作與調試(15%):③萬用表的組裝與調試(20%);④日光燈電路的制作與調試(20%);⑤三相四線制線路的安裝(10%);⑥期末筆試(20%):考查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注重基礎,以理論夠用為原則,為后續課程打下基礎。
綜合項目是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綜合應用基本知識的主線,為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實施過程中做到逐個項目考核、逐人考核,每個綜合項目結束后電路板都要檢查上交評分,考核內容如下:①焊接--元件布局是否美觀,看焊點的大小,有無毛刺;②方程列寫--在簡單直流電路的制作與調試中,要求學生根據所考查的內容針對所焊接電路列出正確的方程,并計算相關數據;③數據測量--完成電路板的制作后,利用萬用表、電流表、電壓表測量相關數據,并與計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測量結果;④回答問題--根據問題的回答,考查學生對于該項目的掌握情況,讓學生明白該項目要做什么、怎么做;⑤項目完成情況--每一個項目必須人人過關,不得有未完成的情況發生,即使有少部分同學過不了關,也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調試修理以后上交,比如萬用表的組裝,在進行該項目時就有少部分同學出現了問題,有一個同學是交流電壓擋不能正確測量,筆者和學生一起通過對交流電壓擋的檢查發現學生在焊接時把二極管VD2裝反了,不能進行正確的整流,從而導致了該種情況的發生;有一個同學的直流電流擋沒辦法使用,經過檢查原來學生在焊接時把銅箔弄壞了,使得電路開路了,經過這樣的調試檢修過程,讓學生學到了更多更適用的東西,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⑥項目報告--看項目的總結分析情況。
通過以上改革,教學效果有了很明顯的改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提高,通過對相關學生的訪談,普遍反映都更喜歡該種教學方法,但是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總結,找出新的更合適的綜合項目、更好的教育教學方法,為我院的人才培養工作作出新的貢獻。
[1]荊珂,段波.電路基礎與實踐[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2]王慧玲.電路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陸建國.應用電工[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