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偉
(安順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0)
發動機潤滑系的常見故障是機油壓力過低或過高,機油消耗過多和機油變質。
(1)機油壓力過低時,發動機就會出現液壓挺柱異響和凸輪軸磨損的現象,嚴重時會出現活塞拉缸或軸瓦抱死等嚴重故障,造成機油壓力低的原因:油底殼中機油不足,機油粘度過小或過大,曲軸瓦、連桿瓦與曲軸之間的配合間隙過大,機油壓力無法建立起來;機油泵的齒輪磨損或轉子室之間的配合間隙過大,或機油泵集濾器被堵塞,造成機油泵不出油或出油壓力不足,機油機濾器中的旁通閥上的彈簧過軟或打斷,機油從旁通閥直接進入油道,機油壓力就會降低;潤滑油路中設有調壓閥和回油閥,當這些閥體被異物卡滯后,打開和關閉比較困難,這時油壓調節就會出現異常或回油量明顯增加,潤滑油道的油壓隨之下降。
(2)故障分析。行使中油底殼受到碰撞導致機油泄漏,發動機油封成密封墊等損壞導致機油泄漏,發動機溫度過高或機油中混入了燃油或防凍液,或機油長期沒有更換,機油的黏度下降甚至失去潤滑作用,冬季使用了夏季機油粘度過高,機油泵無法將足夠的機油抽入潤滑油道,導致機油壓力下降,軸瓦與曲軸間隙配合過大,軸瓦摩擦表面就失去油膜的保護,溫度升高后軸瓦的合金層會熔化,若沒有及時停機就會產生軸瓦抱死。車輛的油底殼離地面距離很小易發生碰撞,當油底殼被碰癟后,機油泵集濾器會損壞成緊貼在油底殼上,造成機油泵無法吸到足夠的機油。
機油壓力過高,機油會從油尺口或機油口噴出,發動機各個油封承受的壓力增大,油封容易漏油,機油壓力過高時,液壓挺柱就無法泄壓,會導致氣門關閉不嚴,使機油壓力過高導致機油泵負荷增大,因而加快磨損和增大功率消耗并使機油在管道中漏失增加。
機油粘度過高,流動阻力大,從而使機油壓力升高,過高機油壓力會增加發動機的負荷,降低機油的潤滑效果,曲軸瓦、連桿瓦與曲軸之間的配合間隙過小,機油壓力就會升高,一般新車或大修后的發動機軸瓦間隙都比較兄啊,都應有一段磨合期,在此期間發動機不能超負荷運轉,否則,容易引起潤滑不良,導致抱死或拉缸事故,機油濾清器過臟,但旁通閥卻打不開,機油壓力就會升高;汽缸體上的潤滑道堵塞引起機油壓力過高,活塞環或氣缸壁磨損嚴重時,燃油室內的高壓會由此進入曲軸箱,機油壓力升高。
發動機正常工作情況下,機油消耗量≦1.0—1.5L/1000km,如果機油消耗量大于1.5L/1000km,說明機油消耗量過多,主要原因是機油參與燃燒機油和發動機“漏油機”。
(1)發動機“燃油機”的原因與故障分析:①機油加注量過多導致燒機油,機油容量2.5L(若包括機油濾清器芯為3.0L)。機油加注量過多一方面會導致機油攪動加劇而引起機油溫度偏高,另一方面機油飛濺到氣缸壁面的機油量過多導致活塞環的刮油負擔加重,而同時由于氣環的泵油作用致使泵入燃燒室機油過多過量燒損。②活塞裙部與氣缸壁間的間隙過多,發動機工作易出現敲缸,并出現嚴重的竄油現象,造成機油過量燒損。③“拉缸”導致燒機油。氣缸套與活塞受到機械刮傷。活塞銷裝配過緊易造成活塞“拉缸”側隙過小則使活塞環卡死在環槽內,造成“拉缸”。發動機出現“拉缸”,直接影響到氣缸的密封,缸套的錐度與橢圓度過大,使活塞及活塞環與缸套之間密封不良。不僅會導致發動機燃燒室漏氣量增加,功率下降。發動機敲缸,而且還會出現過量泵機油泵入燃燒室導致機油的過量燒損。④活塞環磨損嚴重或彈力不足,活塞環嚴重磨損使泵油現象家中,活塞環彈力不足,造成活塞環的壓力降低,使氣缸的密封性變差,導致機油竄入燃燒室出現燒機油。⑤氣門導管磨損嚴重且氣門導管油封損壞。氣門導管磨損,氣缸蓋上的機油通過氣門導管及氣門桿間的間隙漏入燃燒室導致燒機油,若氣門導管的油封損壞,導致氣門桿與氣門導管之間吸入過多的機油漏入氣缸導致燒機油。⑥活塞環裝反,扭曲環或錐形環在安裝時都有正反面之分,如果裝錯,則活塞環在環槽內上下竄動時會導致泵油加劇,機油泵入燃燒室造成燒機油;活塞環的“三隙”過大,即端間隙,側隙及背隙過大,不能形成有號的密封面,活塞環的泵作用加劇,造成燒機油。⑦活塞環抱死,或其開口轉到同一處,活塞環邊端間隙過小,活塞環會因受熱膨脹而卡死在環槽中,使活塞環失去彈性,不起密封和刮油作用,活塞環在安裝時銷口不符合規定,則在運動過程中就有可能出現幾道活塞環只有布油的功能失效造成燒機油。⑧燒機油的故障分析與處理方法。當踏下加速踏板發動機高速運轉時,若排氣管大量排除藍煙,同時機油加注口,也冒出大量煙霧,說明活塞、活塞環與缸壁磨損過甚,活塞環“三隙”過大,活塞環開口轉到同一處,粘環活塞環裝反等原因,應拆檢活塞連桿組,更換活塞、活塞環。活塞在安裝時開口必須相互銷開,錐形環刻有“上”字朝上安裝,扭曲環的“內切邊”朝上,“外切邊”朝下;發動機大負荷運轉時,若排氣管大量排藍煙,機油加注口無煙霧冒出,這是飛濺到氣門桿上的機油,沿氣門桿與導管的間隙被吸入燃燒室的結果,應及時更換氣門管油封或氣門導管。
(2)發動機“漏機油”原因及故障分析與處理方法。發動機常見漏油部位有前后曲軸油封處,以及曲軸前后端及凸輪軸后端油堵處,或者后主軸承蓋的回油孔過小,曲軸箱通風裝置堵塞也會造成曲軸箱通風不良,引起曲軸箱內壓力升高,出現機油滲透現象,檢查外部有無泄漏,特別是油底殼,曲軸前后端及凸輪軸后端油堵是否漏油,應及時更換老化破裂的油封。若發動機氣缸蓋罩,氣門室蓋油底殼襯墊和發動機前后油封等多處有機油滲漏,應檢查曲軸箱通風裝置。
機油使用時間過長,在高溫和氧化作用下形成氧化物和氧化聚合物使機油逐漸老化,含有SO2和H2O的廢氣下竄入油底殼中使機油呈酸性。用機油尺取數滴機油觀察,機油顯示霧狀,油色混濁和乳化,則是機油已被水嚴重污染;機油呈灰色聞有燃油氣味,則表明機油已被燃油稀釋;用手指捻搓機油,有細粒感,則表示機油雜質較多;機油油面上升且機油含有汽油味,可能是汽油泵膜也破裂,曲軸箱通氣不良,活塞漏氣量過大造成的,機油呈乳化狀態,則是缸壁有裂紋產生滲漏。
發動機工作時,曲軸主軸頸與主軸承,連桿軸頸與連桿軸承,凸輪軸頸與凸輪軸承,活塞、活塞環與氣缸壁,配氣機構各運動副及傳動齒輪副等,它們之間會產生強裂的摩擦,若不及時對這些表面進行潤滑,將會致使發動機無法工作。所以潤滑系的故障診斷對發動機是否能正常工作有重大的作用。
[1]焦傳君.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沈云鶴.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