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兒童醫院 (西安710003) 程麗萍
為探討兒童急性白血病(AL)醫院感染特點,制訂有效的醫院感染防控措施,對2010年1月~12月364例AL住院患者醫院感染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 資料來源 收集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AL住院患者364例臨床資料,男:233例,女:131例,年齡最小3月至14歲,平均年齡6.7歲,住院時間3~130d,平均13.37d。
2 方 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查閱AL患者臨床資料,填寫統一表格,整理,建立Excel數據庫,應用t檢驗和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3 診斷標準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1年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為診斷依據。
1 醫院感染發病率:364例AL住院患兒醫院感染75例,感染94例次,醫院感染發病率20.60%,例次感染率25.82%。其中男性233例,醫院感染50例,醫院感染發病率21.46%;女性131例,醫院感染25例,醫院感染發病率19.08%,男、女性AL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無顯著性差異(P>0.05)。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65例,醫院感染發病率20.77%;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NLL)10例,醫院感染率19.61%,不同類別AL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各年齡組AL醫院感染發病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75例醫院感染AL患者平均住院37.16±22.75d,未發生289例,AL患者醫院感染平均住院13.37±10.89d,兩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13.24,P<0.01)。
2 醫院感染部位分布:75例AL醫院感染患兒最常見感染部位為上呼吸道感染,占60.64%,其次是下呼吸道感染和敗血癥,分別占21.28%和10.64%,
3 病原菌分布:75例AL醫院感染患兒中,有53例患者血液、痰、腦脊液及糞便培養,病原菌送檢陽性16株,送檢陽性率30.19%,其中G-菌11株,占68.75%,G+菌5株,占31.25%。
4 醫院感染的易感因素:75例AL醫院感染患兒中,均接受化療及免疫抑制劑藥物治療;其中51例AL患兒采用外周中心靜脈置管(PICC),置管率68.0%,2例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感染率3.92%;外周血中性粒細胞數<0.5×109/L35例,占37.23%,0.5~1.0×109/L41例,占43.61%,≥1.0×109/L 18例,占20.21%。
1 危險因素:AL患兒醫院感染與年齡、性別、種類無關。AL患者中性粒細胞絕對數的高低是醫院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中性粒細胞數<0.5×109/L容易發生嚴重感染和雙重感染。化療后較長時間的中性粒細胞缺乏是兒童AL醫院感染的最直接和關鍵的因素之一。短期置管感染可以通過加強皮膚護理、消毒減少因置管導致感染的發生[1]。AL患兒醫院感染以革蘭氏陰性桿菌為主。
2 防護對策:重視醫護人員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培訓,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規范日常醫院感染監督、監測工作。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性措施:消毒、滅菌、無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及監測和通過監測效果評價等[2],可以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
2.1 加強病室的消毒隔離措施:對AL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實行保護性隔離。病房保持空氣清新,通風換氣,2~3次/d,20~30min/次,每日用動態空氣消毒機消毒1h,減少空氣中的細菌數。對床單元、各類儀器設備表面、地面等進行清潔、擦拭消毒。接觸患者物品要消毒,進入破損皮膚粘膜的物品必須滅菌,嚴格執行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
2.2 重視醫護人員手衛生: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病房里醫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間接經手傳播的,這一途徑往往比空氣傳播更具有危險性[3]。做好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的培訓,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及洗手的原則,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是降低醫院感染成本、實施效果最佳、最經濟的手段和措施[4]。
2.3 加強基礎護理:對AL患者做好口腔、皮膚黏膜、肛周的護理,密切觀察體溫變化,一旦出現發熱,及時采取相應處理措施。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練習,及時排除氣道內分泌物,以防止或加重呼吸道感染。
2.4 嚴格遵守PICC等侵入性操作規范和流程,注重日常護理工作:在執行PICC置管、骨髓穿刺、靜脈留置針等侵入性操作時,應嚴格遵守規范和流程。行PICC置管的AL患者,置管時間長達6~12月,因導管感染可致菌血癥的發生,其危害大,增加醫療費用。置管患者應規范操作,注重日常護理管理,在化療、輸血后,必須立即沖洗導管,預防導管堵塞,定期更換PICC管肝素帽,對固定導管透明膜做到無張力粘貼,定期觀察病人導管部位的變化,觀察記錄體溫變化。盡可能縮短導管的留置時間,加強對躁動不安患者重點看護,如部分脫出,不易輸注高濃度、高滲溶液,可采取局部固定即可,絕不能再送入血管中,降低感染概率[5]。
2.5 做好AL患兒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改善患兒的營養狀況,做好患兒的心理疏導,保持樂觀的情緒,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減少患兒陪人及人員出入,對粒細胞減少的患者,化療期間對患者實施監護,預防和減少外源性感染。
[1] Shapey IM,Foster MA,Whitehouse T,et al.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improving postinsertion cather care[J].J Hosp Infect,2009,71(2):117-122.
[2] 張 雪,羅 陽,張 波,等.大中型醫院醫技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現狀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3):400-402.
[3] 李亞潔,譚琳玲,周春蘭,等.手衛生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6,20(2):286-289.
[4] 陶小紅.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影響因素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234-235.
[5] 陶蓮德,楊曉萍.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留置后病原菌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16):242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