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導演的電影《讓子彈飛》,使原作者馬識途這個名字幾乎家喻戶曉。然而,許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傳奇經歷,更不知道,這位早年參加革命工作的著名作家、書法家,如今雖已98歲高齡,依然步履穩健,思維活躍,筆耕不已。
《讓子彈飛》改編自馬識途歷經40余年創作完成的《夜譚十記·盜官記》,小說描寫中國農民為了生計被迫當土匪,劫富濟貧,后來意識到需要奪取政權。但這是不可能成功的,最多是想通過當官來出出氣。作品創作開始于1942年他擔任中共川康特委副書記時,跌宕艱苦的地下工作使得原稿多次被燒毀,或被查抄遺失。直到1980年,他偶爾找到文革中作為批判材料的部分油印稿,興奮之余激起了繼續創作的欲望。小說發表后,姜文產生了改編電影的想法并獲得了巨大成功。談及此事,姜文動情地說:“沒有馬識途陽剛十足的《夜譚十記》,就沒有《讓子彈飛》的成功。”
建國后,馬識途歷任四川省建設廳廳長、省建委主任、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聯主席、省作協主席等職。離休后,馬識途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文學創作中,先后完成60萬字的回憶錄《雷神傳奇》,出版了《夜譚十記》《巴蜀女杰》《滄桑十年》等多部長篇小說。就在前不久,他還出版了《黨校筆記》和以一名戰友為原型創作的《沒有硝煙的戰線》。
有人問馬識途為什么能長壽?他自己總結有三字訣:“不言老,要服老。多達觀,少煩惱。勤用腦,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飽。戒煙癖,酒飲少。多運動,散步好。知天命,樂逍遙。此可謂,壽之道。”
馬識途的“長壽三字訣”把精神心態放在前面,是因為他覺得這是長壽最重要的因素。大約10年前,馬識途患了腎癌,手術切掉了一個腎臟。手術后很多朋友來看他,都小心翼翼地怕說漏了嘴,每一次他都自己揭開真相:“我是癌癥!切了一個,我還有一個腎。”他樂觀的心態讓每個人都非常佩服。
馬識途喜歡寫“仁者壽”三個字。他認為人要仁慈,別斤斤計較,否則活不長。他把大師巴金、艾蕪等人寫給他的墨寶都捐給了博物館,把珍藏的書籍捐給忠縣老家的圖書館。在馬識途90壽誕之際,四川省文化廳等十幾個單位曾醞釀為他舉辦祝壽活動,馬識途微笑地婉拒這一盛情;然而卻從自己的800多幅書法作品中精心挑選出200多幅,舉辦“馬識途九十大壽書法展”和作品義賣,將義賣全部所得捐贈給四川省貧困大學生。
不言老,勤動腦,是馬識途長壽并保持年輕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喜歡追求新鮮事物,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他就買了電腦,學會了五筆輸入法,熟練掌握鍵盤寫作,成為國內最早用電腦創作的作家。如今,他把小說拷到電子書里閱讀,把IPAD作為自己的隨身電腦,設好電子郵件地址,隨時通過電子郵件與作家圈的朋友聯系。
馬識途的生活很有規律,每天早晨7點半起床后就開始晨練,在健身器上進行扭腰、劃船、腳踏車、上樓梯四項運動,一口氣做完,居然氣定神閑。上午讀報、看書、練書法或寫作;下午休息、會朋友;晚上臨睡前記日記。書房里,一把逍遙椅安放在窗戶旁。馬識途說:“這椅子是兒女送我的,每天午飯后我都要在這里晃悠晃悠,打個小盹。躺在床上會睡得太沉,晚上睡不著。”
馬識途的愛好是看球賽,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他樣樣喜歡。不過,太緊張刺激的比賽看了受不了。馬識途還記得觀看80年代以郎平為首的中國女排奪取世界冠軍的比賽,關鍵時候他的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趕緊離開電視,躺了好一會兒才恢復過來。
馬識途風趣地說:“我是一個日薄西山,但是還沒有氣息奄奄的老人。”有人勸他該封筆了,他的回答是“偏不”!兩個字正是馬識途不服老精神的生動寫照。他希望活過100歲,他想多看看這個繁榮富強的和諧中國。如今,馬識途的身子骨還不錯,但聽力和視力已大不如前。他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讓子彈繼續飛,努力完成《夜譚十記》的續集,讓大家一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