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丸出自明代名醫王肯堂的《證治準繩》,以補骨脂、吳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組方。方中補骨脂補命門之火并溫養脾陽,吳茱萸溫中散寒,肉豆蔻溫腎暖脾,五味子酸斂固澀,共奏溫補脾腎、澀腸止瀉之功。臨床運用恰當,可治療脾腎陽氣虧虛而致的多種疾病,其效如神,故名四神丸。
胃脘痛 胃脘痛屬于現代醫學“慢性淺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膽汁反流性胃炎”等疾病范疇,患者多表現為胃脘部隱隱疼痛、泛酸、納差、脹氣等癥狀。若同時伴有面色白,四肢不溫,腰膝酸軟,大便稀溏,用四神丸可標本皆治。用法是四神丸每次9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一般7天可見效,需連續服用1個月。
黎明盜汗癥 一些患者無明顯誘因,每至黎明時分便覺周身烘熱,大汗淋漓,醒后汗止,伴自覺乏力,畏寒肢冷。這是由于黎明之時陰寒至盛,陽氣初至而不旺,以致陰寒之邪壅盛于內,逼迫陽氣浮越于外所致。四神丸溫腎暖脾,可治其本。用法是四神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一般7天可見效,需堅持服用半年。
尿頻 指每晚起夜次數大于3次,但無疼痛。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神經精神因素、病后體虛、寄生蟲病、腎功能下降等。中醫認為源于腎氣虧虛,腎失固澀。四神丸溫補命門,以助氣化澀尿。方法是四神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連續服用15天。
帶下病 屬于西醫婦科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及腫瘤等疾病范疇。指帶下的期、量、色、質、氣味發生異常,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癥狀,臨床分為白帶、黃帶、赤白帶。初期多實證,見黃帶、赤白帶,漸久為虛證,以脾腎兩虛為多見,表現帶下量多,質稀薄,伴神疲倦怠、四肢不溫、納少便溏、腰痛如折等。四神丸奏溫補脾腎、固澀止帶之功。方法是四神丸每次12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一般7天可見效,需堅持服用半年。
男性不育癥 中醫認為男性不育癥多由先天因素、腎氣虛弱、肝失疏泄引起,臨床上也可以見到青少年手淫過度而婚后出現本病,表現為精神疲倦、腰膝酸冷、遺精、納差。四神丸溫補脾腎,可化生精血。方法是四神丸每次15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堅持服用半年左右可見效。
矢氣過頻 現代醫學多認為腸道菌群失衡食物未充分消化,也有少數為胃腸蠕動電波失衡引起。中醫采用辨證論治,多從脾胃虛弱、肝氣不調論治。但對于久治無效者,可考慮運用四神丸治療。方法是四神丸每次12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一般3天可見效,需連續服用1周。
四神丸療疾的辨證要點
大便稀溏,納差,腰膝酸軟,四肢不溫,畏寒,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熱證,非脾腎陽氣虛證不得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