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位于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南部,國名取意為“安寧的王國”。據最新統計資料表明,瑞典人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群之一。該國女性和男性的壽命已分別高達81.4歲和76.3歲。瑞典人長壽能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優越的地理環境
據統計,瑞典有超過50%的土地被茂密的森林覆蓋,人均占有林地3公頃,為世界人均占有林地的3倍,是名副其實的“森林王國”;瑞典還是一個“湖泊王國”,在瑞典4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中,遍布著9萬多座湖泊,而且大多數湖泊水質都幾乎達到飲用水的水平。
相比較于我國,以往由于經濟掛帥,森林、湖泊面積急劇減少,令人嘆息。近些年來,國家大力加強林業和水利建設,森林和湖泊面積逐年增加,是一個好消息。
完善的醫保和養老制度
每位瑞典公民和擁有瑞典長期居留權的人,均可領取三種津貼:醫療費津貼、病假津貼和雙親津貼,平等地享有免費醫療的福利。孕婦產前可領取50天的妊娠津貼,產后領取12個月的雙親津貼。
在瑞典,生病了不僅不需為費用擔心,而且醫院的就醫環境和服務措施也充滿了人情味。瑞典醫院強調患者的個性,強調醫務人員的創造性工作。病人不再是虛弱、無知的患者,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與醫生護士的關系是一種平等的合作伙伴關系。
在瑞典,孤身無靠的老人可進養老院、退休者之家等專門的養老機構。退休老人只需繳納少許服務費,便可在生活、醫療、娛樂等方面得到周到的照顧,甚至連老人購買助聽器、眼鏡、殘疾人車等也可獲得補貼。
我國近年來不斷增加在居民醫保和養老方面的投入,但由于經濟實力的原因,在短時期內還難以達到瑞典的水平,需要我們更加努力地發展經濟。畢竟有經濟實力,才能在醫保和養老方面有更多的投入。
強烈的環保意識
瑞典在環保方面取得的成績是世界矚目的。瑞典政府提出了在2020~2025年實現16項環境質量目標,包括清潔空氣、良好濕地、森林可持續發展、優質地下水和緩解氣候影響。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政府形成了一套既分工明確又相互配合的管理體制:議會負責環保法律的制定,環保部負責實施,其他部門也參與環保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并在環保部設立了環保協調辦公室,負責加強各部門在環保事務方面的協調。
瑞典政府采用法律、經濟等多種手段,引導企業和個人注重環保。在法律方面,瑞典制定了一整套環保法規,成立了特別的環保法庭,由司法人員和專門的技術人員共同負責環保案件審理。在經濟方面,政府通過征收排污費、排污權交易、押金制度等手段,引導企業做好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
由于瑞典國土面積不大,鄰國的環境污染、特別是大氣污染很容易影響本國,因此政府早就意識到在環保方面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1972年,斯德哥爾摩就承辦了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瑞典在與發展中國家進行項目合作時,也有意識地將環境治理與消除貧困聯系起來,治理環境的過程就是脫離貧窮的過程。
另外,瑞典是歐洲第一個著手從飲食方面來改善環境的國家。瑞典食品部有關人士表示:“消費者在采購食物的同時也在對環境做出重要的選擇,所以他們需要一個健全的依據,在瑞典,食品消費對氣候沖擊占了大約25%。”
瑞典人的生活信條是“最大限度地珍惜生命,盡情地享受人生”。在這里,人們的工作有張有弛,生活得瀟灑輕松,這種生活態度亦不失為瑞典人長壽的又一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