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汽水較多的青少年易出現暴力行為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在英國《傷害預防》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稱,青少年的暴力傾向和他們飲用汽水的多少有密切關系。每周飲用5罐以上高糖分汽水的波士頓內城中學生,出現暴力行為的可能性比喝較少汽水的同齡學生高了9%~15%。
研究人員對波士頓內城的1 878名14~18歲的學生進行了問卷式調查。受訪學生多為西裔、非裔,少數是亞裔或白人。波士頓內城的犯罪率比較富裕的郊區高許多。研究人員詢問了他們前一周的帶糖汽水飲用量,同時也調查了是否喝酒、吸煙、攜械,以及是否對同事、家人或情侶有暴力傾向。
調查結果顯示,在聲稱每周只飲用一罐(355毫升)或完全沒有飲用汽水的學生中,23%聲稱他們身上持有手槍或刀子,15%會對其伙伴暴力傾向,35%曾對同齡人士使用暴力。而那些每周飲用14罐汽水的青少年,43%自稱身懷手槍或刀子,27%對其伙伴暴力傾向,58%以上對同齡人士使用暴力。總體而言,一周喝5罐以上汽水的青少年,出現暴力行為的機率要比喝較少者高9%~15%,與此前研究發現酒精、吸煙與暴力傾向關系的機率相當。
研究人員指出,目前對其中的原因還不清楚,但至少可以把汽水攝取量看作是否有暴力傾向的一個指標,即性格暴戾的孩子會吸更多的煙、喝更多的酒,汽水也可能喝較多。
(方留民編譯)
中國老人食用油依然過多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受國家衛生部委托,于2010年開始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已完成對大城市人群的調查取樣工作,今后還將對中小城市和農村進行檢測,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具有全國代表性的營養監測報告。在近期召開的“老年營養研究進展與老年營養供餐規范研討會”上,有關專家透露了此次調查發現的一些信息,對老年人營養健康中的一些問題提出建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老年與臨床營養室主任張堅介紹,此次調查顯示, 與2002年調查相比,我國大城市老年人食用鹽量已經開始下降,但仍高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天不高于5克的標準;老年人的食用油消費量快速上升的趨勢有所減弱,但遠高于中國營養學會每人每天25~30克的推薦量。同時發現老年人的蔬菜、水果食用量偏低。這些問題導致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患病率繼續上升。從調查顯示的數據來看,我國慢性疾病的發病情況依舊嚴重,比如,糖尿病的發病率仍在快速上升,值得引起大家的關注。
(衛文供稿)
親吻愛孫導致孩子死亡
2011年12月29號,一條微博引發大家特別是不少家長的關注。博主“張思萊醫師”寫到:她曾經治療過一例新生兒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敗血癥后死亡的病例。因為孩子是三代單傳的獨生子,興奮的爺爺每天都要抱著孩子不停地親吻。孩子住院細菌培養結果出來后,在追問病史時才知道孩子的爺爺下巴長了一個小小的膿包。
這條微博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的網友說:太恐怖了!有的網友表示:以后誰也不讓親了!還有的網友對這件事的真實性表示懷疑。親吻孩子竟然讓孩子最終死亡,讓很多人難以相信。
西安市兒童醫院的主任醫師王文靜告訴記者,他們醫院也曾經發生過類似事件。患兒也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導致的敗血病,入院后病情非常危重,最終不治身亡。醫生在追查病因時發現,家長的指甲周圍有甲溝炎。因為父親用患有甲溝炎的手撫摸孩子,導致孩子患病。
王醫生介紹,新生兒皮膚的屏障功能要到三個月大的時候才能逐漸形成,因此跟新生兒接觸除了必要的清潔外,皮膚有外傷紅腫等病變的,以及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要盡量遠離新生兒,而我們常常用來表達愛意的親吻,對新生兒來說,也是非常危險的。
(衛文供稿)
未婚者更易死于癌癥
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研究人員對癌癥患者的死亡率進行了40年的調查后發現,未婚者死于13種常見癌癥,包括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的幾率要高于已婚者,其死亡率是已婚者的2倍。
研究人員對440 000名患有癌癥的男性和女性進行了跟蹤調查。在1970年時,未婚男性癌癥患者的死亡率比已婚男性高18%,但到了2007年時,未婚男性癌癥患者的死亡率卻比已婚男性高出35%;對女性而言,1970年時,未婚女性癌癥患者的死亡率比已婚女性高17%,到2007年時,其死亡率則比已婚女性高22%。研究還發現,70歲以上未婚男性死亡率最高,并正在以每10年3.4%的速度增長。離婚和妻子死亡的男性患癌死亡率略高于已婚者,但遠遠低于未婚者。
癌癥存活率也許是復雜多變的問題,雖然無法證明這項結果的原因,但至少可以知道,結婚可能是預防癌癥的一個因素,而及早發現癌癥仍是治愈的最重要因素。在此之前,已有研究顯示,由于已婚者很少吸煙、酗酒,精神狀況較好,因此他們往往比未婚者更健康,壽命更長。研究人員指出,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已婚者由于有配偶的支持,所以一旦患了癌癥就能夠積極地到醫院去治療。
(方留民編譯)
孕婦過于肥胖會增加孩子患哮喘的風險
澳大利亞相關機構與瑞典于默奧大學共同完成一項大規模的研究發現,肥胖孕婦與正常體重孕婦相比,前者所生子女更易患哮喘。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最近出版的《變態反應與臨床免疫學》期刊上。
研究人員對12.9多萬母親以及及其她們所生的18.9萬名孩子進行研究后發現,母親孕期過于肥胖或體重指數(BMI)超過35(包括35),其子女在8~10歲以前出現哮喘的風險達61%。研究還發現,懷孕初期母親越胖,孩子在兒童期出現哮喘、需要用藥以及住院的機率明顯較高。與體重正常的媽媽相比,過胖媽媽所生孩子出現上述問題的機率要高41%,稍胖媽媽則高出18%。
研究人員解釋道,孕婦肥胖不僅使孩子肥胖的風險增加,還會影響嬰兒的免疫系統,并可能引發過敏。研究結果還提示,懷孕前減肥可能有利于預防兒童哮喘。
(方留民編譯)
低熱量減肥食品可使免疫功能降低
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的專家最近進行了一項有關熱量攝入和免疫系統關系的研究,結果提示,低熱量食品盡管可以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但經常吃此類食物減肥者的免疫系統功能,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大大降低。
10名年齡28~46歲,超重45~75磅的婦女自愿參加了這項試驗。在12個星期內,研究人員將這些婦女攝入熱量減少到其原來水平的一半,即每天1300卡左右。在實驗期間,10名婦女表面健康狀況沒有變化,但其免疫系統功能卻受到了損害。通過實驗前后24項免疫系統功能指標的比較,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婦女血液中抵抗腫瘤和病毒的細胞數量下降了30%到35%;免疫系統血清蛋白IGG、IGA和C3的總量下降了10%~15%。
雖然上述指標下降的原理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員表示,依靠減少從食品中攝入熱量的方法減肥顯然并不可取。從目前的資料來看,運動減肥是最安全的。
(韋桂瓊供稿)
飲酒增加患肺癌的危險
美國疾控中心科研人員最新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與長期吸煙的人一樣,長期飲酒,尤其是酗酒,可增加其患肺癌的危險。
美國疾控中心根據這項研究發表的數據表明,2007年全美有203 000人罹患肺癌,其中有約159 000人死亡,肺癌已成為美國人癌癥中的第一殺手。研究人員對126 000名受試者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發現,與從不飲酒的人相比,每天飲3杯酒(約合50毫升酒精),其患肺癌的危險將增加30%;如果是經常酗酒,其危險將增加70%。飲酒的種類包括啤酒、白酒、葡萄酒,以及其他含酒精的飲料。
研究人員稱,這項研究尚未完善,今后還將繼續對此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
(楊光平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