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夾層(AD)是血液滲入主動脈中層形成夾層血腫,并沿著主動脈壁延伸剝離的一種嚴重心血管急癥,臨床表現復雜多變,病情發展迅速,誤診率和死亡率高。據統計未特殊治療的病例,約3%的患者猝死,發病2天內死亡率占37%~50%,一周內死亡率占60%~70%,一個月內死亡率達90%以上。
中老年人是AD的高發人群,其首要體征是高血壓,部分患者有明確高血壓病史。典型癥狀為突發劇烈撕裂樣胸痛伴背部放射痛,但有時也呈現某些特殊的少見表現,易造成誤診誤治。下面是筆者在臨床上見到的一些不典型病例,希望引起大家的警惕。
以“急性心肌梗死”為首癥的主動脈夾層 某男,48歲。于2小時前飲酒后出現眼前發黑,胸痛(為心前區),向左后背放射,伴出汗,皮膚發紺,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急診監護室。冠脈造影檢查結果顯示冠脈大致正常,CTA檢查確診為主動脈夾層I型(起源于升主動脈并累及腹主動脈)。
提示
當AD病變累及冠狀動脈時,可出現急性心肌缺血甚至急性心肌梗死改變。本患者無急性心肌梗死,其胸痛可能系I型AD合并一過性冠狀動脈閉塞所致。值得注意的是Ⅱ型AD(局限于升主動脈)患者常表現為劇烈胸背部疼痛,臨床上易誤診為急性心肌梗死。
以腹脹為首發癥狀的主動脈夾層 某男,65歲,因“突發腹脹半小時”來院就診,無胸痛、胸悶和惡心、嘔吐。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查體見腹軟,上腹稍隆起,叩診呈鼓音,腸鳴音不亢進。來院1小時后,患者突感左下肢麻木伴乏力,血壓99/50毫米汞柱,主訴胸前區持續性劇痛,向后背部放射,伴大汗,不能平臥。CTA檢查確診為主動脈夾層。
提示
患者腹脹,是因為AD血腫延伸壓迫或假腔堵塞動脈開口,導致腸系膜動脈缺血所致。
以心包積液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主動脈夾層 某女,53歲,入院前一日無誘因出現胸痛,向左肩部放散,隨即全身無力,意識喪失,無肢體抽搐,社區醫生針灸20分鐘后神志恢復。當晚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平臥時上腹部及腰部疼痛,坐位減輕。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心臟彩色多普勒顯示有少到中量心包積液,CTA檢查顯示主動脈夾層。
提示
該例患者的心包積液可能與相鄰的主動脈夾層少量滲血,刺激心包滲出有關。
以休克與血壓異常的主動脈夾層 某男,65歲,突發心前區及肩背部持續性撕裂樣劇痛,暈厥數分鐘,尿失禁,皮膚發涼蒼白,血壓60/20 毫米汞柱,心率108次/分。既往有高血壓史。CTA確診為胸、腹主動脈夾層。
提示
主動脈夾層發生外膜破裂引起大出血,則血壓迅即降低,常伴暈厥及甚至死亡。
以腎衰發病的主動脈夾層 某男,72歲,在剃須時突發上腹部劇烈疼痛,接著出現一過性意識喪失,且伴有腹脹,進行性加重。對癥治療效果不佳,轉入我院。近30 小時未排尿,留置導尿仍無尿。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0余年。CTA檢查確診為雙側腎動脈夾層閉塞所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提示
腎動脈夾層閉塞導致腎臟缺血,引發急性腎功能衰竭,如不及時治療,風險極大。
表現為截癱的主動脈夾層 某男,58歲,既往無高血壓病史未加介意,有長期飲酒、吸煙史。以腹痛為首發癥狀,繼之出現雙下肢弛緩性癱瘓,腱反射消失,雙下肢深感覺消失,臍水平以下淺感覺減退,小便潴留。伴隨腰背痛,左下腹壓痛,血壓升高,左頸動脈、雙下肢股動脈及足背動脈搏動消失。CTA檢查確診為主動脈夾層。
提示
對合并腹痛、腰背痛、血壓升高等的截癱患者,要高度懷疑主動脈夾層的可能。
相關鏈接 以下情況應高度懷疑本病
⑴年齡45 歲以上,既住有高血壓病史,突發劇烈的胸、背、腹部撕裂樣疼痛,且不被血管擴張劑、嗎啡類鎮痛劑所緩解,心電圖及心肌血清酶無動態改變者;⑵聽診有腹部血管雜音及異常搏動性包塊,特別是劇痛后出現的;⑶出現休克征象而血壓正常或增高者;⑷出現難以解釋的聲嘶、偏癱、昏迷者;⑸突發胸、腹痛,測定兩側血壓不對稱者;⑹胸痛伴進行性左心衰者。
對可疑患者應及時做CTA 檢查,早期診斷準確率可達100 % ,有利于減少誤診誤治,提高搶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