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教育工作已近十年。這十年間,我從一名受教育者成長為活躍在教育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向前輩們及優秀教師學習和汲取教學教法,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錘煉教學技能,在讀書學習中拓展視野增加智慧之外,不能不提到《師道》對于我成長的重要作用。
關于教育教學的雜志很多,唯《師道》深得我心,教育敘事是她的主要特色,獨特的課堂教學設計,對教育深沉的思考,教師心靈文字等也在不同的欄目予以呈現,她致力于服務教師的專業發展,融思想性、知識性、資料性、趣味性于一體,博而不淺,綜而不濫,專而不澀。
我尤其鐘情于書中選登的一線教師以敘事為主體的教育故事、心靈感悟。每位教師都有有趣、難忘的經歷,都會遇到難以解開的專業困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了解同事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對這些判斷、矛盾的分析,成為教師們在專業成長中最寶貴知識。每當在《師道》中讀到讓我極有共鳴的文章時,總能激動半天,從他人的故事中,能夠獲得很多教育靈感,借鑒他們的教育智慧,使得我雖然身為年輕教師,但有了更加扎實的駕馭課堂以及與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
這么多年來,我在《師道》中搜集了很多一線教育素材,在與自己的課堂的比照中,獲得很多升華。我將別的教師從實踐中得來的理論運用于自己的實踐,在去除差異之后獲得成功經驗的同時也開始零星地撰寫一些教育文章,并在我所在的小城日報上發表。這些成功的經驗讓我嘗到學習和運用的甜頭,這些甜頭,都得益于《師道》所選稿件的優質,從中也不難窺見《師道》擁有優質且龐大的一線教師資源以及所受到的青睞。
作為年輕教師,我首先在閱讀《師道》雜志中受到課堂教學的智慧啟迪。雖然從事語文教學,但我總感覺朗讀是自己的弱項,為師的第一年,遇到詩詞課文時,幾乎不作范讀,因不作范讀,所以也就很少讓學生站起來誦讀。當時我沒意識到這樣做是非常不好的,直到看到李仁甫老師《從對話的角度看朗讀》(2003年第4期)這篇文章,才清醒很多,他讓我意識到隨著中學語文課本中文言文和詩歌分量加大,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之后,我不僅自己開始學習朗誦,更是在教學中關注了朗讀教學。正因為這一篇文章,使我在語文教學中不斷鞭笞自己,將朗讀運用于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力地促進了教學。
其次,《師道》讓我浸潤在虔誠于教育的師德高尚的老師們的思想光輝中,獲得心靈的凈化和教學藝術的提升。一路讀來,我發現很多教師在敘述教育事實的過程中,會對自己所習以為常的生活和工作世界進行新的審視,對自己的實踐活動進行新的審查,對自己的理想、信念、價值觀進行不斷的拷問,對自己行為的意義進行不斷的追問,并將對教育問題的學術研究回歸到鮮活的現實中去,從而使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在相互滋養的過程中都得到豐富和提高,無意之間,便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梁昌輝老師在《你的教育克制了么》(2009年第7、8期)一文中不無感慨地提出一個教育心得:克制是生命課堂的需要。對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我曾經年少輕狂,脾氣不好,對待學生的頑張,常常以怒火來鎮壓,結果和學生之間產生隔閡,但自從讀了梁老師的這篇文章,我領悟到,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克制是來自成人世界的理解,是對成長中的學生的生命關懷,同時,克制恰恰也是一種以正面能量來促進教學的科學和藝術。讀到這篇文章的三年里,我沒有在課堂上發過一次火,每次都點到為止,令人訝異的是,學生對我尊重有加,課堂上氣氛融洽和諧,氛圍寬松良好。
對于年輕教師來說,我們需要的并不是教育教學的工具書,而是啟迪教學智慧,能夠引領我們真正走上為師之路的視野寬闊的博覽之書,《師道》以大視野來審視教育,審視教師,從教師的角度看世界,沖破了原來許多教育報刊眼睛只盯著教材、教法、學法等的框框,欄目豐富,可讀性強。十年來,我有疑問,就會翻覽《師道》尋求解答,而往往真的能找到良方。
感謝《師道》雜志多年來為我提供工作、學習、生活所需的多方面的營養,讓我在各位同行豐富多彩的課堂社會中親歷著生活,體驗著由服從、沉默、反抗、競爭、合作、展示、回避、成功、失敗等帶來的種種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由衷希望《師道》能繼續在當前的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特別是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多刊登一些關注新課改的文章,因為同樣的課程改革在不同的教師生活中所產生的影響肯定不同,通過了解和學習同行們在課改中的敘事研究去關照新課程,并從內心深處去認知、去感覺、去體驗、去思考新課程。
(作者單位:安徽銅陵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