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資料表明,一個人如果僅僅靠耳朵接受信息,3小時后只能記住60%,3天后只能記住40%,如果耳和眼同時接受信息,則3小時后能記住90%,3天后能記住75%。僅用語言介紹一種事物,人的識別時間是2.8秒,而借助線條圖標介紹,識別時間只需1.5秒。由此可_見,調動多種感官和借助具體形象對人的認知有著神奇的作用。簡筆畫就是利用簡潔、形象的圖畫,結合教師的簡要講解,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幫助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那么,簡筆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又如何運用呢?本人認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以下幾個教學環節都可以考慮運用:
1.在導入新課的環節
語文教師如果能在導入新課時,結合課文內容,巧妙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那么,這節課就不難上好了。簡筆畫往往能取得這樣的效果。比如,我在教《變色龍》這篇課文的時候,一開課就在黑板上畫了六種人物的表情(圖1~圖6),然后我問學生每張圖所代表的情緒,并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給它們調整順序,同時思考圖畫與文題的聯系。這樣,我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成功地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

2.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環節
利用簡筆畫為課文畫插圖,既能成功地創設教學情境,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時,在整體感知的環節,我在黑板上畫T--條粗大的W線,告訴學生這是長江,要求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根據文章內容,為課文配一幅渡江作戰圖。我能感受到,班級氣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T。
3.在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的環節
簡筆畫是極好的教學資源之一,能使我們的教學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有助于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比如,在教學《故宮博物院》這篇課文時,因初中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對于課文采用的空間順序及行文的條理性,不甚了然,更不用說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了。為此,我特意為故宮博物院畫了張平面圖,結合這張平面圖來講解,視聽結合,化繁為簡,有效地替學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說明對象的特征提供了幫助。
4.在突破文章重難點的環節
我在教學《口技》這篇課文時,為突破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就在黑板上畫了這樣一組簡筆畫(圖7~圖9)。畫出圖7的同時提問學生:“我畫的樹大不大?”等大部分學生有了答案后,我在圖7的基礎上又畫出圖8,再提問同樣的問題,以此類推,又畫出了圖9。最后我總結:“黑板上的樹是不變的,可我在旁邊畫TA與鴨,你們對樹的大小的判斷就截然不同。由此可見,側面描寫,有時能收到正面描寫所達不到的效果。”通過對這三幅簡筆畫的比較,學生茅塞頓開,很好地理解了側面描寫的作用。

5.在幫助學生感悟內化課文內容的環節
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散文,這些散文,每一篇都是一幅意境優美的畫,甚至這些課文中的某一語段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教師如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用簡筆畫的形式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畫出來,那么,教學就顯得輕松得多。我在教《濟南的冬天》一文時,在延伸拓展這一環節,要求學生根據文意展開大膽的聯想和想象,為課文畫一張插圖,并鼓勵學生到黑板上畫。同時,我也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筆畫(圖10),要求學生,如果覺得不滿意,可以替我修改。結果這幅畫在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得很漂亮,我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6.在培養學生想象力的環節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我們語文教師的基本任務。簡筆畫能夠很好地幫助語文教師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河北李艾霞老師為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發散性思維,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畫在黑板上的簡單圖形(圓形和三角形)進行想象、組合,然后為組合后的圖形寫一小段文字。結果,學生反應十分熱烈,他們完成的作業中,充滿了想象力與創造力。圖ll~13都是學生的作品:

世界上沒有一種教學手段是萬能的,簡筆畫這種教學手段也不例外,我們在運用簡筆畫這一教學手段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要與其他教學手段配合使用。第二,要注意邊講邊畫,對那些內容比較復雜的,可先畫在小黑板上,到必要時再呈現出來。否則,會讓學生分心。有時也可根據教學需要,讓學生來完成相關的簡筆畫,或者師生共同完成。第三,簡筆畫的內容要忠實于原文,不能隨意添枝加葉,不能喧賓奪主,否則就無法完成教學任務。第四,簡筆畫應形象準確、重點突出。否則,學生看了老半天,還不明白什么意思,既影響簡筆畫這一教學手段的效果,叉可能遭受學生的嘲笑。
總之,簡筆畫方便、易行、實用性強,是教師實現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簡筆畫基本不受物質條件的限制,在電教化嚴重不足的農村中學更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