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韓國新一代小型潛艇的模型公開亮相,代號為KSS-500A。由于韓國海軍裝備的中型常規潛艇“張保皋”級和“孫元一”級上鏡頻頻,以致只要提起韓國海軍潛艇,軍迷們很容易只想到上述兩型,對于其小型潛艇難免陌生,使得韓國這次公開的小型潛艇頗吸引了不少眼球。
淺海游龍:小型潛艇述評
軍用潛艇按照排水量大小,大致可分為大型潛艇(水下排水量2 0 0 0噸以上)、中型潛艇(水下排水量600-2000噸)、小型潛艇(水下排水量100-600噸)、微型潛艇(又稱袖珍潛艇,水下排水量在100噸以下)。相對于大中型潛艇,小型潛艇的尺寸較小,空間比較有限,作戰能力較弱,但小也有小的好處—— 在近岸淺水環境中,由于小型潛艇噪音低,再加上近海漁業、商業運輸、江河注入等因素使得淺水區域的水聲環境非常復雜,故小型潛艇可以利用自身的特點和復雜的水聲環境,隱蔽接近目標,完成作戰使命。因此,小型潛艇非常適合在近海、狹窄海峽等水域執行封鎖、破交、輸送特種部隊突擊岸上目標、隱蔽偵察近岸等任務,儼然是“艇”小鬼大。
此外,小型潛艇的造價遠低于大中型潛艇,對于一些渴望擁有潛艇卻囊中羞澀的國家而言,小型潛艇成為它們最好的選擇,而且一些擁有大中型潛艇的國家也會裝備少量的小型潛艇,主要用于訓練潛艇操作人員,畢竟單純使用大中型潛艇開展日常訓練不太經濟,各國海軍在這方面還是盡量儉省的。
還要注意到,小型潛艇的技術“門檻”低,相對易于建造,所以不少懷著裝備大中型潛艇的夢想卻受困于建造技術的國家,通常會從建造小型潛艇(或者微型潛艇)起步,逐漸積累建造潛艇的相關技術經驗,再以此為基礎,力爭實現建造大中型潛艇的夢想。
正因為小型潛艇具有前述大中型潛艇相形見絀的優點,包括韓國在內的不少國家都對裝備小型潛艇熱情不減。
日漸老化的“多爾戈雷”
20世紀90年代,韓國海軍逐步列裝“張保皋”級常規潛艇,本世紀初又開始裝備“孫元一”級AIP潛艇,從而以12艘現代化常規潛艇的實力,成為亞洲不折不扣的潛艇強軍之一。其實,在韓國海軍裝備序列中還有不少小型/微型潛艇,它們雖然“低調”,但卻堪稱韓國海軍近海作戰時不可或缺的重要裝備。
韓國于20世紀80年代建造了3艘“多爾戈雷”級小型潛艇,代號為KSS-51。首艇“多爾戈雷”號于1983年正式服役,在1990年之前3艘全部入役,編入韓國海軍第九潛艇戰團,駐扎于鎮海基地。補充一點,第九潛艇戰團基本擁有韓國海軍潛艇的全部家當,編有3個“張保皋”級潛艇戰隊、1個“孫元一”級潛艇戰隊和1個小型潛艇戰隊。“多戈雷爾”級小型潛艇的水面排水量為150 噸,水下排水量也不過175 噸,采用柴電動力系統,單軸5葉螺旋槳推進,水面航速9 節,水下航速6 節。艇員編制為6 人,同時艇內可搭載8 名蛙人。
這款潛艇是德國HDW造船所設計的,韓國則按照德國提供的設計圖紙來實現建造。有資料稱,“多爾戈雷”級潛艇的技術原型是德國202型潛艇,后者也是小型潛艇,艇長22米,水面排水量100噸,水下排水量150噸,裝備了一臺MB836柴油機,水面航速6節,水下航速略高為13節,艇員編制也為6人。
“多爾戈雷”級潛艇的電子設備比較簡單:艇前部安裝有阿特拉斯電子公司的高頻艇殼被動聲吶和一部水雷規避聲吶;指揮艙內擁有指揮控制系統和顯控臺;圍殼內容納了三根升降桅桿,分別安裝了潛望鏡、搜索/ 導航雷達和通氣管。此外,該級潛艇的艇艏有2 具406 毫米魚雷發射管,全艇可攜帶4 枚魚雷(其中2 枚裝在發射管內待發),在不搭載魚雷的情況下,全艇可攜帶約10 枚水雷,執行隱蔽布雷任務。
當初韓國建造“多爾戈雷”級潛艇主要目的有三:其一是“以潛制潛”,即對朝鮮實施“反滲透”作戰行動;其二是通過建造小型潛艇,為未來建造大中型潛艇積累相關技術經驗;其三就是讓“多爾戈雷”級充當訓練潛艇,培養出足夠的潛艇操作人員,為日后擴充潛艇部隊奠定基礎。由于“多爾戈雷”級潛艇已服役20多年,再加上使用相當頻繁,其可謂日漸老化,平時執行任務“力不從心”,甚至該級首艇“多爾戈雷”號已經退役。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韓國2008年啟動了新一代小型潛艇的設計工作。
“五臟俱全”的KSS-500A
韓國新一代小型潛艇代號KSS-500A,設計工作由韓國國防發展局(ADD)負責,目前該項目已進入了關鍵系統供應商選擇階段。據悉,韓國海軍將建造5艘該型潛艇,精確服役時間還未確定。
從韓國公布的模型和圖片來看,該型潛艇采用了拉長水滴形艇型,艇艏裝有一對水平舵。潛艇圍殼類似蘇聯“阿爾法”級攻擊核潛艇,呈現流線型低阻特點。艇艉安裝了當下流行的X型尾舵,其四個舵面都可以做到獨立控制,充當垂直舵和水平舵的雙重功能,使得潛艇在近海可以獲得更好的水下操控性能。由于X型尾舵的舵面尺寸不會超過潛艇艇體中段的輪廓,故相比傳統的十字型尾舵,采用X型尾舵的潛艇意外碰撞海底的可能性較低,同樣有利于潛艇在近海執行任務。
KSS-500A潛艇的耐壓殼體內從頭到尾大致分為4個艙段:武備艙、特種部隊和艇員居住艙、指揮艙、蓄電池艙。該型潛艇長37米,艇殼直徑4.5米,水下排水量510噸,最大下潛深度250米,巡航速度為5-7節,最大航速可達20節,自持力21天,最大航程2000海里。由于設備自動化程度高,只需5人就可以操作該型潛艇,標準艇員編制則為10人,雙班輪流執勤,另外還可搭載14名蛙人。
有意思的是,KSS-500A潛艇沒有采用大多數小型潛艇裝備的柴油機作為主動力,而是裝備了兩組鋰離子電池,電力足夠潛艇在水下潛航3周,較大緩解了一般小型潛艇水下續航力不足的問題。由于KSS-500A潛艇沒有裝備柴油機和電動機,也就不存在推進系統產生振動噪音的問題,有利于提高水下隱蔽性。該潛艇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即采用了泵噴推進器(從模型來看,應該是采用前置定子式泵噴推進系統),這在小型潛艇上是非常少見的,甚至能夠使KSS-500A成為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泵噴推進的小型作戰潛艇。
從前述可以看出,韓國非常重視KSS-500A潛艇的隱蔽性,為此不惜采用流線型外形設計、泵噴推進系統等,希望盡量降低潛艇水下噪音。
KSS-500A潛艇擁有較完善的電子設備:艇艏裝備了共形陣搜索聲吶,在圍殼和水平舵之間的艇體表面裝有水雷規避聲吶,艇體下部安裝了FAS-3舷側陣列聲吶;流線型低阻圍殼內容納了5根升降桅桿,其中兩根裝備潛望鏡(一根是搜索潛望鏡,另一根是攻擊潛望鏡),另外3個桅桿則分別集成了衛星通信天線、電子支援偵察(ESM)裝置和搜索/導航雷達;指揮控制系統使用4部大型彩色顯示器和2部控制臺,作戰時各傳感器傳送來的數據經過統一處理整合,顯示到彩色顯示器上,為艇長輔助決策。據悉,其圍殼內還預留了一個模塊化負載天線的空間,可用于未來投放小型無人偵察機。
KSS-500A的武備相比“多爾戈雷”級也有提升:借助2具魚雷發射管,全艇可攜帶2枚K731“白鯊”重型魚雷和4枚K745“藍鯊”輕型魚雷(也可使用美制、意制魚雷)。“白鯊”和“藍鯊”都是韓國國產新型魚雷:前者最初藍本是美制MK37,長6米,直徑483毫米,重1100千克,最高航速35節,采用主/被動聲制導,射程35千米;后者計劃取代美制MK46 Mod5,長2.7米,直徑324毫米,重280千克,最高航速45節以上,射程9千米。
總體來看,KSS-500A擁有優秀的外形設計和合理的內部結構,集眾多先進技術于一體,配備了先進的動力推進系統和完善的電子設備,也不缺少實用的武備,真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理論上講,KSS-500A大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小型潛艇。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KSS-500A集成了過多的先進技術,必然導致其造價高昂,也很有可能加重后勤維護負擔。可以說,該型潛艇再次體現了韓國軍工的一貫特點:在研制新武器時,總是盡量使用先進技術,希望其理論性能排在世界前列(最好是“世界第一”),韓國近年列裝的K-9自行火炮、K-2主戰坦克、KDX-3驅逐艦、“孫元一”級AIP潛艇等等都是例證。這種“貪大求全”的表現,使得韓國新型國產武器普遍出現了可靠性不足、定位不明確、效費比不高等問題。
KSS-500A的作戰使命
KSS-500A本身排水量較小,又采用了流線型外形設計和無槳泵噴推進系統,其噪音控制水平理應相當出色,再結合其先進的電子設備和實用的武備,應該可以在近海成功執行多類作戰任務。
其一,偵察、監視。機動性好、行動隱蔽的K S S -50 0A在執行偵察任務時,可運載偵察人員安全滲透到敵海岸,也可使用光電潛望鏡對敵海岸目標隱蔽偵察,以聲吶系統監視敵艦艇活動,艇載電子支援偵察(ESM)裝置還可監控敵無線電通信和雷達電磁波。如果將來真能搭載小型無人偵察機,KSS-500A無疑將擁有“偵察長臂”,加強對敵海岸一定縱深內的監控。若這些偵察手段綜合使用,則可實現立體偵察效果。
其二,偷襲、布雷。KSS-500A體形小、機動靈活、隱蔽性好,容易滲透到敵方港口附近或海岸,以搭載的特戰隊員對敵港口、軍艦和淺近縱深的岸基目標進行偷襲、爆破。還可攜帶多枚水雷,配合其它布雷平臺,滲透到敵近海甚至港口進行攻勢布雷,直接封鎖敵方海岸和航道,破壞敵海上交通運輸線,限制其艦船機動,長期削弱敵作戰力量。
其三,反艦、反潛。KSS-50 0A的信息化設備和武備足以獨立執行魚雷攻艦任務,其綜合戰斗力更是朝鮮“山高”/“玉高”級小型潛艇無法比擬的,必要情況下會成為對付朝鮮小型潛艇的可靠武器。
總之,研制KSS-500A是韓國增強近海作戰能力的又一重大舉措,在空軍的支援下,KSS-500A潛艇將和FFX新型護衛艦、“尹永夏”級導彈艇等構成韓國的立體近海作戰體系,進一步拉開與朝鮮海軍的實力差距,也促使韓國大中型艦艇從近海任務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投入到保障韓國長遠海外利益的遠海任務中。此外,KSS-500A也意味著韓國設計和建造潛艇的能力有了較大提高,向規劃中的獨立建造大中型現代化潛艇邁進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