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陸上自衛隊作戰能力分析
新僑聯委員
日本陸上自衛隊(英文縮寫JGSDF)是日本自衛隊的陸上軍事武裝組織,和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一起隸屬于防衛省統籌管轄。受到日本《和平憲法》的制約,陸上自衛隊是政府機關,隊員都是政府職員,法律上不是軍隊和軍人。
日本陸上自衛隊主要負責維持國內治安、反暴動、地面作戰、地面防空、海岸防御、空降和反空降作戰、登陸和反登陸作戰、低空空中支援、救災。冷戰時期,陸上自衛隊主要作戰方向是防御蘇軍入侵。陸上自衛隊人員規模為陸海空三隊最大,2012財年預算1兆7722億日元,2012年3月有現役151063人,預備役8175人;坦克760輛,裝甲車980輛,各種榴彈炮520門,迫擊炮1900門,無后座力炮2710門,基地158個。陸上自衛隊最高長官稱幕僚長(以下翻譯為:參謀長),幕僚監部(司令部,也可直譯為參謀部)駐千葉縣市川市,距離東京市區20千米。現任參謀長為君塚榮治中將。
陸上自衛隊歷史
日本投降以后,日軍在本土和境外還存有201個師、150個旅和20支艦隊。為解除日本武裝,1945年10月15日,盟軍占領當局,撤消了原日軍的參謀本部和軍令部,命原日軍所有人員就地待命,等候復員轉業安置。11月30日、12月1日,日本政府按照駐日盟軍占領當局的指示,專門設置了第二、第一復員省,負責安置復員的原海軍和陸軍軍人。
1948年1月23日,遠東委員會根據《對日基本政策》,又制定了更為詳細的禁止日本軍事活動及處置日本軍事設備案。按照占領軍當局原意,日本將徹底廢除武裝。然而隨著東西方冷戰加劇,美國重新考慮武裝日本。1950年元旦,占領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發表《告日本國民的聲明》,開始重新武裝日本的輿論和法律準備。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突然爆發,西方深受震動。7月7日,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宣布參戰,駐日美軍匆匆趕赴朝鮮前線,在日本只保留了一個師(約三千人)兵力。美國擔心日本國內爆發革命和蘇聯南下,于7月8日向日本首相吉田茂遞交了一份信件,指令日本在50天內,組建7.5萬人的警察預備隊,增加8千名海上保安人員。得到指令后,大喜過望的日本政府以高效率將其運轉起來,7月18日,日本政府就通過了《關于創立警察預備隊大綱》,成立警察預備隊。警察預備隊效仿美軍的軍級司令部,成立了預備隊本部“總隊部監部”,本部以下建制參照美軍師級編制。8月10日,增原惠吉被任命為警察預備隊本部長官。警察預備隊的架子搭建起來以后,日本政府解除了5.2萬名軍校學員的“整肅”工作。這些學員本是太平洋戰爭以后入伍,深受軍國主義影響。解除“整肅”,允許他們參加預備隊,大量舊軍人一下子成為警察預備隊的骨干。
1951年1月,美國派以杜勒斯大使為首的代表團赴東京訂立《對日和約》,準備把日本從戰敗國的政治泥潭中扶起來。1月29日至2月7日,麥克阿瑟又與吉田茂首相密談,承諾將由美國負擔日本重整軍備的部分費用。至此,日本缺錢的問題美國也幫助解決了。1952年7月10日,日本政府向國會提出《保安法案》,設置保安廳,吉田茂兼任廳長(總理級別的廳長)。10月,警察預備隊改稱保安隊,同日編成保安隊北部方面隊(軍),兵力增加到11萬人。世界上最強大的保安隊誕生了。1954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防衛二法,即《防衛廳設置法》和《自衛隊法》,保安廳改為防衛廳,保安隊改稱為陸上自衛隊。2007年1月9日,日本經過幾番努力,終于將“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加速走向軍事化。
兵力規模與結構
陸上自衛隊設有1個司令部,協助防衛大臣指揮北部、東北部、東部、中部、西部5個軍,另有1個快速反應集團、陸自其他部隊、醫院、學校、機關。陸上自衛隊5個軍主要構成有:1個裝甲師、9個步兵師、1個空降旅等。
為了更好地揭示日本陸上自衛隊的構成,本文將按照國際通行的“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稱呼對陸上自衛隊稱謂的“方面隊、師團、旅團、連隊、大隊、中隊、小隊、分隊”進行編譯。
一、北部軍,為陸自規模最大的軍級單位,負責防御北海道地區。轄下有陸上自衛隊惟一的1個裝甲師。軍司令部駐札幌市札幌基地,下轄:
第2步兵師(旭川市:旭川基地):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1個裝甲團;
第5旅(帶廣市:帶廣基地):3個輕步兵團、1個炮兵加強連、1個高射炮營、1個坦克加強連;
第7裝甲師(千歲市:東千歲基地):1個步兵團、1個高射炮兵團、3個裝甲團;
第11旅(札幌市:真駒內基地):3個輕步兵團;
第1炮兵旅(千歲市:北千歲基地);
第1高射炮兵旅(千歲市:東千歲基地);
第3工兵團(惠庭市:南恵庭基地);
北部教導團(千歲市:東千歲基地);
北部混成團;
其他直轄部隊等。
二、東北軍,負責防御本州島東北部。總部駐仙臺市仙臺基地,下轄:
第6師(東根市:神町基地):3個步兵團、1個高射炮營、1個裝甲營;
第9師(青森市:青森基地):3個步兵團、1個高射炮營;
第2工兵團(柴田郡柴田町:船岡基地);
東北混成團(仙臺市:仙臺基地);
其他直轄部隊等。
三、東部軍,負責防御大關東地區,其轄區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軍司令部駐東京市練馬區朝霞基地,下轄:
第1師(東京市練馬區:練馬基地):3個步兵團、1個炮兵營、1個裝甲營;
第12旅(北群馬郡榛東村:相馬原基地):4個輕步兵團、1個炮兵加強連、1個高射炮連;
第1工兵團(古河市:古河基地);
第1教導團(橫須賀市:武山基地);
東部混成團;
其他直轄部隊等。
四、中部軍,負責防御關西地區、東海地區、北陸地區、四國地區。其轄區的陸地面積最大,軍司令部駐伊丹市伊丹基地,下轄:
第3師(伊丹市:千僧基地):3個步兵團、1個炮兵營;
第10師(名古屋市:守山基地):3個步兵團;
第13旅(廣島縣:海田市基地):1個炮兵加強連、1個高射炮連;
第14旅(善通寺市:善通寺基地):2個輕步兵團;
第4工兵團(宇治市:大久保基地);
第2教導團(大津市:大津基地);
中部混成團;
其他直轄部隊等。
五、西部軍,負責防御九州、沖繩地區,轄區陸地面積最小。軍司令部駐熊本市健軍基地,下轄:
第4師(春日市:福岡基地):3個步兵團、1個炮兵營、1個裝甲營;
第8師(熊本市:北熊本基地):3個步兵團、1個炮兵營;
第15旅(那霸市:那霸基地):1個輕步兵團、1個高射炮群;
第2高射炮兵旅(飯冢市:飯冢基地);
第5工兵團(小郡市:小郡駐基地);
第3教導團(佐世保市:相浦基地);
西部混成團(快速反應部隊):2003~2007年,君塚榮治在該團擔任團長并兼任沖繩那霸駐軍司令。該團目前主要作戰方向就是“抗擊”中國解放軍登島。
其他直轄部隊等。
六、中央快速反應集團,軍級單位,駐扎東京市練馬區朝霞基地,下轄:
第1空降團(船橋市:習志野基地);
反恐特種作戰群(船橋市:習志野基地);
第1直升機團(木更津市:木更津基地);
中央防化隊(埼玉市:大宮基地);
國際活動教導隊(御殿場市:駒門基地);
國際維和派遣部隊。
其中,中央防化隊是近些年最倒霉的部隊。1995年3月20日,奧姆真理教在東京地鐵投放“沙林”毒氣后,他們在一線處置。1999年9月30日,茨城縣那珂郡東海村JCO核燃料制備廠核事故,他們在一線處置。2011年3月,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又是他們在一線處置。
七、其他部隊:
通信團(東京市新宿區:市谷基地);
中央情報隊(新宿區:市谷基地);
警衛隊(新宿區:市谷基地);
中央會計隊(新宿區:市谷基地);
中央運輸隊(橫濱市:橫浜基地);
中央業務支援隊(新宿區:市谷基地);
中央氣象隊(新宿區:市谷基地);
審計隊(新宿區:市谷基地);
中央軍樂隊(東京市練馬區:朝霞基地);
中央情報隊于2006年成立,編制大約600人。它是由負責收集日本國內外地理情報的“中央地理隊”和負責收集外國軍隊情報的“中央資料隊”合并而成,方便提高情報處理的效率。
八、其他醫院、學校和機關:
自衛隊三隊共用各醫院;
陸上自衛隊各學校(詳見下文列表);
陸上自衛隊補給總部;
陸上自衛隊研究總部;
其他直屬機關。
陸上自衛隊編制中,軍(方面隊)直屬于防衛大臣,軍部稱方面總監部,設參謀長(幕僚長)一名,級別和師長同級,軍銜都是中將。陸上自衛隊的司令部稱為幕僚監部,設置幕僚長一名,身份上只是防衛大臣的助手,也是中將。陸上自衛隊的師和旅一般下轄1個直升機隊,立體化作戰意識強。
兵種
日本陸上自衛隊稱為“職種”。根據《陸上自衛官職種訓令》,陸上自衛隊有2大類15個兵種,如果野戰炮兵與高射炮兵分開則有16個兵種。2大類是戰斗兵種、后勤兵種。戰斗兵種有:步兵、炮兵、裝甲兵、航空兵4種;后勤兵種有:工程兵、通訊兵、軍火兵、軍需兵、運輸兵、防化兵、憲兵、財務兵、醫務兵、軍樂兵、情報兵11種。
各兵種介紹如下:
步兵,陸上自衛隊稱謂:普通科。使用輕武器和迫擊炮進行接進戰的部隊。職種徽章為兩把交叉的步槍、櫻花星章(象征陸上自衛隊)和月桂樹葉(象征勝利)組合而成。其兵種學校為富士學校普通科部,日本陸上自衛隊沒有單獨的特種兵學校。
炮兵,陸上自衛隊稱謂:特科。分為野戰炮兵與高射炮兵,也擔當接待外賓時鳴放禮炮之職。野戰炮兵,主要裝備為155毫米榴彈炮等。職種徽章為炮口、加農炮和火箭彈組合而成。其兵種學校為富士學校特科部。
高射炮兵(Antiaircraft Artillery),使用防空導彈和87式自行高射炮等,用于野戰防空與要地防空。職種徽章為主要裝備的高射炮和防空導彈組合而成。其兵種學校為陸上自衛隊高射學校。
裝甲兵,陸上自衛隊稱謂:機甲科。分為坦克部隊和偵察部隊,負責裝甲戰。職種徽章為坦克和天馬(象征偵察)組合而成。其兵種學校為富士學校機甲科部。
航空兵,陸上自衛隊稱謂:航空科。使用各種直升機支援地面部隊。職種徽章為中央有旋翼(象征直升機)的圖案、盾為中心飾以兩側的翼。其兵種學校為陸上自衛隊航空學校。
工程兵,陸上自衛隊稱謂:施設科。負責布雷、排雷、工程保障等工作。職種徽章為用橋連結的三座城池(象征筑城和架橋這兩項施設科代表性的工作),為Engineer之字首E橫放而成。兵種學校為陸上自衛隊施設學校。
通訊兵,陸上自衛隊稱謂:通信科。負責各種通訊系統的建構、維持和運作。職種徽章為雷(象征無線電)與狼煙(古代通訊的手段)組合而成。其兵種學校為陸上自衛隊通信學校。
軍火兵,陸上自衛隊稱謂:武器科。負責彈藥、武器、車輛的整備與未爆彈處理的部隊。職種徽章為火焰彈與兩把扳手組合成頭盔形,與美國陸軍兵工的兵種章相似,不過扳手位置不同。另外,受過未爆彈處理訓練者,則可配帶未爆彈處理章。其兵種學校為陸上自衛隊武器學校。
軍需兵,陸上自衛隊稱謂:需品科。負責糧食、燃料和后勤補給的部隊,亦常負責救災的災民援助工作(給水、洗滌支援)。職種徽章為鑰匙(象征補給品管理確實)、漏斗(象征分發補給的工作)和新月(象征糧食)組合而成,兵種學校為陸上自衛隊需品學校。
運輸兵,陸上自衛隊稱謂:輸送科。使用大型車輛運用人員與裝備,并負責管理汽車訓練所的部隊。職種徽章為中央為方向盤(象征卡車)的舵輪(象征船舶)與其水平兩側的翼(象征飛機)。其兵種學校為陸上自衛隊輸送學校。
防化兵,陸上自衛隊稱謂:化學科。負責核生化防護戰。職種徽章為燒瓶(象征化學藥品)與櫻星組合而成。其兵種學校為陸上自衛隊化學學校。
憲兵,陸上自衛隊稱謂:警務科。執行自衛隊內司法警察職務和保安工作。職種徽章上方為警(警務科的字首)字以中心的旭日章,下方則為交叉的兩根警棍與櫻葉。其兵種學校為陸上自衛隊小平學校警務教育部。
財務兵,陸上自衛隊稱謂:會計科。負責管理出納等會計業務。職種徽章中央為鉆石(象征金錢)周圍則為櫻葉,下方則有Fin(英文財務Finance的縮寫)三字。其兵種學校為陸上自衛隊小平學校會計教育部。
醫務兵,陸上自衛隊稱謂:衛生科。負責救治傷病患。職種徽章為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象征醫療)與櫻花組合而成。其兵種學校為陸上自衛隊衛生學校。
軍樂兵,陸上自衛隊稱謂:音樂隊。負責演奏音樂。無兵種學校,陸上自衛隊中央音樂隊同時負責培訓。
偵察兵,陸上自衛隊稱謂:情報科。負責專業的測繪、情報和防諜活動。其兵種學校為小平學校情報教育部。訓練和進修自1989年起,初、高中教育程度的新進隊員,會到教導旅接受為期三個月的新隊員前期教育。晉任上等兵1年以上、士官候補生課程考試合格者,到各分科學校為期接受2~4周士官候補生課程,學習士官基礎知識、體能訓練,結訓后晉任下士;晉任上士者1年內必修8周士官上級課程,結訓后才具備晉任軍士、軍士長的必備條件。陸上自衛隊干部候補生學校招收防衛大學校、其他四年制大學畢業生及晉任士官4年以上的自衛隊員,受訓約9個月畢業后晉任少尉。陸上自衛隊也有各種專業技術、飛行、醫療、指揮、參謀等課程。陸自、海自、空自都有少年軍校,提供未達役齡初中畢業生技職教育,并保證其未來進入自衛隊服役。
日本人多地少,能進行大型演習的場地有限,而且還有噪音法規限制,因此很多演習都使用計算機模擬或室內訓練機進行。
學校列表。學校名稱保留日本稱謂,讀者可以對照上文“兵種”加以了解:
陸上自衛隊干部學校(目黑區:目黑基地):指揮、參謀學校;
陸上自衛隊干部候補生學校(久留米市:前川原基地):預備軍官學校;
陸上自衛隊富士學校(駿東郡小山町:富士基地);
富士教導旅;
陸上自衛隊高射學校(千葉市若葉區:下志津基地):
高射炮兵、防空導彈兵學校;
陸上自衛隊航空學校(伊勢市:明野基地):直升機、固定翼飛機的陸軍航空兵學校;
霞浦校(土浦市:霞浦基地);
宇都宮校(宇都宮市:北宇都宮基地);
陸上自衛隊施設學校(常陸那珂市:勝田基地):工程兵學校;
陸上自衛隊通信學校(橫須賀市:久里浜基地):通訊、電子對抗學校;
陸上自衛隊武器學校(稻敷郡阿見町:土浦基地):武器彈藥學校;
陸上自衛隊需品學校(松戶市:松戶基地):軍需、補給學校;
陸上自衛隊輸送學校(東京市練馬區:朝霞基地):運輸學校;
陸上自衛隊小平學校(小平市:小平基地):憲兵、情報、保密、地理測繪、財務學校;
陸上自衛隊衛生學校(世田谷區:三宿基地):醫療、救護學校;
陸上自衛隊化學學校(埼玉市:大宮基地):核生化防護學校;
陸上自衛隊少年工科學校(橫須賀市:武山基地):未達役齡初中畢業生技職教育;
陸上自衛隊研究本部(練馬區:朝霞基地):裝備研發總部;
開發實驗團(駿東郡小山町:富士基地);
軍銜
陸上自衛隊軍銜列表
陸上自衛隊軍銜定得比解放軍高。師長軍銜是中將,旅長軍銜是一等少將,部分團長是二等少將。解放軍師長軍銜多是大校,旅長多是上校。日本《和平憲法》規定只有在戰爭爆發的時候,才能增設“上將”軍銜(自衛隊稱謂:大將)。陸上自衛隊的參謀長和師長軍銜都是中將,但中將徽章有4個、3個將星之區別,等同于在實際操作中玩花樣設置了上將,架空了《和平憲法》。當然,防務交流中不需要把陸上自衛隊參謀長的中將當成上將,畢竟自衛隊法律上沒有上將。
兵員水平
二戰以后,日本經濟得到巨大的發展,國民營養水平飛速提高,同時改跪坐為垂足而坐,促進下肢發育,身高增長很快。根據日本《和平憲法》,日本和平時期無權征兵,因此,日本陸上自衛隊必須依靠高工資高福利來吸引人才加入,有利于吸引高知識人才。和解放軍不同,陸上自衛隊的軍事主官和學院教員之間雙向流動比較多,從學院到部隊任職帶來較高的理論基礎,從部隊到學院任職也帶去了一線的實踐經驗。軍事主官也有人兼職學院客座學者。現任陸自參謀長君塚榮治中將2008年就曾從師長任上轉任防衛大學干事,2009年又轉任東北軍參謀長。
日本年輕一代對戰爭的恐懼也在減弱。最近中日就釣魚島爭端這一事件,日本網民一致支持采取措施“保衛日本領土尖閣列島”,甚至嘲笑中國只會打嘴戰,自信能夠“保衛領土”。日本青年對武力解決問題的態度,讓日本具備了向暴力邪惡國家轉型的民意基礎。
裝備水平
受到《和平憲法》制約,陸上自衛隊不能擁有核武器、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等進攻武器。由于生產數量少,且不能對外出口分攤研制費用,陸上自衛隊的裝備和武器以昂貴著稱。其中90式坦克采購價格高達850萬美元。美軍自用M1A1也不過400萬美元。它是當時世界上最昂貴的坦克。
陸上自衛隊建立之后有近半個世紀的最主要作戰任務是協同駐日美軍,抗擊蘇軍登陸日本的企圖,堅守待援,直至美軍后援部隊趕到后反擊。20世紀50年代,陸自大量采用了美式裝備,便于戰時獲得美軍補給,便于協同美軍作戰。
60年代起,陸自就自行研制了大量和美國陸軍不兼容的裝備。這其中部分裝備具有合理性,64式自動步槍就是代表。當時美軍裝備M14步槍發射7.62×51毫米子彈射程遠、精度高,但是后座力很大,不適合體格較小的黃種人。64式自動步槍采用了同口徑的減裝藥彈,射程和威力下降不多,后座力降低到日本人可以承受的水平。從實用性上來看反而比M14先進。美軍全面換裝M16步槍以后,M16步槍表現出射速過高,浪費彈藥,遠距離精度和威力不足的缺陷。這和日本傳統追求“節約彈藥、精確射擊”的理念相違背,于是陸上自衛隊長期抱著頗具日本特色但實際上已經十分落后的64式自動步槍。當然,陸自多數自行研制裝備并不具備先進性,實際上潛伏著日本提防美軍的用心。
1951年9月8日,日、美兩國在舊金山美軍陸軍第六軍司令部簽訂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于1952年4月28日生效。駐日美軍可以根據條約上的內亂條款,根據日本政府的要求,鎮壓“內亂”和“暴動”。條約名義上是要日本政府先提出“要求”,駐日美軍才能發動戡亂行動,實質上駐日美軍就是日本這座大監獄的看守警察,管理著以天皇和日本政府為首的牢頭獄霸,當美軍需要時日本政府不敢不提出戡亂要求。日本人心中自然對這一條款非常反感。1960年,日美簽署《新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日本爭取到了廢除內亂條款,然而《聯合國憲章》中的第五十三條和與之相關的第一百零七條,有簡稱“敵國條款”之規定。根據此規定,日本一旦有“侵略行為”,駐日美軍攻擊、軍管日本政府依然不需要聯合國安理會開會授權。日本政府對此既不滿又無奈,自行研制裝備,也成為陸自上不得臺面的反抗手段。
陸上自衛隊背靠日本先進的工業基礎,自行研制裝備培養了本國設計、生產隊伍,一旦轉入戰時體制,日本工業能夠提供巨大的裝備補給。日本的軍火制造商有:
導彈制造商:三菱重工、東芝公司、川崎重工,防衛技術本部第3研究所提供支持;
坦克制造商:三菱重工,防衛技術本部第4研究所提供支持;
裝甲車制造商:三菱汽車、豐田汽車、日野汽車、小松制作所、五十鈴汽車,防衛技術本部第4研究所提供支持;
火炮制造商:三菱重工、神戶制鋼所、住友機械、豐和工業、日本制鋼所,防衛技術本部第1研究所提供支持槍械制造商:住友重工、豐和工業、日本工機、日特金屬,防衛技術本部第1研究所提供支持;
軍用彈道計算機制造商:三菱電機;
軍用通訊產品制造商:三菱電機;
裝甲鋼板制造商:三菱制鋼;
火控制造商:三菱電機、日本電氣;
激光測距儀制造商:日本電氣;
火藥制造商:日本油脂、日本工機、旭日成,防衛技術本部第1研究所提供支持;
引信火工制造商:理光、細谷火工、日本電子機器;
炮彈制造商:大金工業、小松制作所,防衛技術本部第1研究所提供支持;
步搶彈制造商:旭精機,防衛技術本部第1研究所提供支持。
陸自保持戰爭潛力的另一個辦法就是裝備儲備。它裝備更新比較快,換裝比較徹底,舊裝備不升級直接退役。陸自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讓大部分現役裝備都處于世界最先進水平;另一方面是讓尚未過時的裝備轉入預備役,當戰爭需要時可以拉出來投入使用。以坦克為例,陸自目前正在以10式坦克替換74式坦克。后者技術水平約相當于中國80式,在中國大量59式還在修修改改繼續服役時,74式坦克已經轉入儲備,這是在有限編制下保持戰爭潛力的有效做法。
主要裝備
陸自的車輛有:73式吉普車、73式卡車、78式雪地運輸車、87式炮兵彈藥車、99式彈藥車等。日本汽車工業發達、車輛先進、裝備數量大,全員摩托化。
陸自的輕兵器有:P9手槍、M3沖鋒槍、MP5沖鋒槍、PM—9微型沖鋒槍、89式突擊步槍、M249班用機槍、62式7.62毫米通用機槍、M2HB QCB 12.7毫米重機槍、96式40毫米榴彈發射器、鐵拳3火箭筒等。
陸自步兵分隊的輕武器火力梯次完整,輕重匹配。和美軍不同,陸自的89式突擊步槍未形成槍族化,沒有類似M4的短突擊步槍。陸自配發給二線人員自衛用武器是仿制和改進以色列UZI的PM—9微型沖鋒槍。其優點是輕巧好帶,缺點是精度極差,倉促之下很難命中,只能說是一種聊以自慰的武器。89式能發射槍榴彈,但不考慮使用槍掛榴彈發射器;有兩腳架,為了遠距離射擊精度犧牲機動性,也算是一種很另類的步槍。
火炮、火箭炮有:L16式81毫米迫擊炮、RT式107毫米迫擊炮、96式120毫米自行迫擊炮、60式106毫米自行無后座力炮、FH—70型155毫米輔助推進榴彈炮、9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M110式203毫米自行榴彈炮、M270式227毫米多管火箭炮等。
陸自延續舊陸軍迫擊炮的傳統,炮兵曲射能力強,射速高,火力密度大,對敵步兵分隊殺傷能力強。冷戰時,陸自裝備有大量的無后座力炮,準備對抗蘇軍裝甲洪流。無后座力炮能量利用率低,射程近,精度不高,破甲威力不足于擊穿T—72等第三代主戰坦克前裝甲,且尾噴火焰大,容易暴露目標。美軍已經撤裝無后座力炮,相應反裝甲、反工事任務由反坦克導彈、火箭筒承擔。冷戰結束后,陸自有大約近二十年沒有假想敵,大量落后的無后座力炮也就將就著用了。9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性能先進,威力和射程能夠覆蓋M110式203毫米自行榴彈炮,后者很快將退役。M270式火箭炮是美軍優秀裝備,火力突襲效果好,精度高。日本陸上自衛隊受限,不能使用火箭炮發射戰術導彈。
陸自的坦克和坦克搶救車有:74式坦克、90式坦克、10式坦克、91式坦克架橋車、78式坦克搶救車、90式坦克搶救車。陸自的坦克在問世之初都算是比較先進,其性能基本能和蘇軍相當。考慮到蘇軍有限的登陸作戰能力,陸自確實能夠遲滯蘇軍第一波登陸部隊,為后續增援爭取時間。陸自最大的問題是重裝甲部隊部署在北海道,北海道是一個孤島,戰時如果蘇軍海軍封鎖北海道,蘇軍陸戰隊便可直取本州島上的東京,強大的陸自坦克就只能望海興嘆了。
陸自的裝甲車有:82式通信指揮車、87式偵察警戒車、化學防護車、輕裝甲機動車、NBC三防偵察車、73式裝甲運兵車、96式裝甲運兵車、89式步兵戰車。
陸自的裝甲車輪、履并重,乘坐舒適性較好,性能中規中矩。
陸自的導彈有:79式/96式“重馬特”重型反艦反坦克導彈、87式“中馬特”反坦克導彈、01式“輕馬特”輕型反坦克導彈、88式重型反艦導彈、FIM—92毒刺式便攜式單兵防空導彈、91式“凱科”便攜式單兵防空導彈。陸自數十年來一直以抗擊蘇軍坦克洪流為目標,因而對反坦克導彈的研制和裝備非常重視,再加上強大的軍工基礎,日本反坦克導彈在同期都屬于是優秀水平。另有資料說日本陸自有6個高射旅(防空導彈旅),這是把隸屬于航空自衛隊的6個“高射群”誤會為陸自部隊。中高空防空、反導工作和陸自無關。
陸自的直升機有:28架OH—1觀察偵察直升機、171架OH—6D觀察偵察直升機(逐步退役)、29架UH—60JA黑鷹運輸直升機、133架UH—1J、58架UH—1H運輸直升機(逐步退役)、34架CH—47J、20架CH—47JA支奴干運輸直升機、11架AH—64DJ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74架AH—1S眼鏡蛇武裝直升機、3架EC—225LP要員運輸直升機。日本直升機性能先進,但是受限于編制,武裝直升機數量不多。日本的陸自還有LR—2固定翼觀察聯絡飛機。觀察聯絡飛機便于維護,利于炮兵彈著點校射,便宜又好用。
宣傳
二戰以后,日本一度被取締武裝,被打怕的日本人民對戰爭也一度非常反感。日本政府又是一個民選政府,軍費開支和裝備采購深受民意影響,因此日本政府高度重視宣傳,把自衛隊的活動宣揚稱“自衛、和平、救災”。每次救災活動,陸自都要鋪天蓋地的高調宣傳,全力營造陸自“救苦救難”的形象。陸自的活動也高度透明化。每年陸上自衛隊的富士火力演示都發放數千張平民參觀券,連在日外國人都可以領票進場參觀。陸上自衛隊絕大多數單位都有自己宣傳網站,絕大部分高級官員的活動、履歷都可以公開查詢。
防務學習與交流
戰敗后重建的日本陸上自衛隊一度幾乎是美軍的“皇協軍”,聽從美軍指揮,預備作為美軍的仆從軍參與抗蘇作戰。因此陸自長期接受美軍的培訓,參加美日聯合軍事演習,已經基本融入了美軍的指揮體系。同時,日本陸自也開展外國留學生培訓。2012年陸自干部學校有泰國1人、新加坡1人、美國3人、巴基斯坦4人、韓國3人共12名外國留學生接受培訓。
海外派兵
“9·11”事件后不久,借美國對阿富汗動武之機,日本國會于2001年10月通過了有效期為兩年的《反恐特別措施法》,為日本向海外派兵提供了法律依據。《反恐特別措施法》無限擴大了日本向海外派兵的范圍,將日本自衛隊的活動范圍擴展到所有國際公海、上空和有關國家同意的外國領土。此外,根據這一法律,日本政府在采取反恐措施時不必經國會批準,只需召開臨時內閣會議作出決定,但決定后的20天內必須報告國會。
2004年,日本陸上自衛隊首批主力部隊分乘25輛軍車,跨越科威特和伊拉克邊界進入伊拉克。這是二戰后日本自衛隊主力部隊首次進入海外一個戰斗尚在繼續的國家,表明自衛隊已經改變了“自衛”的性質。
結束語
隨著近年中國國力進步,日本陸上自衛隊更加關注中國解放軍的動態。2010年12月17日,日本發表了《防衛計劃大綱》,正式提出了“動態威懾”戰略。“動態威懾”戰略是一種以“準備報復、打擊、占領對方來嚇阻對手”的戰略思路,這意味著日本自衛隊要從“單純自衛”變得更加有攻擊性。在此思路下,陸自的西部混成團不斷折騰“離島防御”演習,準備應對“西南諸島有事”,把中國解放軍當做假想敵的動態十分明顯。由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一群小島礁,不具備駐扎條件,釣魚島爭端其實是海空力量的較量,和陸自不相干。陸自近期的種種表現無非是宣揚“中國侵略論”,無非就此事增加國民危機感,為以后晉升陸軍做輿論準備。陸自走向軍隊化的動態,值得每一個愛好和平的中國人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