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期間,有103名德國飛行員躋身德國空軍“百架俱樂部”,也就是說,他們的擊落戰果都在100架以上。在這103人中,如埃里希·哈特曼和岡特·拉爾般如雷貫耳的名字層出不窮,以致其他的一些名字在他們光環的映照下顯得不為人所知,這其中,就有漢斯·彼得·達克爾·瓦爾德曼的名字。這位年輕人在二戰中期曾如流星般竄升,但最終不免如流星般殞落。
“每天都飛行”
瓦爾德曼1922年9月24日出生于德國北部城市不倫瑞克。和許多王牌飛行員的平凡出身不同,瓦爾德曼的家庭條件非常優渥。他的父親路德維希·瓦爾德曼從事金融業,并抓住了德國從一戰后的經濟蕭條到重振復興的機會,逐漸把自己的小銀行經營得有聲有色,成為當地一位知名的金融界成功人士。
作為這個富裕家庭的次子,我們可以預見,瓦爾德曼未來很可能像他父親一樣躋身金融界。不過,1939年9月,在他高中的最后一個學年,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和眾多德國年輕人一樣,瓦爾德曼激動不已,他每天關注電臺里有關德軍最新勝利的戰報,對于隨處可見的征兵公告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父親深知瓦爾德曼不會按照自己設計的路線發展。果不其然,瓦爾德曼在1940年7月高中畢業后便立即趕往德國空軍的報名站登記,希望能夠成為一名戰斗機飛行員。當時,德國空軍在波蘭、斯堪的納維亞、佛蘭德和法國縱橫無敵,瓦爾德曼對它的渴望就如同其他許多德國年輕人一樣熱情而單純。
瓦爾德曼順利通過了各項檢查,接受了為期幾個月的高強度基礎訓練,于當年10月被分配到了奧地利東北部圣珀爾滕附近的馬克斯多夫飛行學校。圣珀爾滕這座小城寧靜優雅,隨處可見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筑,不過瓦爾德曼及其同學們無暇顧此——他們的訓練課程緊之又緊。
這一期間,瓦爾德曼曾給母親寫信,使得后人可以窺見當時德國軍事航校日常作訓的點滴。
“自從來這里報到以后,我吃得很好。我們有供應充足的雞蛋、黃油、咖啡和牛奶。當然我們干得也很不錯。我們每個月能領到60帝國馬克,其中30馬克是薪水,另外30馬克算是風險補償。”
“當然,我們每天都飛行,包括星期天。如果天氣惡劣不適宜飛行,他們就用無休無止的演說來讓我們厭煩透頂!”
“今天下午,我們原本已經背好降落傘包,準備要升空了,但是風勢突然強了起來,他們只好臨時取消了訓練。這就成了我們第一個真正自由的下午!太棒了!不過壞消息是圣誕節我們哪兒也不能去,每一分鐘都得用于訓練和教學。我們對此毫無辦法。”
經過整整一年“每天都飛行”的生活后,1941年10月,瓦爾德曼完成了初級飛行訓練,開始轉入更高級的訓練,那就是如他所愿的戰斗機飛行員培訓。
出任斯坦因霍夫的僚機
瓦爾德曼以高度的熱情投入了戰斗機飛行員的訓練課程中。這時,在震驚世界的“巴巴羅薩”行動中,德軍正在不斷向蘇聯腹地的縱深推進,這給了急于上戰場立功的瓦爾德曼等人以新的刺激。
當然心急歸心急,訓練還是得按部就班。直到1942年8月17日,瓦爾德曼才得以完成全部訓練,正式成為了一名戰斗機飛行員。當時,德國和歐洲正經歷著劇烈的動蕩,自去年夏天開始的征俄之役在經過冬天的慘痛損失后又發展到了新階段,德軍正在俄國南部的廣闊土地上向東推進,而這次作戰的目標就是斯大林格勒。
在前線吃緊的情勢下,結束培訓僅僅三天后,瓦爾德曼便和另外6名同學于1942年8月20日,被從一份大名單中圈選出來,“有幸”成為這一屆學員中第一批被送往東線的新晉戰斗機飛行員。
帶著十足的興奮和自豪,瓦爾德曼等人在波蘭城市克拉考郊外的機場上接收了嶄新的座駕:Bf109G戰斗機。他們在那里駕著這些戰機升空,徑直飛赴東部前線。在南俄戰場上,瓦爾德曼如期抵達圖紹野戰機場報到,在那里成為著名的JG52戰斗機聯隊第2大隊的一員。
當時,這個大隊正在斯大林格勒城區的外圍區域作戰,大隊長約翰尼斯·斯坦因霍夫上尉隨即指定瓦爾德曼擔任自己的僚機。剛一上前線就被這位聲名在外的王牌飛行員相中,瓦爾德曼感到既興奮又緊張,不過他很快就發現斯坦因霍夫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上級,這讓他放心不少。
在駕駛著“梅塞施密特”飛機進行了6次適應性戰地飛行后,8月31日黎明,瓦爾德曼的第一次戰斗巡航來到了。出發前,他的戰機被正式列入第2大隊第6中隊的編制內,瓦爾德曼則獲得了“長笛”的戰地呼叫代號。有意思的是,其實每位德國飛行員都有阿拉伯數字的正式呼叫代號,但是飛行員們還是習慣于在空中以彼此的昵稱來打招呼。
在這生平第一次戰斗出擊中,“長笛”并沒有和敵機發生接觸。不過在飛越一處俄軍步兵陣地時,他不加思索地壓低機頭展開一通掃射,從而令他的長機對這位新來者的戰斗精英刮目相看。另外,在編隊的飛行過程中,“長笛”始終緊跟在斯坦因霍夫上尉的機尾后部,為這位長官提供嚴格的實時保護,這也令后者非常滿意。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往返飛行,這個雙機編隊降落到了圖紹野戰機場。斯坦因霍夫跳出座艙后就徑直走向瓦爾德曼的僚機,他說道:“小伙子,飛得不錯!”
邁向金字塔尖的第一步
1942年9月9日清晨7點20分,瓦爾德曼坐進戰斗機的座艙,準備執行他上前線以來的第六次戰斗出擊。連日來,他已經慢慢適應了東線的氣氛和節奏,但是遲遲沒能取得空戰勝利令他感到失望和不安。
這一天,瓦爾德曼也并無太大期望,他等待地勤人員關上座艙蓋和移除輪擋后,便開始驅動他的Bf109G2座機向前滑行,飛機很快就在長滿青草的野戰機場上騰空而起。升空后,瓦爾德曼立即向他的長機靠近,這一次,打頭的是中隊的丹克少尉。
飛機爬升到了500米高度,瓦爾德曼可以瞥見遠處高加索山脈的山頂雪線。不過,在處于激戰中的南俄戰場空域,他們根本無暇顧及美景,因為一秒鐘的疏忽都隨時可能送命。
讀史者往往驚訝于德國空軍尖子飛行員們那驚世駭俗的擊落架字,而其中很多勝利就是在南俄戰場取得的,這在相當程度上容易讓人產生東線空戰乃是輕松狩獵場的錯覺。事實上,人們容易忽略一個殘酷的事實:在如金字塔尖般的少數王牌們的身下,如龐大塔基般的眾多普通飛行員們在東線的天空中轉瞬即逝。
當天上午,瓦爾德曼和其他那些籍籍無名的飛行員一樣,緊張、煩燥、手心出汗,目不轉睛地盯著身邊的空域,密切注意著每一片云層后面可能隱藏的殺機。不過此行似乎又是一趟平安無事的“旅程”,經過近一個小時的飛行,德國人什么也沒有看到,不過這份平靜突然被打破了——長機飛行員的聲音通過耳機傳來,“小心!敵人就在我們下面!有10架,轉入攻擊!”
德國飛機占據著高度上的優勢,隨即俯沖而下。瓦爾德曼打開了武器保險,并很快在雷維瞄準具里看到了一種熟悉而又令人不安的敵機外形,那正是號稱“黑死神”的伊爾—2對地攻擊機。
這種飛機素有難以被擊落的聲譽。但這一次瓦爾德曼準確擊發,Bf109射出的子彈掃過那架伊爾—2飛機的機身,接著把它的座艙罩打飛。“黑死神”很快便猶如一塊石頭般急墜而下,當時的高度是150米,它已經不可能再拉起了。“打中了!”瓦爾德曼興奮地大叫起來。“不錯”,長機傳來平靜的聲調,“一次新勝利”。
參戰的第10天,“菜鳥”瓦爾德曼“開張”了,從而邁出了升向金字塔尖的第一步。快要返回駐地時,瓦爾德曼終于得以做出一個他盼望已久的動作:向地面上的人們擺動他的座機雙翼,以此來表明他不虛此次出擊。
一個月內擊落9架敵機
第一次空戰勝利為瓦爾德曼打開了成功之門,此后,他戰功簿上的擊落數字便不斷攀升。9月25日下午16點31分,瓦爾德曼在擊落1架“拉格”戰斗機后戰果達到5個,從而成為德軍東線王牌飛行員隊列中的新成員。因為這個成就,他很快獲得了一枚二級鐵十字勛章。
瓦爾德曼在10月的成績一般,只在下旬擊落了2架蘇聯飛機,不過到了11月12日,他使1架“波利卡波夫”雙翼機成為自己的第10個犧牲品。這時,前線的局勢已轉而對德軍不利,當蘇聯紅軍于11月下旬開始在斯大林格勒兩翼展開大反攻時,瓦爾德曼所在的第2大隊緊急改駐科泰爾尼科沃野戰機場,謀求加強對前線德軍地面部隊的支援。
從當月28日到12月8日,瓦爾德曼連續打下6架敵機,使自己的空戰勝利數達到17次。12月22日,在同1架拉—5戰斗機進行纏斗之后,瓦爾德曼終將其擊落,從而使自己的勝利達到了20架。
自1943年1月開始,第2大隊的主要任務由對空改為對地,飛行員們駕機于惡劣天氣中穿越低空飛行,目的是在德國空軍對地攻擊部隊力量有限的情況下,客串攻擊機角色,對俄軍的補給車隊和兵站、輜重集散地等重要目標實施空對地打擊。1月5日,瓦爾德曼在本人的第100次任務中就實施了這樣的攻擊行動,而他在這個領域的表現同樣相當出眾,后來他總共摧毀過40余輛俄軍的運輸或戰斗車輛。
當然,在此期間他也繼續擴大著自己的空中戰果:在1月里分別將1架伊爾—2和1架拉—5送下了地。而到了2月12日,瓦爾德曼更迎來自己最成功的一天。這天清晨5點40分,升空不久的瓦爾德曼就在諾沃羅西斯克港口上空陷入了同8架伊—153戰斗機的搏斗中,不過他成功打中了其中一架蘇聯雙翼機的機身,令其拖著黑煙撞入了港區附近的水中——這是瓦爾德曼的第25個戰果。在當天的第二次出擊中,瓦爾德曼于10點06分打下了另一架“波利卡波夫”戰斗機,3分鐘后,打下了第3架。當天下午,瓦爾德曼執行一天中的第三次出擊,又在一個名叫科比林的小村附近打下了第4架伊—153。
就這樣,在這個寒冷的冬日,瓦爾德曼在一天內打下4架伊—153;而他在整個1943年2月共擊落9架敵機,也使之成為他參戰以來最成功的一個月份。
轉戰東西兩線
這年的春夏,第2大隊持續卷入庫班上空的激戰,瓦爾德曼則繼續提升著自己的戰績。在戰績頗佳的2月后,他在5月的運氣更好:一共打下了12架敵機!6月6日,他在一次出擊中于9分鐘內連續打下2架雅克—1戰斗機,從而使個人的空戰勝利數突破50次大關,這一成績也令他得以晉升為技術軍士。
瓦爾德曼的下一個勝利高峰期在8月到來,從設在扎波羅日地區的機場出發,這位年輕飛行員的戰果簡直是接踵而至。4日,他再次在一天內連獲四勝,戰果分別是1架伊爾—2、2架拉—5和1架雅克—1;5日,1架雅克—1;6日,1架雅克—1和1架拉—5;7日,1架拉—5和1架伊爾—2;8日,1架拉—5、1架雅克—1和1架美制A—20“波士頓”式轟炸機;10日,1架彼—2俯沖轟炸機;12日到14日,每天1架拉—5;20日,2架伊爾—2;21日,1架伊爾—2;24日,2架伊爾—2;30日,1架伊爾—2。
就這樣,一名年僅21歲的士官在一個月內贏得22次空戰勝利,這足以使他成為東線一顆竄起的明星,也足以為他贏得騎士鐵十字勛章,同時他開始在國防軍戰時公報占據一席之地,漸漸為國內的公眾所熟悉。
從9月初開始,聲名鵲起的瓦爾德曼在結束第381次出擊后暫離東線。這位擁有84個空戰戰果的王牌飛行員被調往法國勒羅歇地區的東方特種訓練大隊,以空戰戰術教官的身份向在那里受訓的戰斗機飛行員傳授實戰經驗。
這一新任務一直持續到1944年2月,雖然這使得瓦爾德曼不太有機會投入一線交戰,不過他仍然在1944年1月5日逮住機會,取得了個人的第85個戰果,而且這回被他擊落的是一個新對手:1架美制四引擎的B—17“空中堡壘”式轟炸機。在這次戰斗中,他單槍匹馬沖向由28架B—17構成的編隊,這也是他第一次領教到美國重型轟炸機編隊所能釋放的駭人火力網。
當年2月底,他晉升少尉并離開東方特種訓練大隊重返東線。這一次,他趕赴克里米亞半島,出任正在那里作戰的JG52聯隊第4中隊的中隊長。4月11日,他在一天打下3架雅克—7戰斗機,從而使自己的擊落架數達到100架,就此成為德國空軍“百架俱樂部”的新成員。不過其時德軍在那里已處于全面頹勢,瓦爾德曼的中隊自5月8日撤出半島,令他們此前所做的種種努力成為無用功。
德國的困境還遠不止于此,當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這時已經累積125次空戰勝利的瓦爾德曼奉命帶領所在中隊緊急西調,以JG3聯隊第8中隊的新番號投入西線空域阻擊戰。
再度面對數量和質量均占優勢的西方國家的軍機時,瓦爾德曼依舊是勝利者。8月6日,他打下1架四引擎B—24“解放者”式轟炸機;7日,1架美軍CS—4輕型聯絡機被他擊落;14日,他在2分鐘內打下2架P—47“雷霆”式戰斗機;19日,又1架“雷霆”……在這次勝利之后兩天,瓦爾德曼的中隊奉命從法國前線退出休整,而這位王牌飛行員本人,則接受了一項新任務。
濃霧中的最后出擊
等待著瓦爾德曼的,是另一種足以令他激動的東西,那就是別稱“雨燕”的Me262噴氣式戰斗機。這位已經有著132次空戰勝利的王牌飛行員很快展開了訓練。被選中加入噴氣機部隊,本身就是對他能力和名聲的一種肯定。
在很短的時間里,瓦爾德曼就掌握了這種新式裝備的駕馭特點,并且期盼著用它投入戰斗。1945年1月,他出任JG7聯隊第3中隊長,而這個聯隊就是世界上第一支噴氣式戰斗機聯隊。2月22日,他終于迎來了駕駛“雨燕”升空作戰的機會。
這天的11點39分,已晉升中尉的瓦爾德曼和他的僚機岡特·施雷從設在奧拉尼安伯格的機場起飛,前去截擊一支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編隊。20分鐘后,他們飛到了柏林以西約30公里的地方,突然在7000米高度上,瓦爾德曼發現一群疾飛的P—51“野馬”式戰斗機,顯然它們正在執行護航任務。瓦爾德曼迅速靠近,并用Me262上的Mk—108型30毫米機炮猛烈開火,其中1架“野馬”瞬間中彈,尾部拉出灰色煙柱后轟然墜地。
還不等美國人反應過來,這兩架“雨燕”就憑借著速度優勢急速脫離,朝馬格德堡飛去。不過在途中,瓦爾德曼又發現了另外一群美國戰斗機,這次敵機飛在3800米高度上。“印第安人在前方,攻擊!”瓦爾德曼下令道。他壓低機頭俯沖而下,很快就打下了又一架“野馬”。這是瓦爾德曼的第134次空戰勝利,也是他駕駛“雨燕”噴氣機的第2次勝利,同時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勝利。
3月18日,一個星期天,瓦爾德曼中隊駐地的上空云層低垂,很顯然,Me262在這種天氣條件下是不合適起飛的。不過,就在大家無所事事時,一份電令在中午發到了基地,命令要求當地的所有戰斗機部隊全部起飛攔截一個轟炸機群。
野戰機場的指揮官漢斯·格倫伯格中尉認為這不可能做到,于是他向上級報告:由于天氣原因,他的基地無法升空戰斗機。很快,一通電話就打到了基地里,電話那頭是帝國元帥戈林的副官,他喊道,“你需要我重復帝國元帥的命令嗎?你最好讓你的人馬上起飛,否則,我就親自上你那兒把他們趕上天去!”這位高官的咆哮聲是如此之響,以致留在休息室的飛行員們還以為那是戈林本尊呢。
在被羞辱為是“一群老太婆”之后,噴氣機飛行員只得冒險出發。他們分為兩隊起飛,第一隊由格倫伯格帶領,第二隊打頭的則是瓦爾德曼。12點24分,瓦爾德曼的黃色3號“雨燕”升空,漢斯·迪特爾·魏赫斯少尉和施雷跟在他后面相繼起飛,本來還應該有第四架,不過飛行員雷赫的飛機因為引擎故障而只得停在地面上。
跑道盡頭籠罩在霧氣之中,跑道之上的空中,情況亦復如此。瓦爾德曼一隊的“雨燕”依舊按照戰術規則,采取一種緊密的編隊方式,據說“翼尖挨著翼尖”。這一方式無疑是極為危險的,在經過了穿越云層的約4分鐘飛行后,在距地面800米的高度上,瓦爾德曼的飛機便和魏赫斯的飛機發生了碰撞。后者得以跳傘求生,瓦爾德曼則沒有,他此前從未被任何敵機擊落過,這一天卻以這樣的方式陣亡了。
跳傘成功的魏赫斯是這個三人小隊中的幸運兒,另一名飛行員施雷的飛機隨后被美國戰斗機命中,他也成功跳了傘,但之后卻遭到美國飛行員的射擊而身亡。后來,魏赫斯繼任瓦爾德曼的第3中隊長之職,并以8個戰果而成為Me262部隊中最成功的人之一,并在戰爭中活了下來。
瓦爾德曼如流星般的生命在這個霧天里劃上了句號,成為又一個被綁在納粹德國的侵略戰車上,徒然葬送了大好前程的年輕人:他的空戰勝利定格在134次,而他的生命,定格在2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