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美國以及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品市場之一,紐約在針對藝術品交易的立法上一直處于相對超前的位置。在上一次的文章中,主要介紹了與作者身份明示擔保有關的案例,以及《紐約州藝術與文化事務法》(New York's Arts and Cultural Affairs Law)中有關明示擔保及免責聲明的規定。在1966年之前,紐約州并沒有專門的法律規范藝術市場;藝術品像其它的私有財產一樣,其交易由現存的一般性法律統一規范,如《統一商法典》(The Uniform Commercial Code)。在1965年11月開始的一系列公眾聽證會的基礎上,紐約州司法部長(New York Attorney General)路易斯#8226;萊夫科維茨(Louis J. Lefkowitz)意識到是時候需要針對藝術市場存在的問題專門進行立法,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年間,針對藝術家及消費者的權利保護問題,在《紐約州商業法》(the New York General Business Law)中修訂并增加了一系列條款。如1966年頒布的12-C條款,和1968年起頒布的12-G——主要用于規范藝術家與經紀商之間的關系,規范藝術品交易及其它移轉行為中對藝術家版權的保護,以及保護非本地藝術家避免其作品在展覽過程被司法沒收等情形;1968年頒布的條款12-D、1969年頒布的12-F,以及1975年頒布的12-H——則主要是通過明示擔保、真品證明等內容的規定,對購買者權利進行保護。其中有關明示擔保及免責聲明的條款12-D,于1983年廢止,被編入《紐約州藝術與文化事務法》中的第13條第1款(§13.01)。在12-D最初頒布時,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包括是否有必要對藝術品的消費者提供額外的保護?這種保護是否有效?以及它與《統一商法典》中的法律規定是否一致?本文將根據相關資料,主要介紹一下12-D與《統一商法典》相關規定之間的關系,以及其背后的立法意圖。
與《統一商法典》相比,《紐約州商業法》的修訂條款12-D的區別主要在于: (1)明確規定藝術商對作品作者身份的說明是對事實的確認,且被推定為交易的基礎組成部分,因此構成明示擔保。與《統一商法典》中對于明示擔保的規定做出區分(2)對免責條款的效力做出更為嚴格的限制。(3)有關明示擔保的規定僅限定于由藝術商向非藝術商的買家出售作品時;而作為藝術商的買家則仍遵循《統一商法典》中的一般條款規定。
將對作者身份的確認推定為交易的基礎組成部分從而構成明示擔保,是基于藝術市場的交易慣例而做出的行為。在這個市場中,買家會為創作作品的藝術家的“名字”支付更高的價格。這個“名字”不僅代表著藝術家的天賦與聲望,而且代表著包括批評家、經紀人及收藏家在內的諸多專家的判斷與認可。在一般的市場交易中,有“購者當心”(caveat emptor)這一準則,意在提醒顧客在市場中,賣家會為了招攬買賣而對商品的質量、狀況有所“夸大”或“吹噓”,這種“夸大”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法律所允許的。在一些案例中,賣方對于商品優點的描述會被認為屬于這種被法律所允許的“夸大”,而并非是一種對商品質量或優點的擔保。但是藝術品的特殊性在于,除作者本人或目擊者外,很難證明作品本身的真假,尤其是年代久遠的作品。因此,在這個行業中,藝術品價值的評估高度依賴于專家的意見。對于一些趨于謀利的藝術商來說,他可以在不經過任何調查研究的情況下,就將藝術品歸屬到某一藝術家的名下,以為藝術品謀取更高的價格;而一旦作品被證明不是原作,他又可以說這種歸屬僅僅是自己的“判斷”或“意見”,輕易免除相關責任。新法律的修訂也是意在禁止這種情形的發生。立法者認為,當一個專業的藝術品商說一件作品是出自倫勃朗之手時,其客戶會認為這就是“事實”,而且賣方本身顯然也有此意;如果藝術商可以因為專家說這是倫勃朗的真跡而獲得更多利益的話,那么他也應該為這幅作品可能被證明為偽作而承擔更多的責任。
不論是12-D,還是《統一商法典》,其中都有關于免責聲明的規定。《統一商法典》規定,“設置明示擔保的詞語或行為,以及否認或限制此明示擔保的詞語和行為,在任何合理的時候,應解釋為互相一致的。但是,依照本章關于口頭證據或外部證據(§2-202)的規定,在這樣解釋不合理時,對擔保的否認或限制是無效的。”[§2-316(1)] 12-D中也規定了免責聲明無效的要素,大致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免責聲明必須以醒目的書面形式寫出,必須把它單獨寫入一項與確立擔保的文字不同的條款中,用清楚而明確的文字通知購買人,賣方就該藝術品作者身份的真偽問題不承擔任何風險和責任,否則免責聲明無效;二是一旦售出作品被證明是偽作,而又未曾在作品介紹中說明,則對明示擔保的解除或限制性條款當屬無效;三是自交易之日起,如果發現關于作者身份的說明系偽造、誤判、或錯誤的時,免責聲明亦無效。從判定免責聲明無效的要素來說,《統一商法典》基本可以涵蓋12-D的保護范圍,如一旦作品被證明系偽作,那么它自然也會因為與之前的擔保相矛盾,而導致免責聲明無效。但是12-D事實上明確了免責聲明有效的條件,除了紐約州及密歇根在法律條文明確說明了免責聲明有效的條件外,其他州在審理這一類案件時,則需要根據案例法來進行判定。
雖然《統一商法典》在明示擔保與免責條款的問題上也能夠為藝術品購買者提供足夠的保護,但是,12-D的頒布卻可以極大地減少購買者的舉證壓力與經濟負擔。如12-D明確規定,在藝術商向非藝術商出售藝術品時,作者身份的表述構成交易基礎部分;任何含有作者身份說明的書面文書皆構成明示擔保;并明確了會導致免責聲明無效的條件,這些有助于購買者相對輕松地取得賣方明示擔保違約的初步證據。而如果是根據《統一商法典》的規定,則購買者會被要求首先證明存在關于作者身份權的明示擔保,然后需要證明免責條款與明示擔保內容不一致,才能排除免責聲明的效力。12-D中新修訂的內容無疑會在時間及經濟花費上減輕作為原告的購買者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