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而無論是對現有產業存量的整合,還是增量的發展,都離不開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的支持。資本市場是以委托代理和商業信用為基礎的市場,一個缺少誠信、損害股東利益的市場是不可能取得長足發展的。
作為中國上市公司代表性群體——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按市值排名,其總市值之和約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的60%),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公司治理無疑是了解中國大型企業的一個關鍵視角,它們的治理狀況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營效率和廣大股東的利益。公司所處的行業不同,運營的技術、稟賦條件不同,決定了公司治理的形態各異。但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則在任何時期都必須得到貫徹——一個有效的公司治理必須在滿足個人理性約束和激勵相容約束的條件下最大化企業的總價值,必須是一個多贏的制度安排。
我們注意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聯合相關機構發布的2012年中國百強公司治理評價報告中的統計數據顯示,本年度百強上市公司中有84家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為國有性質,第二大股東和第三大股東中,國有股東也分別有49家和39家。盡管該報告作出“國有企業占百強上市公司的絕大多數,但其公司治理水平平均得分低于其他類型企業”等分析結果,但是對于客觀地揭示上市公司治理狀況、存在的問題和作為公司治理的風險提示,為中國國有企業改善公司治理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也可以作為進一步改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