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教育是任何其他學科都不能替代的,藝術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手段。當代新課程改革的標準是“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音樂欣賞作為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普通音樂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音樂欣賞;教學;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06-0146-01
我國對音樂欣賞教育的重視是在近二十年形成的。音樂欣賞教育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也是我國美育教育實施的重要途徑和重要內容,是提高學生音樂素質切實有效的措施。綜合國內外對音樂欣賞的界定,本研究認為音樂欣賞是指欣賞者通過聽覺對音樂進行聆聽,并從中獲得音樂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悅和理性滿足的活動。
音樂欣賞課是實施學生素質教育的途徑之一,是培養學生藝術修養和藝術鑒賞力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以音響、聆聽、體驗、審美為教學手段,融文學、藝術、歷史、自然、心理等多學科知識為一體,讓欣賞者從中獲得美育的藝術教育形式。這對于培養學生的高尚的思想行為、美好的道德情操及塑造健全的人格等都具有積極、獨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響。所以,在教學中落實音樂欣賞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和音樂常識,也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品質,達到德育教育作用
在音樂教學中進行音樂欣賞教育,能讓學生學習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遺產和優秀音樂作品,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國音樂的發展史以及著名的音樂家,也可以向他們介紹世界各國的優秀音樂作品,豐富了學生的聽覺、感知,擴大了音樂視野,積累音樂語匯,發展了音樂思維,使其達到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的目的。如,在欣賞《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我先向學生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歌曲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聶耳(1912—1935)是我國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家,他雖然只度過樂23個春秋,但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卻為我們留下了大批的音樂財富。他以音樂為武器,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反動統治進行斗爭,為中國革命音樂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為電影《風云兒女》所作的主題歌。歌曲號召中華兒女為爭取自由解放、為民族的生存而英勇奮戰。它鼓舞著千千萬萬的英雄戰士浴血戰斗、為國捐軀……這是聶耳最杰出的一首作品,全國解放后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給學生介紹完以上的知識后,讓學生看著歌詞欣賞一遍歌曲,其效果不亞于給同學們上一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因為學生了解了歌曲的創作背景后,聽到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他們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就會油然而生,從而達到欣賞這首歌曲的第一個目的:啟迪分辨“好與壞”的智慧、陶冶愛國主義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二、通過音樂欣賞課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的能力
欣賞教學能使學生在聽、唱和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培養他們的音樂興趣和愛好,養成欣賞音樂的好習慣。同樣以《國歌》為例:學校在每個星期一早上或重要節日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唱《國歌》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時,學生必須看指揮、聽準歌曲旋律的音高和節奏、唱準歌詞、唱好《國歌》。在唱《國歌》時,學生的腦海可能會聯想到電影中解放軍戰士們在英勇戰斗時的情景;可能會聯想到我國體育健兒們站在國際冠軍領獎臺上看著國旗冉冉升起時的情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的視覺、聽覺和思維同時作用,使他們各方面的音樂技能很好地聯系在一起,提高了他們對歌曲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三、通過音樂欣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學生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智力保證
欣賞教學把多種題材、體裁、形式、風格的古今中外優秀作品綜合到一起,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結合、理解的能力,獲得了豐富音樂常識,也提高了他們的音樂鑒賞力。例如:在欣賞一首屬于進行曲的作品時,可加入抒情歌曲或其他體裁的作品加以對比;在欣賞聲樂的表演形式時,先學習人聲的分類和表演形式的種類,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在介紹、欣賞民族樂器時,加入民族樂器與我國的悠久歷史、傳統文化相互聯系;在欣賞少數民族民歌時,把各個民族的生活習俗、居住情況、服飾特征、宗教信仰等進行介紹,這樣,學生所上的音樂欣賞課就不在是枯燥的、一味聽的欣賞課,他們從中學到一些趣味性的知識,同時也培養了他們欣賞音樂、鑒賞音樂的好習慣。
四、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相整合,塑造更優質的音樂欣賞教育
多媒體課件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有著很大的作用,并逐漸成為主流教學形式。經過這學期的音樂欣賞課,以多媒體教學手段為主要音樂教學手段運用后,對于教師和學生,雙方都覺得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比較好,這樣,大大的改善了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方式,把過去只能“聽得見,看不著”的單調傳統教學形式,變成了現在能和學生互動的“有聲有色”的教學模式,同時激發了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開拓了學生們的視野,老師也取了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樣,師生雙方都達到各自的目的,都得到了收貨,教師不僅完成了教學工作,提高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同時又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了音樂的熏陶。這樣使音樂教學與音樂欣賞及多媒體技術更好地整合,也有利于我們今后課題的研究。
總之,音樂欣賞作為音樂課的一個主要內容,使學生通過聆聽、感知音樂從而理解音樂,提高其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從中獲得音樂的審美體驗,同時還會發生各種綜合效應,而綜合效應的發生又豐富和擴展了音樂的審美效應,使音樂欣賞在給人們以審美愉悅的同時,又能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同時,音樂欣賞可以很大程度上的促進文化藝術修養的提高和生活體驗的豐富。那種“張開眼睛看世界,閉上眼睛聽音樂”的聽賞習慣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音樂欣賞教學。
在我們的教育方針“德、智、體、美”中,美育應當貫穿整個教育的全過程,而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內容,在學校的美育中,音樂和美術教育尤為重要。所以,在音樂教育中貫徹音樂欣賞課程就顯得較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研制組.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3]默塞爾.學校音樂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4]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5]羅伯特?舒曼.新音樂雜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