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微電子技術的不斷革新、計算機的飛速發展以及自動化電網的逐步實施,帶動了如何研究電能質量問題和其檢測控制裝置的研制。然而隨著電力負控終端的產生,手動抄錄電表以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同時電業單位節約了大量的人力成本。電力負控的先進管理模式帶動了電力體制的發展與革新,并使預知電費和分時電價運營變為可能。只要統計數據準確無誤,就可以將用戶的用電情況如實的反應出來,當然這也可以有效地監控用戶的行為。所以,作業中的負荷終端裝置準確的計量就非常重要了。
關鍵詞:負控終端;檢測
中圖分類號:TM9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06-0015-01
一、電力負控終端
負控管理終端即為用電側負荷控制以及管理終端服務器的總稱。該系統主要功能是對用戶電力的負荷實施監控,實現限制電量但不停止供電和公平合理、有秩序用電。同時可以提供遠程電表數據觀測、提醒用戶繳費、電表計量監察管理等功能,也會為電力企業的營銷及考核提供準確無誤的數據。還可以預售電量,先交費后用電,使電力管理體制更加完善。負控管理系統還可以提供系統管理、線路分析、負荷監控、表單及曲線的輸出、用戶用電檔案管理,同時可與其他系統連接等功能。負荷終端通常還將配置自動采集和抄錄電表模塊,可以對電量數據進行采集以及遠程抄錄電表點量,而且具備一定的防止偷竊電量的效果。
二、必要的負控終端裝置檢測
負控終端管理系統主要應用于變電站、公用配變和用戶專用變的日常運行的管理和監控,適合用電現場的管理與服務,在電力設備中具備電力營銷自動化的優點,包含比較高的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然而對于這樣功能復雜且精密的產品,從前檢測的方法相當的簡易和不規范。例如:將其連接在電表的終端察看能否抄錄數據來判斷合格、放進手機卡中查看是否可以上線來進行判斷合格。
三、負荷終端的功能、優越性和檢測原理
1.功能:負荷控制、數據整理、信息采集、監控現場、終端測試以及通信功能。
2.優越性:使用終端裝置來檢測比以前手動檢測方式有較大區別,其可以表現在精準性、規范性和效率性三方面。
(1)精準性
如果按照從前的老方法只能對終端的個別功能的存在與否進行判斷,不能對其項目性能做出精準的檢驗。在裝置模擬終端電氣的環境下,具備統一且標準、精確的數據,可以及時采集終端反應數據,再與模擬中得到的數據進行比對,可以得出精準的量化誤差值。
(2)規范性
終端裝置是遵照國家電網的《電力負荷管理系統數據傳輸規定》研發的,檢測方法具有一套規范的流程,可以做到標準化的檢測環境與數據化的檢測結果相結合,檢測之后還可以對結果儲存和打印,這些是往常做不到的。
(3)效率性
以抄錄電表項目功能的檢測來說,根據以前的方法是在接通終端電源之后,將導線以對應的頻率短接在485的電表接口上,手動制造脈沖,且工作量相當的繁瑣和復雜,浪費大量人力、物力。但采取終端裝置檢測的話可以一次連接16個終端,對其進行連接和配置后可以讓設備自動對終端的各個項目進行單位批次檢測。相比較之下,在效率方面后者有著比較大的優勢。
3.終端的檢測原理:通過終端系統的軟件來控制裝置的硬件,模擬種種用電環境和電路故障,在高仿真現場監測終端的反應,以達到對被測試終端設備功能和性能全方位的檢測。
四、終端裝置檢測過程
依據當前的操作情況得出結論,對批量檢測終端的操作流程,大概可以列出下面幾點:
(一)電能表連線
將電表掛起和鏈接線路是終端檢測中比較浪費人力資源的環節,同時也是整個檢測環節的基礎。每個廠家發開制造的終端的排列形式不是很相同,這時候就需要在掛表時事先觀察每個終端的電壓、電流和端子的連接圖。當前終端的設計大都是插孔式的,掛表前必須要把終端的端子用直角針勾出,然后掛到架上連接對應線路。
(二)讀取并儲存終端的原始數據
在掌機上可以將終端IP、端口序號和APN等信息讀取并記錄下來,也可把終端和手機卡的對應信息一起記錄在同一固定的格式內,這樣方便查詢。也可使用兩個掌機,其中一個保存終端原始信息,一個來保存測試的設置。
(三)終端的設置
在終端設置的時候,其中主要是針對終端通信參數的設定,比如:APN和IP等,現在的絕大部分終端是用無線GPRS/CDMA,或是使用230M的通信方式來實現連通的,需要將主站的IP、端口序號以及APN等的信息在終端中進行設置,然后終端就會和主站連通,來實現通信。裝置的測試終端其實也是對現場環境的模擬,所以要把裝置的端口和IP等信息在終端上進行設置,這樣終端就可以和其通信了。
(四)選定測試方案進行測試
對終端的測試需要以兩點為基礎:其一是功能測試,看其是不是具備《通用技術條件》的要求;其二是性能測試,也稱其為可靠性測試。對當前終端的功能的局限性可以測試一下幾個方面,如測量點的數量、電表測量點的設置、電表CTPT的設置、抄表時間間隔設置、脈沖表設置、遙控測試、密碼的召集、遙控信號接口設置、保護電壓解除、電表端口測試、脈沖端口測試和系統時間設置等,如果將來的功能增多了,還可變化其測試內容。設定好測試方案的正確輸入電壓后,就可進入測試界面,待其顯示通信連接完畢,就可以執行單步測試或者是自動測試了,然后將測試得出的結果儲存起來。
五、測試期間的注意事項
(一)兩種表式終端:絕大部分是自身可以交采的終端;另外一種只是一個終端,通電就可以工作,不具備交采功能。這樣后者就不可以進行影響量和交采誤差的測試。
(二)在硬件檢測過程中,其中的全部端口都需要測試,這樣就一定要將每個脈沖接口正負互相短接,接入臺體脈沖發出端口;如果終端的遙信無公共端口,需要短接一個公共端口,接入臺體遙信的公共端。
(三)在有源脈沖接口進行測試時,要把終端脈沖的全部負極端接到電源12V負端上;臺體脈沖公共端P-接到電源12V正端上;之后將終端的全部脈沖接口正端短接起來,再接在臺體7芯接口上的Pulse2端。
(四)抄錄電表時間間隔可按照協議設置為1min。不過以往部分終端會以15min為間隔進行采集。這樣型號的終端,在現在的水平下還不能對其進行檢測。
(五)終端設備的軟件沒有對DP通信方式的測試功能,所以在測試之前必須把終端設備的連接方式改為TCP,才能實現對終端裝置的測試。
六、結束語
當前的電力負荷管理終端檢測裝置的研發和應用的狀況為,在已經投入使用的裝置和系統中還普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其中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裝置自身存在的局限;裝置的操作缺乏規范的、統一的考核與認證;裝置在檢測時不能自動查找出電流故障的終端。
在對設備進行簡要分析后,對設備的研發和未來走向提出如下看法:要不斷加強設備的穩定性和自我診斷功能;提高設備的兼容性,對其接口和通信標準統一規范;完善設備和終端線路之間的復雜連接;通過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電力自動化控制技術以及現代通信技術來完善下一代檢測裝置,使其向著高可靠性、高靈敏度、價格低廉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