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誠信缺失主要體現在考試作弊、拖欠貸款、學術作假、求職履歷虛夸、戀愛動機不純等方面,為此,必須完善各種體制,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誠信校園,培養誠信意識;建立誠信檔案,規范誠信建設。
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危機 誠信教育
一、大學生誠信問題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獻法”、“座談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等多種方法對大學生的誠信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其中“問卷調查法”是主要的方法。本調查針對高校大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發放問卷6000份,收回5650份,有效回收率94.1℅。樣本的分布,男女比例、學科比例、年級比例接近1∶1。
(二)統計分析與研究結果
本研究通過對高校大學生誠信現狀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表明:大學生誠信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嚴重
在調查中,“曾經有過作弊行為”的學生占調查對象的28.5%,接近三分之一;“有過作弊想法,但未付諸行動”的學生占36.6%;“經常作弊”的占3%。而且,80.9%的學生認為學生作弊的原因“為了及格”,所以,正是基于這樣一種動機,很多大學生“為了及格”要去作弊,而且,作弊隊伍在不斷“壯大”,33%的學生認為 “別人作弊,我不作弊吃虧”。
2.助學貸款不守合同
當被問到“如果您不及時償還貸款的不良記錄將來會被所有金融機構共享,是否會對您的還貸意愿產生影響”時,只有一半的人表示 “一定會履約還款”,而40%的學生表示“盡可能”還款?!氨M可能”一詞反映出了大學生存在著有可能因為“其他原因”而不按時還款的心理,同時也反映出大學生還沒有把誠信作為一項根本的道德準則來約束自己。
3.學術作假
在撰寫論文時有22.4%的學生寫論文時會選擇“拼湊現有論文”。對于北京大學一位教授曾因剽竊論文被開除的事件,只有72.2%的人認為“做法合理”,而其他的學生,有的認為“沒必要,學術作假大家心知肚明”,有的認為“懲罰過分,一篇論文作假并不能代表其學術水平”。
4.求職就業中誠信的缺失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一些學生為在就業競爭中找到好的歸宿,在自己的個人履歷表上耍小聰明,夸大優勢。為了填寫一份重要的簡歷,40.4%的學生會“如實填寫”,57.5%的學生會“略加夸大”的在簡歷中多添加閃光點,而還有將近2% 的人要“隨意夸大,不管那么多”。為了與一個條件更優越的單位簽約,有一半的大學生會選擇“視情況而定”,只有39.6%的學生選擇“遵守合同,選擇先簽約單位”。
5.戀愛動機不純
有62.4%的學生選擇了“彌補內心空虛,尋找精神寄托”,而只有15.2%的學生選擇“出于真心”,看來,大學生對校園中的戀愛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戀愛價值觀,抱有一種“玩玩看”的、不誠信的戀愛態度。
二、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幾點思考
(一)完善各種體制,構建和諧社會
首先,要打造一個誠信政府。講求誠信應該從政府做起,以政府的率先垂范,來影響和帶動整個社會講求誠信的風氣。沒有守信的政府,便不可能有守信的公民;沒有一個信用政府,便不可能建設一個信用社會。其次,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在這里,制度建設既包括失信懲罰機制的建立,信用中介機構的專業化、商業化,個人、企業、政府信用評估監督機制的建立,也包括誠信法律制度的建設。再次,要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良好社會風尚。
(二)營造誠信校園,培養誠信意識
學校是大學生的主要的學習場所,學校的教育、教師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要將誠信教育滲透到學校的每一個環節,把誠信作為學校行為的基本準則。首先,充分發揮“兩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學中增加和滲透誠信教育的比重和內容,開展以求真務實為核心的學習道德和學術道德建設,逐步增強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其次,要從教師抓起。教師在誠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言必信,行必果”,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用良好的道德形象,為大學生塑造一個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教育榜樣。再次,要結合學校實際,運用多種形式,深入開展誠信道德教育和實踐活動,形成誠信的校園氛圍,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三)建立誠信檔案,規范誠信建設
作為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的一部分,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對于培養他們誠信觀念,規范其誠信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問到“您認為應該如何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時,有56.6%的學生選擇了“給每個人建立誠信檔案”,所以,大部分學生還是對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是認可的。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并將誠信情況與學生評優、獎、貸學金、綜合測評、就業推薦相結合,有助于他們自覺的確立誠信目標、體驗自尊、增強誠信意識。
參考文獻:
[1]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讀本[M].本書編寫組.北京:紅旗出版社,2006,3
[3]吳秀明.關于大學生誠信問題及誠信教育的思考[J].外交學院學報,2004(6)
[4]王書賢.對大學生誠信問題的探討[J].基礎理論研討,2006(2)
[5]陳運普,張雷.大學生誠信問題探析[J].三峽大學學報,2005(3)